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
2019-10-22朱光明
朱光明
(沈阳市辽中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200)
肾病综合征主要指的是由多种肾小球疾病所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少量血浆蛋白以及高血脂和水肿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1]。肾病综合征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相对较难治愈的疾病,其西药治疗效果一般且容易出现反复,因此就应该分析这一疾病的更好治疗方法[2]。本次实验研究选择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32例作为实验对象,其入院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分析了在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中医内科治疗的疗效,现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为132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其入院时间在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以随机平均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n=66)和西医组(n=66),中医组中男37例,女29例,患者年龄在20~63岁,平均年龄为(38.7±2.9)岁,患者病程在9~16个月,平均病程为(12.8±2.3)个月;西医组中男35例,女31例,患者年龄在21~62岁,平均年龄为(38.9±4.2)岁,患者病程在11~16个月,平均病程为(11.3±1.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区别(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运用西医治疗方案为西医组患者提供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激素、抗凝、降血脂、利尿以及对症支持治疗,以保证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
1.2.2 脾肺气虚湿盛型患者运用补气健脾利湿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防已10 g,焦白术、茯苓、炙党参以及大腹皮各15 g,生黄芪20 g,薏苡仁和山药30 g;脾肾阳虚水泛型患者运用脾肾温补、行气化气的方法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为泽泻、附片、骨脂各10 g,茯苓、焦白术、益母草、仙灵脾各15 g以及菟丝子20 g,山药40 g,如果患者水肿症状明显可以加生姜皮、茯苓皮以及陈皮、桑白、猪苓等药物,为了预防骨质酥松、股骨头坏死则应该在方剂中加三棱、芍药、补骨脂等药物,每天1剂,用水煎服。
1.3 观察指标:观察和记录中医组和西医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骨质酥松、感染、药物性糖尿病)发生概率上存在的差异,以供实验统计和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3]: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消失,尿蛋白正常且总量并未超过0.12 g/d,胆固醇水平低于5.6 mmol/L,血清蛋白水平在35 g/L以上,血脂以及肾功能正常为完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蛋白量在0.13~0.5 g/d,血清蛋白水平在25~35 g/L之间,血脂和肾功能均恢复正常为部分缓解;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尿蛋白、胆固醇、血清蛋白、血脂以及肾功能均无明显好转为无效,有效率=(完全缓解例数+部分缓解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学分析:将实验研究所需要的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其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现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均采用率(%)进行表示,检验采用卡方(χ2)实现,如果P<0.05则表示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中医组66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组66例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2.2 中医组与西医组各有患者66例,在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比较上中医组患者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表2 两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分析(n,%)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属于泌尿系统疾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在中医上属于“水肿”、“腰痛”以及“尿浊”的范畴,与发病与肺脾肾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肾为本,以肺为标,以脾为制水之脏,常常伴有血瘀湿阻,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因此应该给予患者辩症治疗[4]。运用中医内科为原发性慢性综合征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不同的表现给予辩症治疗,脾肺气虚湿盛型患者有脉弱、乏力气短、腹胀水肿等表现,应该给予补气健脾利湿治疗,其防已、焦白术、茯苓、炙党参以及大腹皮和生黄芪、薏苡仁、山药等药物既可以达到这一治疗效果,脾肾阳虚水泛型患者有苔白、腰膝酸软以及脉沉细弱等表现,应该给予脾肾温补、行气化气治疗,泽泻、附片、骨脂、茯苓、焦白术、益母草、仙灵脾、以及菟丝子、山药可以达到这一治疗效果[5]。同时,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应该加用生姜皮、茯苓皮以及陈皮、桑白、猪苓等药物缓解患者的水肿情况,用三棱、芍药、补骨脂等药物预防骨质酥松和股骨头坏死[6]。在本次实验研究中,中医组与西医组患者在治疗效果的比较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并发症发生概率的比较上中医组患者明显低于西医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运用中医内科方案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提供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性,减少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以及伤害,是一种效果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进行广泛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