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造影与CT扫描联合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10-22佟继禹
佟继禹
(辽阳市慈善医院放射科,辽宁 辽阳 111008)
急腹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腹部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短时间内腹部剧烈的疼痛感,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急腹症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因复杂等特点,临床治疗中准确诊断病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常用诊断方法为胃肠造影,近些年,随着CT扫描技术的迅速发展,CT扫描逐渐应用到急腹症诊断中[2],现抽取80例急腹症患者并开展研究,联合使用CT扫描技术以及胃肠造影对患者进行病因诊断,综合分析CT扫描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这个时间段中入住我院的急腹症患者总计80例,按照每组40例分为两组,单纯使用胃肠造影检查其中一组患者并划分为对照组,这组男性、女性患者之比为22∶18,患者的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分别为68、22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42.25±4.22)岁;剩余一组患者接受胃肠造影联合CT扫描检查,将其划分为观察组,这组男性、女性患者之比为21∶19,患者的最大年龄、最小年龄分别为69、21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41.18±4.23)岁,对比与研究选取两组患者相关的各项资料无明显差异,可以开展对比研究P>0.05。
1.2 方法
1.2.1 胃肠造影检查:胃肠造影检查选用西门子数字平板胃肠机,对比剂为稀释后的复方泛影葡胺。造影检查开展前首先对胸部以及腹部进行立位平片摄影,完成后使用检测仪器观察患者食道、胃部、小肠等部位的蠕动情况,并分析胃肠道黏膜发生病变的原因。
1.2.2 CT扫描:CT扫描选用GE16排螺旋CT来完成,CT扫描应当在胃肠镜造影检查完成后及时开展,对比剂选用1%~2%的复方泛影葡胺,开展CT扫描半个小时前服用,用量为500 mL,保证CT扫描的顺利进行,调整层厚为10 mm,调整间距为10 mm,重点扫描部位为胸部横膈到耻骨联合段。
1.3 观察指标及评判标准:根据检查结果由专业的诊断医师来分析患者的病因,将临床手术分析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诊断结果的符合度。
1.4 统计学方法:在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医学统计软件SPSS 17.0的统计,用%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并用χ2检测;计量数据以()表示,t检测,若取得数值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选取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治疗,确诊为急腹症,手术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0例为急性胆囊炎、4例为急性胃扭转、1例为幽门梗阻、10例为肠梗阻、4例为胃肠道穿孔、6例为阑尾炎、5例为腹腔脓肿。对照组中30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分析结果相符,占据总选取患者的75.00%,观察组中38例患者的诊断结果与手术分析结果相符,占据总选取患者的95.00%,表明胃肠造影联合CT扫描检查更适用于急腹症的临床诊断(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比较
3 讨 论
急腹症的病情发展速度较快,及时开展准确有效的临床诊断可以为后期治疗工作节省足够的时间、提供有效的指导,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临床上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为胃肠穿孔、急性胆囊炎、肠梗阻以及阑尾炎等,准确掌握这些疾病的影响学特点是准确的病情诊断的基础。
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是胃肠造影检查,这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受到胃肠充盈情况以及密度的影响,难以将胃肠道的细节显示出来。近些年CT扫描技术逐渐应用到急腹症的诊断中,准确分析不同病因在CT扫描下的表现可以准确分析急腹症患者的病因。胃肠道穿孔患者的腹腔内存在大量游离气体,CT扫描中患者膈下表现为新月形、窄带性的透亮影,这是胃肠道穿孔的一项重要影像学特点[3-4]。肠梗阻患者在CT检查中能够发现明显的肠梗阻区域,随着肠道的蠕动其中呈阶梯状排列的液体平面也会发生蠕动。阑尾炎患者在CT扫描中主要表现为阑尾周围炎症以及脓肿,可以准确区分开来。在临床诊断中有效结合不同病因在CT扫描下的影像学特点,配合胃肠造影检查能够准确分析患者的病情。
研究中,CT扫描联合胃肠造影检查下的病因诊断符合度明显高于单一胃肠造影检查,在节省治疗时间的同时也为患者后期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具有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