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2019-10-22李静
李 静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5)
我国对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传统治疗方式一般为脑室-腹腔分流术与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临床中已经可以对此病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复术同期治疗,并且取得了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此次笔者就专门对两组手术的方式的治疗效果进行的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2017年收治的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患者临床治疗材料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均为两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为(39.5±2.3)岁。病症出现5~14个月,平均为(6.1±1.8)个月。损伤原因情况为:交通事故14例,高出跌落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8例,脑梗死2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11例,年龄为28~68岁,平均年令为(38.5±2.5)岁。病症出现4~13个月,平均为(6.0±1.5)个月。损伤原因情况为:交通事故15例,高出跌落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9例,脑梗死1例。研究对象的侧脑室、第三脑室及第四脑室部分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扩张现象,患者均出现一定的意识不清、行动障碍及反应迟钝等表现。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研究对象行腰椎穿刺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测量,同时结合脑膜膨出情况设置相应的分流管。在骨瓣中心的位置将硬膜悬吊4针左右进行修补,修补材料选择进口钛钢材料为最佳。完成修补后放置引流条或者皮下硬膜外引流管并加压包扎闶定,避免硬膜外血肿问题的产生。观察组给与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复术同期治疗。先给与患者全麻处理,然后再相应部位穿刺钻孔,便于分流管的置入,通过脑脊髓液的释放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然后进行颅骨修补术。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适当调节阀门压力。对照组患者完成分流后密切观察颅内压情况,如果并未出现过度分流问题,则可在术后6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如果分流不足则通过阀门压的调节促进脑脊髓液流出。若患者在分流期间出现感染现象则应及时给与抗生素给药治疗,若治疗无效则应及时改为脑室外引流。如果患者发生硬膜外感染,则应以新分流管替换旧引流管及修补材料,然后进行抗生素给药治疗。
1.3 观察指标: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14.0统计学技术软件对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进行处理分析。以(%)代表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以方差进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如果P<0.05,则表示研究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差异性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综合治疗有效率为9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所有患者并发症经治疗后均好转。
表1 患者在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比较
3 讨 论
目前我国各大医疗机构的疾病临床治疗过程中,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该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蛛网膜下腔脑组织部分产生堵塞、粘连及坏死等问题而引发影响力脑脊液的循环及吸收功能。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力量降低、恶心、头痛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长期以来临床对此病多多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与择期颅骨修复术治疗,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清除血肿、有效降低颅内压,但是容易引发相应的并发症,影响疾病愈后效果。有材料指出: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复术同期治疗方法不但可以保证疾病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产生[2-3]。笔者此次对两种手术治疗效果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给与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复术同期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无论在治疗有效率还是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都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问题采取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能够进一步控制和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