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随班就读怎样安置轻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

2019-10-21陈仕洋

科学与财富 2019年15期
关键词:适龄儿童随班就读

陈仕洋

摘 要:随班就读怎样安置轻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就是要让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可以就近去普通学校的普通班接受教育,这样即省去了在路上耽误的时间,也避免了家长担心孩子进入特殊学校,客观上被贴了标签,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轻度智力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还增加了他们与普通学生接触的机会,使其能和同龄的正常儿童一起学习,一起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一体化,实现教育融合,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很有好处,不必去离家很远的培智学校或特殊学校去上学,此外,也为普通儿童接纳特殊儿童提供了机会,使他们学会关心、爱护及帮助他人,成为品格高尚的人。

关键词:轻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 教育安置;随班就读

轻度智力障碍适龄儿童的教育安置——随班就读,是指有轻度智障的儿童在普通学校与普通儿童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残疾儿章随班就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一种主体形式,这种形式顺应了国际上融合教育的潮流。十多年来,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在我国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越来越多。据相关机构统计,随班就读安置的智障儿童约占随班就读总数的70%以上。

一、随班就读的定义

随班就读的形式在我国早就存在,但是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年——1992年)的第42条:“坚持多种形式办学、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教学校、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教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对随班就读的学生除了按普通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外,还要针对随读生的特殊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努力使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一样,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发展,潜能得到开发,为他们今后自立、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坚实基础。

二、什么是智力障碍儿童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低于一般儿童的水平。那么,到底什么算是智力发育水平底下?它的含义是什么?智力障碍的定义有多种。最早、最直观的对智力障碍的描述是由杜尔(doll)提出的,他认为:“智力障碍的特征为社会无能,智力低常,发生在发育时期,成熟以后定型,起源于身体原因,无法医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智力障碍的定义越来越全面、统一、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认可。

智力发育水平低下,也称智力落后或延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力障碍、智力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发育时期的智力残疾,也就是正处在智力发育阶段的儿童,由于各种因素导致了大脑组织的发育障碍。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差,较轻的智力障碍者一般只能接受小学教育,很难接受初中教育。

三、随班就读的困扰

随班就读的目的是能让智障儿童在最少受限制的环境中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残障儿童的随班就读比较普遍,这主要跟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要求不搞一刀切,学校提供支援性的服务及教师实行由一位老师主讲,另一位老师辅助残障儿童的双师制有关。而我国,目前主要是班集体授课制,班额大,单师制,教师们在"随班就读"工作中有很多压力,既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正常进行,又要保证残疾学生不掉队,课上时间紧,精力有限与残族学生的特殊需要之间产生了矛盾,教师难免会顾此失彼,很难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由于相应支持系统不配套,教师接受的特殊教育技能培训不完善:残疾学生自身社会适应性程度低下等因素,导致随班"混读"的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迫切需要改变随班"混卖"的现象。

四、理清思路,有效处理智障儿童随班就读

随班就读成功与否,应该站着发展的角度,看对学生的发展怎样更为有利。由于智力上的原因,智障儿童要想与正常儿童同步发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全纳教育要求教师能够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根据智障儿童的具体接受情况在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学习方法上有所删减,降低难点,适当添加基础知识,确保智障儿童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五、营造随班就读的绿色环境,提高随班就读质量

营造随班就读绿色环境,就是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残疾儿童的生命发展需要,建立使其享受平等教育权利的保障机制,全方位地为他们创造适合其身心发展的随班就读条件,能够使随班就读儿童感受到理解、尊重、关爱,能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随班就读质量的好坏,就读的环境至关重要。智力落后的儿童和正常孩子一样,他们也需要有参加儿童群体生活的机会,需要一种与同伴们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和不受孤立的和谐氛围。

六、处理好群体与个体的关系

针对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加强直观教学。考虑到随读生智力水平比同年龄的一般儿童要低,且发展速度缓慢,并伴有适应行为方面的障碍。

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从班级整体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等分成三、四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优等生着重培养自学能力,而对残障生采取直观、演示方法、掌握最基本的内容。进行分层练习时,优等生完成训练发散思维的发展题,中等生完成训练技能、技巧的熟练、题,残障生完成必须掌握知识的基础题。

隨班就读是我国解决特殊儿童入学问题的一种有效教育形式,已成为现有条件下实现“融合”教育的最佳途径。随班就读的学生与正常儿童在生理、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他们无论是身体素质、心理发展还是在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远不如正常儿童。

因此智障儿童更需要关爱,需要尽早接受适合自身的高质量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弥补缺陷,开发潜能。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他们创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 p35-60 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1日

[2]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理与教育》p21-49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1日

猜你喜欢

适龄儿童随班就读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政府主导下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早期教育中防止适龄儿童沉迷电子产品等行为引导初探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对随班就读中SEN学生有效参与的教学研究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浅析少儿趣味田径对适龄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
北京户口的适龄儿童也可在京享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