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浅析

2019-10-21李冬云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教师

李冬云

摘要: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进行了分析,旨在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教师;学生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现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加以总结,希望能给予指正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问题

1.一是情境创设牵强附会,不具有时代性,不能更多引起学生的共鸣。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有度,不要生捏硬造,刻意为之。应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有些问题找不到适合情境也很正常,有些问题来自数学本身。

2.二是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课标理解不透彻。新课标提出三维目标,以学科知识和数学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但多数教师仍侧重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目标完成,将其作为数学学习目标的主体,导致课程目标的失衡,使之教学过程简单化、机械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训练”,缺乏必要的“培养”。

3.三是教学方法模式化,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挖掘,只“拿来”不“思考”,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对所谓的“经验”和“理念”盲目借鉴,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探索与发现的方法是值得提倡,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要用探索与发现,新课改不是全部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有些问题的解决采用教师的启发引导,合情推理来完成更有效,应视实际而定,不应以偏概全。

4.四是尴尬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最能展示一名教师的“修养和内功”,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匮乏,评价肤浅化、琐碎化、过度化,缺乏激励性、启发性,。课堂上鼓掌成了主要方式,甚至是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带有一定的讽刺或侮辱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评价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引发灵感的碰撞;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诊断、调节、指导与激励方面的功能,那就失去了评价意义。

5.五是学生的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缺乏对“大问题”的设置,对课堂问题不能有效地“放”与“收”,课堂教学中“找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忽视了探究学习的过程。

6.六是忽视课堂中师生的真实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好的课堂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生成应是自然地激发生成的,而非刻意造就的。不能很好把握课堂交流中的过程状态,让学生有效参与活动,积累经验,反思体验,不能很好将学生的经验归纳总结成数学问题。

7.七是个别年轻教师课堂环节缺失,思路不清,课堂效率低,缺乏有效反馈和及时评价,课堂教学忽略学生实际,课堂“任务型”思想严重,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如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重要的数学能力的要素在数学教学中多数都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学习目标中体现最弱的一个方面。

二、学生层面

1.作业质量差,家庭作业缺乏有效监管

。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在初中阶段不完成作业和作业不认真是整个初中阶段存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放学回家便不在教师的掌控中,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督促学生,而学生自制力又差,所以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现象比比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不认真检查,稍微有点难度就放弃。很多同学的作业流于形式,每天的课堂教学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作业,而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势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认真做了的同学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以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

2. 2.学生厌学,家长不配合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学习目标不明确,农村部分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孩子吃苦耐劳品质及意志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有效监督。课堂上,教师的说教及想方设法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就没有了。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3.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乏力”,常常是以睡觉的方式进行无言的“对抗”

。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力”,才能既能让优生吃饱,又能让中等生吃好,还能让差生吃的了,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改变初中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熬课堂”的局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做人教育、惩罚教育”

,现在的学生,接受“做人”教育的渠道很窄,所以课堂上的“育人”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在平日教学中,数学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难以体现,往往只注重对学生“教书”,缺乏有效地“育人”,以至于很多学生不明白做错了应受到必要的“惩罚”,对于作业不完成及學习不上进的学生,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很多学生无感恩之心,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感。

5.忽视细节,不注重对学生的认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对数学学科严谨性及逻辑性的培养。

6.对“自学和预习”的困惑

。自学和预习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预习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进行学程预设,结果预习设计与学情相脱节,使学生预习成功感减弱,学习热情消减。

7.数学考试对数学学习的影响

。周考、月考过于频繁,评价方式单一,教师习惯性地给学生排队。考完后家长、教师多数会“小题大做”,机械性、重复性的练习会加大,甚至还会遇到“人人过关”、“补考”等方式,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厌学情绪加强,教师又缺乏有效的补救措施。

三、对改进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一是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研究,抓好备课环节,备课要“实”,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学生的基础,抓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2.二是注重加强学科学习,提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课程标准、教材充分理解,吃透精神,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

3.三是學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对于“睡觉”的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使之课堂有事可做,充满活力。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四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可把一种教法模式化、简单化,注重在细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教师打造“激情”课堂,但课堂上对于“嘴快”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打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意志力品质的培养。

5.五是提倡小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模式,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6.六是发挥师生的情感作用,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进一步提高。教师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个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才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才能富于探索和创新,教学效率才能明显提高。

7.七是注重常态课的教学及反思。常态课教学应该在“实”字上下功夫,教师应在常态课上关注学生,而且不仅关注显性的目标,还有隐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从平时做起,把每一节常态课打造成高质量的课,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效益,做教学的有心人。

8.八是优化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提高。课堂评价语言要丰富,要恰如其分,要重激励,更要重于“帮”,而不是“指责”,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改进学习方法出发,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学生不是靠着一堂课养大的”。教学需要常规,需要常态,课堂需要真实、需要自然,就像做人需要真诚一样。只要认真的反思,适时的调整,必能打造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问题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