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国新安海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青瓷茶具鉴赏与研究

2019-10-21雷国强李震

东方收藏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安龙泉青瓷

雷国强 李震

公元1975年,韩国金罗道新安海底发现元代沉船,从而揭开了世界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新安海元代沉船考古神秘的面纱。1976年至1984年,韩国新安海域海底沉船文物调查团,在发现古沉船海域发现和打捞出水20000多件陶瓷器、28吨铜钱、1000余根紫檀木,另外还有金属器、漆木器、石制品、骨角制品、香樟料、药材、船上生活用品以及720余件船体残片。这艘船上运载了大量的龙泉青瓷、景德镇窑白瓷和青白瓷、吉州窑白地黑花瓷、建窑黑釉盏等以陶瓷为主的各种物品。新安海沉船出水的文物不仅为中、日、韩三国贸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也为世界陶瓷史、文化交流史、海洋贸易史等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珍贵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图1)。

日本茶道文化与新安海沉船出水的文物

中国的茶文化于平安时代(794—1185年),大约在我国的唐代中晚期传入日本,最初盛行于以天皇为中心的贵族社会,此后又为寺院的僧侣所接受。日本禅院兴起饮茶之风,禅僧们通过名为茶礼的礼仪开展品茗活动。当时使用茶盏及宴会用的装饰品几乎都来自中国。日本圆觉寺佛日庵《佛日庵公物目录》详细记录了当时禅院使用中国文物的具体情况。该目录最终由僧人法清作成于贞治二年(1363),其中包含了元庆二年(1320)已完成的部分。目录中记载的书法、绘画、佛具等物品全部由来自中国的器物组成。通过这些详细记载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日本的禅与茶礼和中国的内在联系。

镰仓时代幕府的首脑金泽贞显(1278—1333)在京都居住十余年后重返镰仓,怀着对茶文化的强烈憧憬编纂了一部记录镰仓时代日本茶文化的珍贵文献《金泽文库》。这部文献记录了汇集天目盏、盏托、茶盒等来自中国的珍贵茶道具物品的背景故事。其中有记录金泽贞显向镰仓称名寺二代住持剑阿(1261—1338)借茶道用具的一封信值得我们关注。信中提及他为调制抹茶向道日上人借了三块茶叶及茶碾的事,并表现出他对茶碾的依赖。金泽贞显对茶碾表现出的这种依赖,与当时茶碾价格高昂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表明茶道用具与寺院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他写给一位女性茶友的另一封信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镰仓末期至南北朝时代中国文物已经成为武人集团大量收羅和鉴赏的对象。考虑到武人集团的茶会基本是按照禅院的茶礼进行的,因此不难理解茶礼与中国文物对后世茶道产生的巨大影响。不仅是在京都,在镰仓中国的文物和茶同样十分流行,中国茶具与茶同时记载的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者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茶道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收藏各种茶具,于是中国文物逐渐大量输入并广为流行开来。

在日本室町时代晚期及战国时代(1477—1573),相当于我国的元明之际,是日本茶道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期。日本茶道在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等人的努力下,发展成为融哲学、宗教、艺术、礼仪为一体的综合文化体系。在其后的安士桃山时期(1573—1598),由于以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为首的武将大名的积极参与,茶道受到空前瞩目,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武将织田信长以茶道唐物为目标的“名物狩猎”行动的刺激下,无论是庶民还是武将都热衷收集名物。一时来自中国的茶具,不仅有具大的经济价值,更是财富、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图2)。

新安沉船中发现大量茶盏、盏托、注子、茶盒及茶碾等商品就是这一时代历史的真实反映。在新安沉船中发现的茶有关的遗物中,特别是其中的一件石制茶碾,与日本高知县吸江寺收藏的“贞和三年(1349)铭茶碾颇为相似,可以作为这艘新安沉船时代的确切旁证。此外,根据沉船上出水的“庆元”铭青铜权以及“至治三年”“东福寺”“钓寂奄”“筥崎宫”纪年铭和记录寺院名称、货主名、物资种类、数量的木简等材料,可以推定沉没在新安海域的这一艘货船是于1323年从浙江省庆元(宁波)出发驶向日本京都的(图3)。

新安海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青瓷茶具

根据新安海沉船出水的遗物发掘报告,打捞出水的中国陶瓷共达17324件,其中龙泉青瓷共计9842件。这些出水陶瓷器按类统计,分别为:碗2000余件、盘14000余件、盏1000余件、注子300余件、壶4000余件、香炉600余件、盏托30余件、花盘300余件,以花瓶为主的各类瓶400余件。龙泉青瓷的数量占到在新安海沉船发现的陶瓷总数的百分之六十,是当时中国对日本出口的主要商品。这批龙泉青瓷大部分是元代的产品,其中有一小部分是南宋时期的器物。新安海沉船中发现和出水了大量的茶盏、盏托、注子、茶盒、茶罐及茶碾等。

为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与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友好交流5周年,2012年12月18日至2013年3月3日,浙江省博物馆与韩国国立光州博物馆联合在杭州西湖文化E区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系列特展之一——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展。为了便于我们研究鉴赏元代龙泉青瓷茶具的研究鉴赏,现将由浙江省博物馆主编、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大元帆影·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精华》中编辑出版的本次展览中展出的新安沉船出水的元代龙泉香炉精品辑录介绍于下:

(一)龙泉窑青瓷茶盏、茶碗与茶杯

龙泉青瓷花口盏(图4),元代,高5、口径12、底径3.7厘米。此盏花口,圆弧下收,盏内以下尖上宽双刻划线分为六份,俯视恰如一片敞开的荷叶。釉色碧中泛黄绿之色,圈足垂直,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菊瓣盏(图5),元代,高4.5、口径8.5、底径2.9厘米。此盏花口,以菊瓣为壁,外凸内凹,釉色碧中泛黄绿之色,整器恰似一朵盛开的菊花。圈足外撇,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束口盏(图6),元代,高5.6、口径10.3、底径3.2厘米。此盏束口,圆弧下收,整器施青绿之釉,圈足下内收,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花草纹碗(图7),元代,高9、口径20.7、底径7.4厘米。此碗口沿外撇,圆弧下收,底足较矮,碗内壁刻花草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花草纹碗(图8),元代,高7.7、口径18、底径5厘米。此碗斜直口,圆弧下收,底足较矮,碗口沿下刻划三组玄纹,碗下腹刻莲瓣纹,碗内壁刻花草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梅花纹盏(图9),元代,高5.2、口径12.8、底径3.2厘米。此盏形似斗笠,直壁斜收,小圈足,盏内刻划月影梅花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莲瓣纹敛口盏(图10),元代,高4.8、口径10.1、底径3厘米。此盏敛口,斜腹,小圈足,外壁刻划莲瓣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牡丹纹碗(图11),元代,高4.7、口径12、底径7厘米。此碗敞口,斜直壁,矮圈足,碗内底压印牡丹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质坚硬,胎骨色白。

龙泉青瓷菊纹碗(图12),元代,高4.4、口径12.7、底径6.9厘米。此碗敞口,斜直壁,矮圈足,碗内底压印菊花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质坚硬,胎骨色白。

龙泉青瓷云鹤纹碗(图13),元代,高7.7、口径17.8、 底径5.4厘米。此碗斜直口,圆弧下收,底足较矮,碗外壁口沿下刻划缠枝纹,碗内壁刻云鹤纹,整器施碧中泛黃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高足杯(图14),元代,高8、口径7.8、底径3.5厘米。此杯为喇叭形高足,敞口唇沿下内敛,圆弧下收,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二)龙泉窑青瓷茶托与茶碟

龙泉青瓷茶托(图15),元代,高8、口径9.4、底径8.2厘米。此茶托分三部分构成,上为盏形盏台呈空心状以便置茶盏,盏台下为一敞口浅壁圆碟,盏托器足为外撇喇叭形矮足,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莲纹八角茶碟(图16),元代,高2.5、口径16.7、底径5厘米。此茶碟,据其大小度其功用当为放置茶果点心之茶碟。其形呈八角,浅身敞口,平底内刻莲纹,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龙泉青瓷露胎桃花纹褐斑茶碟(图17),元代,高2.8、口径16.2、底径4.7厘米。此茶碟,据其大小度其功用当为放置茶果点心之茶碟。其形呈圆形,折沿外翻,浅身敞口,平底内贴一朵露胎桃花,碟沿及碟底以数点褐斑为饰,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三)龙泉青瓷茶研钵与石制小茶磨

龙泉青瓷茶研钵与研磨棒(图18),元代,钵高6.5、口径15.1、底径5.3厘米。研棒长14.3、底径5厘米。此龙泉青瓷茶研钵与研磨棒,为茶饼研磨用器,钵外壁以刻划莲纹为饰,内壁及底涩胎,方便将茶饼研磨成粉末。研棒底部露胎,其余均施青釉。茶研钵与研棒之釉碧中泛黄绿之色,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明显。

石茶磨(图19),元代,高12.2、底径12厘米。

(四)龙泉青瓷荷叶盖罐

龙泉青瓷镐纹荷叶盖罐(图20),元代,高31.6、口径25.3、底径17厘米。此罐直口,丰肩圆弧内下收,卧足。罐盖为荷叶罐盖经典款式。罐及盖以镐纹为饰,整器施碧中泛黄绿之釉,足底露胎,胎釉交接处釉火石红。

(五)婺州窑青瓷储茶罐

婺州窑黑釉四系储茶罐(图21),元代,高41、口径12、底径15厘米。

婺州窑青瓷褐釉储茶罐(图22),元代,高39.7、口径12.4、底径14.7厘米。

猜你喜欢

新安龙泉青瓷
立德树人视域下的高等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龙泉青瓷
昨夜星辰
龙泉青瓷笛
报错恩
弧度制教学课例
容身之处
幸福龙泉
在龙泉,有一种温度叫暖心
龙泉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