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效果
2019-10-21陈丹丹袁妮
陈丹丹 袁妮
【摘 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为后期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指数、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P<0.05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心理指数、健康指数、情感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制度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习惯出现了较大变化,各类代谢性功能障碍疾病发病率持续增加,其中肾脏功能异常是典型代表[1]。血液透析是肾脏疾病患者终末期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其具体治疗效果受到血管通路情况的影响。血液透析患者常用通路为动静脉内瘘,其主要特点是使用安全、通路创建简便、血流量大等,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动静脉内瘘经常出现狭窄等并发症,进而导致患者形成血栓或闭塞的问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发生率[2]。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16例血液透析患者,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在预防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为后期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6例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内瘘患者77例,导管患者39例,所有患者透析年限3~5年,患者均未合并其他系统并发症,并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采用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8例,研究组男性患者数量为35例,女性患者数量为23例,年龄为19~84岁,平均年龄为(57.21±6.99)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数量为36例,女性患者数量为22例,年龄为20~86岁,平均年龄为(57.55±6.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血管通路的注意事项以及透析原理,针对患者个人卫生和饮食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定期检查患者血管通路是否存在震颤、通路搏动、红肿热痛、出血等情况,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透析间歇期注意事项,正确按压患者穿刺点,告知患者关注导管是否存在堵塞以及日常合理膳食,增强患者体质。
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重点讲解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详细的治疗方法,使患者明确肾功能类疾病的基本特征,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及心理压力,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造瘘通常采用非惯手部血管模式,在动静脉内瘘形成前需要训练造瘘手进行握橡皮健身球练习,加强对造瘘侧肢体血管的保护,避免穿刺以及测量血压等操作。医护人员提前了解患者的血管走向、吻合情况、分支。在行穿刺造瘘时安抚患者情绪,提高一次性成功率。形成动静脉内瘘后需要固定透析管,避免脱出或牵拉移动,预防交叉感染和内瘘扩大。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期间会出现血管通路硬化的情况,临床主要采用抗凝药物调节患者血液黏稠度,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在穿刺操作前需要预防进针部位可能存在的出血风险,如需要采血化验,需要在患者的内瘘对侧操作,按压针眼需要控制力度。为提高患者免疫力,需要清洁患者皮肤,定期更换和消毒透析针头,加强营养成分摄入。
安排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卧床休养,每日检查患者造瘘穿刺部位,避免穿刺针与患者血管或皮肤直接粘连,保证血液流动畅通。每日检测患者血压,避免低血压引发的穿刺口愈合。如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引发血压不稳,医护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肠外营养支持。密切关注患者血液粘稠程度,遵医嘱服用活化血管类药物,增加患者血管壁弹性,避免血小板和红细胞由于血液流速过低产生的聚积,减少动静脉内瘘狭窄和血栓的发生率。
1.3 评价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P<0.05为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采用t进行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研究组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2例,发生率为3.4%,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11例,发生率为18.9%,研究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8,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心理指数、健康指数、情感指数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研究组患者护理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8.2%,对照组护理不满意患者5例,护理满意度为91.38%,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47,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动静脉内瘺狭窄严重影响血液透析效果,产生此类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为穿刺位置不当,在相同位置的小段静脉反复进行穿刺造成静脉壁受损和内膜增厚,药物注射或输液容易引发血管内膜增生以及静脉炎,导致管腔狭窄。动静脉内瘘需要建立血液通道,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心理压力,为此需要加强护理干预,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密切关注患者内瘘情况,告知患者各项注意事项,全面提高护理依从性和满意度,确保治疗效果[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淑娟.优质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8,31(23):185-186.
[2] 朱景航,库媛,黄学卿,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11):1079-1084.
[3] 周志伟.超声引导球囊扩张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患者的效果[J].医疗装备,2018,31(20):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