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0-21上官厚甜
上官厚甜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与动力,提升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希望能给小学数学教学以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培养 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指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它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是数学上一项技能,而提出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需要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且小学生处在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形成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 营造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敢于发问。
“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权威者形象自居,而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情感传递给学生亲切、平等的信息,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与我们平等相处的。如:有学生提问时,给予眼神支持或者说:“老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当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以鼓励的语气向全体学生说:“这么好的问题,还有哪位同学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同学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表意见。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应该认真倾听,并且充满热情地给予引导与解答,避免学生因提问产生紧张情绪。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教师要耐心引导,杜绝批评学生。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些学生指着黑板上的数字问这是什么数?怎么写?怎么读?这样的问题只能算是问句式的简单问题,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如有的学生会提出:“小数和整数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小数有计数单位吗?”等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对其他同学带来有益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提问。
2. 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制造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确实感到有问题要问。如学习《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教师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青蛙两张嘴,3只呢?5只呢?10只呢?让学生一直这样说下去,学生就会发现一节课也说不完。这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多少只青蛙多少张嘴?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也就顺理成章地进入《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从而带着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问题意识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规律。
3. 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标新立异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凡事都要问个為什么”的心理趋向。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通常是把平行四边形转换成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上课时,注意留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在学习《三角形面积》时有学生就提出:“能不能利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呢?”这一提问,同学们的思维一下子就发散了,也很快找到答案。这样拓展思维空间,运用转化方法进行解疑,从而让学生在质疑、解疑过程中自主探索发现,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4. 鼓励质疑问难,从“分析与解决问题”到“发现与提出问题”。
质疑是创新的基础,乐于质疑问难的学生正积极参与新知识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反思常规解法,捕捉“问的契机”,不但敢问、会问,而且还能发现与提出新问题。例如,在教学《铅笔有多长》一课中,认识尺子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想学什么知识?通过观察、思考,有的说:“为什么有大格还有小格?”“尺子上的大格和小格分别表示的长度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引导学生从分析与解决问题,到发现与提出新问题,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是基于时代发展要求之下的数学教育的魂。
总之,有问题,才会有思维;有问题,才会有求异;有问题,才会有创新。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把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落到实处,是教师教会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晓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
[2] 盛亚娟.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