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牡丹亭》刊本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2019-10-21王春阳刘昊帅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图像学牡丹亭

王春阳 刘昊帅

关键词:牡丹亭:戏曲刊本:图像学

汤显祖的《牡丹亭》插图就是一部具有十分重要的艺术价值的作品,现今可考据的插图版本有数种,无论是线条的刻画,还是构图的手法或者是人与环境关系的处理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在钱南扬校注的《汤显祖戏曲集》之汤显祖的汤显祖的《牡丹亭》中这种插图就有35幅,大多为重要的曲目,插图集中在杜丽娘与柳梦梅出场的出目中,言怀,怅眺、谒遇、旅居、玩真、耽试、闹宴、榜下、硬拷等出插图表现柳梦梅的有才华、有抱负而又重情义,训女、惊梦、寻梦、写真、闹殇、冥判、魂游、遇母、闻喜等出插图表现杜丽娘的痴情、执着和勇敢;幽媾、婚走、如杭、圆驾等,插图表现杜柳二人生死相随的爱情;延师、诘病、忆女、骇变四出插图以陈最良和杜母为主角,也与杜丽娘有关。插图的线条优美、流畅,构图严谨,人物、楼台亭阁、器具等形象逼真、直观,极富韵律美。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中每幅图采用的都是用中国传统的图像,其精美程度让人称赞。图像强调线条的表现力,是一种朴素而优美的艺术表现手法。在造型上主要运用以线写形的方法,它是一种线的造型艺术。同时又通过线条将物的质感、量感、动感甚至情感,都表现出来。画面效果在颇具装饰性的同时,又极富生活气息,线的疏密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刻画生动形象,同时塑造了故事的场景,让读者犹如置身故事中。

在钱本中,汤显祖的《牡丹亭》插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整个插图塑造了十余人的形象,有英俊潇洒的书生,纤细美丽的小姐,慈祥端庄的母亲,不苟言笑的父亲,严肃刻板的教书先生,活泼可爱的、丫鬟等等,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其审美既要符合文本中对人物的描写,又要符合读者的视觉审美意象。人物多具古典美,造型特点为线纹细如发丝,转折柔和,人物体型较长,青年男女的长圆脸形和似笑非笑的表情代表了那一时代的审美理想。如《牡丹亭·尋梦》插图,对杜丽娘的形象刻画非常细腻,在简练的人物五官的刻画过后,重点是对女性裙装的描绘,明代女性裙子的颜色,开始流行浅淡的色彩,以素白居多。此插幅图虽然衣纹上有装饰图案,但也是追求一种轻描淡绘之效果,色彩非常淡雅素净。用线轻柔婉转,细腻飘逸。人物动态也体现了一种宁静之美。只见右袖低垂,左手抱胸,双足伫立,欲动还静的少女情怀在流畅柔软的衣褶线条中体现的淋漓至尽。《牡丹亭·言怀》插图,通过一个戴着书生帽头微微仰起,身材适中,踏着小步,左手垂放,右手微抬,所有的这些动态均通过衣纹服饰来表现,用线刚劲有力,一个才情横溢、儒雅得体的书生形象,跃然纸上。因此在戏曲刊本插图中衣纹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物动态的生动与否,关系到艺术质量的高低。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因受当时山水画“山大于人”的表现思想的影响,人物比例略小,着重外景的描写。只见插图中诸如树木的刻画,柏树呈扭曲之状,梅皮呈苍润之态,松树有鳞,桃树横置,如此种种与陡峭嶙峋的山石相互掩映。用线苍劲有力,不仅带给整幅画面力量感,还对人物和故事有暗示和衬托的作用。中国绘画的大忌是布置过满,因此画面需要有“空”和“虚”的处理,水纹云纹正可以把画面中无需表达或内容过杂的部分虚化。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中水纹云纹的刻画往往还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景象,云在飘,水在流,画家多是用自由的线组来表现云和水的天然状态。线的起伏、粗细、浓淡、曲直以及阴阳处理和肌理构造都是体现云水势态的重点,哪怕是微细的差别都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效果。《牡丹亭婚走》插图将线条艺术与插图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画面用各种活跃的线条表现人物和环境,流线型表现流动的河水,曲线和弧线表现高山和飘浮的雾气,画面还以倾斜的动感和波涛起伏的造型来表现快速行进在波涛中的小船,创造了杜丽娘与柳梦梅急遽离开的气氛,各种线条的运用使读者感到画面活跃而有生气。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的构图特色可谓是丰富多彩,如何把树木、山石、云水、车船、人物、建筑、动物等各种物象组合安排在画面中,既要合隋合理,与戏曲的文本相对应,又要对立统一,要体现宾与主、远与近、虚与实、疏与密、聚与散、开与合、藏与露、黑与白、大与小等关系。满足欣赏者的审美要求,使欣赏者的想象力通过画面得到进一步的延伸。在汤显祖的《牡丹亭》的插图中,常见的有对角线构图、纵式构图、曲线构图、散点式构图、均衡式构图等,这些构图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如《牡丹亭·惊梦》的构图,画面划分为做梦与梦境两部分,梦境在左上角,表现柳梦梅折柳请杜丽娘题诗共赏的情景;做梦在右下角处,表现杜丽娘伏案沉睡的情景,以对角构图的形式出现。又如《牡丹亭·耽试》也是典型的对角线构图,画面主要场景从院内到院外的建筑,三个主要人物都安排在了对角线上。通过人物的姿势、动态和神情,很好的表现了故事情节。《牡丹亭旅寄》通过河岸桥边苍润的桃树从画面左下角沿着对角线斜向伸出,书生和老者桥上相遇,一来一往,人物表情谦卑有礼。戏曲刊本插图是戏曲和美术相结合的产物,有着与其他美术作品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拥有独特的形式美。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是以图像为表现技法,不能从色彩上满足欣赏者的视觉需求,因此它的形式美显得格外的重要。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奇葩瑰宝之一。《牡丹亭》作为汤显祖的名著,在明清戏曲艺术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其刊本插图的图像学艺术价值和特眭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发觉整理,取精用弘,并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

猜你喜欢

图像学牡丹亭
白先勇:不强人所难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汤显祖的《牡丹亭》戏曲刊本插图的图像学研究
《牡丹亭》人文主义精神浅析
张生与柳梦梅爱情观之比较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待从头,盛情说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