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调研报告

2019-10-21彭富张勇陈伟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陶行知实践

彭富 张勇 陈伟

摘 要:本报告调研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陶行知生活教育现状,并分析所存在问题,其目的在于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探究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应用实践,以便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小学语文; 教学 ;实践

导言: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它的社会生活性非常突出,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源于生活,与生活同在。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陶行知先生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生活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可以这么说,新课程改革在许多方面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近几年来,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针对其应用价值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为了使我们的思考与探索接地气,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相结合,真正对小学语文教育起到指导作用,特进行此次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现状调研。

一、调研的具体目标

1.了解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运用现状。

2.探索与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陶行知生活教育实践有效性、时效性途径,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调研方法

问卷调查法。先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设计调查问卷。然后,选取能代表七星关区教育水平的好、中、差三个乡镇(市东、普宜、大屯)的三--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三、调研内容

本研究为了证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拟制定一次以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全面分析当前语文教学育目的、内容、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及其是否行之有效,把调查的结果用数据表现出来,带着数据和问题再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学生喜欢的课堂内容、书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语文知识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设计,问卷共设选择题10题。共发放问卷259份,回收有效问卷259份,回收有效率达100%。

四、调研结果分析

1.你最喜欢语文课堂上的活动是:( )

A.情境活动 B.做练习题或回答课本问题 C.小组讨论

三年级学生中,选A25人(62.5%),选B5人(12.5%),选C15人(37.5%)。四年级学生中,第一题选A23人57.5%),选B6人(15%),选C11人(27.5%)。五年级学生中,第一题选A48人(60.76%),选B9人(11.39%),选C22人(27.84%)。六年级学生中,第一题选A53人(53.00%),选B13人(13.00%),选C34人(43.00%)。

2.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一些可以用书本知识解决的语文问题吗?( )

A.遇到过 B.没有

三年级学生中,A35人(87.50%),选B5人(12.50%)。四年级学生中,选A32人(80.00%),选B8人(20.00%)。五年级学生中,选A73人(92.41%),选B6人(7.59%)。六年级学生中,选A90人(90.00%),选B10人(10.00%)。

3.对于新学的内容,你能很快把它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吗?( )

A.都能 B.有时能 C.多数能 D.基本不能

三年级学生中,A2人(5%),选B24人(60%),选C8人(20%),选D6人(15%)。四年级学生中,选A4人(10%),选B21人(52.5%),选C12人(30%),选D3人(7.5%)。五年级学生中,选A17人(21.52%),選B34人(43.04%),选C25人(31.65%),选D3(3.8%)。六年级学生中,A8人(8%),选B58人(58%),选C29人(29%),选D5人(5%)。

4.你发现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的机会多吗?( )

A.多 B.不多 C.很少 D.基本没有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6人(15%),选B20人(50%),选C12人(30%),选D2人(5%)。四年级学生中,选A6人(15%),选B19人(47.5%),选C14人(35%),选D1人(2.5%)。五年级学生中,选A8人(10.12%),选B49人(62.02%),选C19人(24.05%),选D3人(3.80%)。六年级学生中,A12人(12%),选B45人(45%),选C32人(32%),选D11人(11%)。

5.你能利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语文问题吗?( )A.每次都能 B.经常 C.极少 D.基本没有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3人(7.50%),选B18人(45.00%),选C17人(42.50%),选D2人(5.00%)。四年级学生中,选A1人(2.50%),选B18人(45.00%),选C19人(47.50%),选D2人(5.00%)。五年级学生中,选A8人(10.13%),选B45人(6.33%),选C23人(29.11%),选D3人(3.80%)。六年级学生中,A13人(13.00%),选B51人(51.00%),选C33人(33.00%),选D3人(3.00%)。

6.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例如购物、玩耍时),你是否留心到其中的语文问题并尝试着解决?( )

A.经常留意思考 B.有时思考 C.很少留心观察 D.没有观察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6人(15%),选B12人(30%),选C18人(45%),选D4人(10%)。四年级学生中,选A8人(20%),选B11人(27.5%),选C27人(67.5%),选D4人(10%)。五年级学生中,选A19人(24.05%),选B13人(16.46%),选C45人(56.96%),选D2人(2.53%)。六年级学生中,A18人(18.00%),选B19人(19.00%),选C56人(56.00%),选D7人(7.00%)。

7.当你发现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新学的内容有联系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

A.很兴奋 B.不足为奇 C.有点高兴 D.无所谓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27人(67.50%),选B6人(15.00%),选C3人(7.50%),选D4人(10.00%)。四年级学生中,选A18人(45.00%),选B2人(5.00%),选C13人(32.50%),选D7人(17.50%)。五年级学生中,选A47人(59.49%),选B7人(8.86%),选C20人(25.32%),选D5人(6.33%)。六年级学生中,A47人(47.00%),选B20人(20.00%),选C29人(29.00%),选D4人(4.00%)。

8.你喜欢以怎样的方式让同学了解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语文知识?( )

A.写语文日记 B.课后交流 C.课堂上一起分享 D.这三种都喜欢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7人(17.50%),选B12人(30.00%),选C14人(35.00%),选D7人(17.50%)。四年级学生中,选A5人(12.50%),选B8人(20.00%),选C16人(40.00%),选D11人(27.50%)。五年级学生中,选A12人(27.85%),选B20人(25.32%),选C22人(27.85%),选D25人(31.65%)。六年级学生中,A8人(8.00%),选B21人(21.00%),选C42人(42.00%),选D29人(29.00%)。

9.你认为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吗?( )

A.紧密 B.有些联系 C.不紧密 D.没什么联系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3人(7.50%),选B20人(50.00%),选C13人(32.50%),选D4人(10.00%)。四年级学生中,选A5人(12.50%),选B15人(37.50%),选C15人(37.50%),选D5人(12.50%)。五年级学生中,选A7人(8.61%),选B54人(68.35%),选C17人(21.52%),选D1人(1.27%)。六年级学生中,A7人(7.00%),选B61人(61.00%),选C30人(30.00%),选D2人(2.00%)。

10.你愿意继续用你喜欢的方式和同学分享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语文知识吗( )

A.愿意 B.不愿意

三年级学生中,选择A37人(92.50%),选B3人(7.50%)。四年级学生中,选A38人(95.00%),选B2人(5.00%)。五年级学生中,选A73人(92.41%),选B6人(7.59%)。六年级学生中,选A94人(94.00%),选B6人(6.00%)。

综合小学生的生活教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

多数学生喜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活动,并且在生活实践中遇到过语文问题,但能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语文问题的同学却极少,意识到语文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同学也不多。对于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们经常或者极少的情况很多。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语文会很愿意思考。当学生发现语文问题与新学内容由联系时,很多学生则是很兴奋,且部分学生感到有点高兴。学生们更加喜欢在课堂上一起分享与课后交流生活中发现的语文知识,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喜欢课后交流、课堂分享与写语文日记。很多学生都认为语文知识与生活有些联系或者紧密联系,而少部分学生表示语文知识与生活联系不紧密,且随着学生年龄增大,认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并且大部分学生愿意在课后的生活中寻找与语文相关的问题,并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探讨解决。不同年级的学生愿意使用个人喜欢方式与同学分享在日常生活中所發现的语文知识。

总之,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调研结果显示,小学语文教学中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不重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活教育,对课本知识进行简单讲授,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忽略了语文中的生活知识。

(2)家长忽视小学生的生活教育,无法与教师更好的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小学语文教育,且未能够及时告知学生新学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五、调研反思

目前,我国的教育不断改革,人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并实施创新教育。随着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被提出了新要求,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然而,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所学基础科目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时间与精力分散,且小学中的语文学习多以背诵为主,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无法聚精会神精所学知识完全背诵,这导致语文成绩逐渐下降,最终成为语文“学困顽童生”,不利于个人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应用陶行知生活教育,让和谐的语文课堂弥漫着民主自由的空气,培植适宜儿童主体精神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散发出生命成长的气息。同时,让学生心灵得到充分放飞,尽情徜徉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之中,做到真正的思想放飞。

对策一:生活即教育,让生活走进课堂。“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它明确规定生活决定教育,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就要从精彩的生活中捕捉现实,感受精彩,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孩子去留心观察,并通过生活中发生的点事件提出一定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我们的课文可能是孩子非常了解的生活现象,也有可能是他们全然陌生的人或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悟能力,寻找生活与语文的结合点,让学生不仅是在学教材,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的大教材。在课堂中,老师对课文中所涉及到的事物老师可敬事物带到教室中,让学生学生去观察、触摸、感知,从而了解事物的所在本质。

对策二:社会即学校,让语文走进生活。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中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活动,就是教育的范围,学校与社会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飞到天空中,让它任意地自由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都伸张到大自然中去,接触、感知自然世界。所以,陶行知主张积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生活、社会和自然,使学生和社会打成一片,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起来,以增强教育的活力。《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作为家长要带孩纸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与公益交通指挥、敬老院慰问活动等,将新学知识与实际活动相结合,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反作用与生活。

对策三:教学做合一,让教学与生活结合。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整个教育过程,它的基本含义是: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学做合一”是强调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主张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在《新课程标准》中我们也常能看到“体验”这个词语,这也表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进而学会学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小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问题讲给家长,家长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看一下所提出的问题是否与所学知识相关联,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

六、调研感悟

生活中语文无处不在,生活也处处需要语文,把生活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实践,更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在生活中运用起来,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陶行知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既蕴涵于他整体教育思想体系中,又明显地体现在他的教育实践中,这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得到鲜明体现: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在大量的实践中掌握语文的规律。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展现语文课程魅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其对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及能力的提升等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该教育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学做合一,知行合一。

基金项目:毕节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陶行知生活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批准号:2018B0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陶行知实践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