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的职能转型和定位思考

2019-10-21谭序刚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融媒体

谭序刚

摘要:融媒体建设呼之欲出,作为改革中坚力量的传统媒体记者面临着职能转变的现况,这就要求传统媒体记者既要勤学苦练采访基本功,也要“一专多能”面向多个媒介发声,从而达到宣传工作与时代要求同频共振的效果,传统媒体记者主动转型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融媒体;传统媒体记者;职能转型

在融媒体时代,记者在“融”的背景下,不再分广播记者、电视记者和报纸记者。以笔者曾供职的电视台为例,电视记者的稿件不仅在电视上播出,同时还要在广播、网站、公众号等平台同步推送。危机感随之而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习危机;二是竞争危机;三是创新危机。

(一)学习危机。毋庸置疑,过去县级电视台记者只要会摄像、能写稿,掌握采访技能,就可以“一招鲜”,现今面临诸如广播、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的多重夹击,要求传统媒体记者要用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扎实的采写功底、熟練运用器材的能力,精准捕捉新闻热点,深度挖掘新闻内涵,从而最大限度迎合受众把新闻传播出去。

(二)竞争危机。过去电视台记者的竞争是单一的竞争,也可理解为同事之间的业务竞争、同行业之间的部门竞争。而在融媒体时代,竞争趋于多元化,可谓前有“伏兵”,后有“追兵”。在全民手机时代,发布视频、消息不再是专业记者的“专利”,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信息发布源。一条新闻的关注度,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数、点赞数、转发数、评论数等数据精准呈现出来,这就要求媒体记者要以新闻产品的方式采制新闻作品。

(三)创新危机。传统媒体记者最终要向全媒体记者转型,这就需要原有的采编播人员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成为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对于传统媒体记者来说融媒体建设无疑是逆水行舟,个人不学习、不完成自身发展,意识不到现有的危机,终究无法“融”入到融媒体时代。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提升各种报道资源的利用效能刻不容缓。对于传统媒体的记者而言,必须实现“自我革新”,促使自己从原来传统、单一的流程中走出来,走进融合的多媒体中,运用后期多元互动的编辑流程,实现对新闻产品的采集、加工制作、组织和管理。

一是“业务升级”。记者要练习专业“基本功”,有意识地熟练驾驭多种体裁、题材,生产出有厚度、有广度的新闻产品,最大限度吸引用户。要“手、脚、脑”并用,对发生的新闻现场进行价值分析,深挖线索,以敏锐的新闻视角,快速的传播手段,抢占新闻传播制高点。

二是“技能升级”。与传统媒体相比,融媒体记者要具有摄影、摄像、现场出镜报道等能力,不仅原有报道技能不能丢,还要学会掌握传播渠道中的新技术、新技能,使自己能写、会采、会拍、会编,在已有的专业知识架构上,朝多种传播媒介平台发布的方向努力,真正实现“一专多能”“融会贯通”。

三是“综合能力升级”。记者要了解最新网络动态,熟悉各个网上论坛,寻找受众关注度高的热点话题,精准捕捉热点,尝试挖掘内涵。要做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媒体报道的“专家”、社会发展的“观察家”。

在融媒体背景下,分工和合作并重,如果把新闻事件视为“第一原料车间”的话,采访、编辑、发布等环节则是各个不可或缺的“分工”工序流程,这其中“合作”贯穿始终。“团队合作”不仅体现在不同媒质之间的协作,也体现在记者、编辑、后台技术人员在“生产”新闻作品过程中的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1+1>2”的传播效果。

当记者把第一手素材传回单位以后,后期编辑团队则开始了二次创作,在编辑的润色加工下,分门别类推送给不同受众,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在这个“接力”过程中,讲究的是沟通、效率和默契,传统媒体记者如何把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准确传递给后方,如何配合编辑补充采访,推给编辑的是文字、视频还是图片,突发事件中是采取直播连线,还是跟踪报道,这都需要前后方的通力合作,团队精神在采、编、播过程中得到完美体现。

媒体融合不仅是“物”的融合,更是“人”的融合,传统媒体记者作为融媒体建设的中坚力量,既要在技术上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发布、融合传播”,同时更要在职责上肩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

猜你喜欢

融媒体
融媒体时代县级台公众号的运作发展
融媒时代广播评论发展问题研究
重塑媒体融合时代广播传播新优势
融媒体时代传媒人才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内容增值策略分析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融媒体时代传统报业的转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