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019-10-21杨宗跃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动机因素新课标

杨宗跃

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艰苦且逐步深入的探索过程,探索如何加强小学数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呼应基于新课标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具有重要而长远意义的有益尝试。要使小学生数学学习获得进步,实现最优的学习过程,在充分发挥小学生智力因素的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开拓非智力因素,进而形成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数学是具有抽象思维的学科之一,要学好数学,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的高低,还受到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坚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少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因而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这种不良情况的产生与教师只单纯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影响而忽视小学生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有极大的关系。

一、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意义

据心理学家对所有成功人士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智力因素在成功与否的占比为五分之一,而非智力因素则占五分之四。根据这一研究成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开发以及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和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具有动力性、定向性与调节性,对知识的获得、理解与掌握起间接的影响作用。虽然它不以直接形式介入学习过程中,但是它在学习中起到助推作用。具有较强非智力因素的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勤奋、自控力强、对学习充满浓厚的兴趣。对小学生各年级的数学优等生的分析表明,其是数学的爱好者。而一些学困生则反之,学困生头脑灵活,记忆力强且思维敏捷,但其情绪不稳、学习不努力、学习成绩起伏较大。对于这种学生的培养,倘若只一味关注其智力的发展,效果势必甚微,因此应特别关注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小学数学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情绪、意志、习惯等,学生间个体的差异更多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表现。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兴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怎样加强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我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精神,为此,我组织小学生讨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懂得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在活动中,有的学生说:“买东西时得用数学知识”,有的说:“盖高楼、建大桥也得用数学。”我还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给小学生讲述了古今中外数学的重大研究成果。

例如:在青岛版五年级上册《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观察中介绍摘取数学明珠陈景润及其《哥德巴赫猜想》;在学习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完美的图形——圆》时介绍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及他求得的圆周率比国外相同小数点后的位数提早一千多年,以著名人物与先进事例激励小学生正确树立学习动机。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打心底喜欢数学的学习,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是新课标关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汲取新思维研究新教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观念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实践中要贯彻基于新课标的理念,更改老旧的教学观念,不搞一言堂教学,采用多样的生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启发小学生的探究意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讲得活灵活现,培养小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 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良好积极的学习情绪受教师的影响,教师的关爱能打开小学生紧闭的心扉。教师应用真挚关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教师要成为小学生可以畅谈的好朋友,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来说,自卑是他们共有的负面心理,他们更希望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鼓励,哪怕只有一句赞扬的话,在他们心中都会产生共鸣与回响。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抱持态度的体验历程,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绪变化,使学生能够以积极而愉快的情绪投入学习中。“亲其师,信其道”,数学教师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且积极的情绪,首先要树立互相平等的理念,使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只有教师打心底关心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亲近与爱戴教师;其次,当小学生产生爱戴教师的情感后,教师要抓住时机,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在课堂上应经常口头表扬,在作业中善加运用激励的批语,学生听了表扬、看了激励的批语,其就会心情澎湃情绪高涨,把数学学习视为乐趣,进而好学和乐学,学生的学习情绪高了、信心足了,学习效果也会随之显著提高。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

坚强的学习意志是指学生自觉地确立学习目标,有意识地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在学习中努力克服困难,继而实现自己预定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发现一些学困生的共同缺点就是缺乏恒心与毅力,他们稍微受到一丁点外部因素的影响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这种意志不坚定、缺乏自信的学生在学习上怎能取得好成绩呢?然而坚强的意志品质常常需要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培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机会磨炼学生的意志,并从中选出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小学生,激发小学生克服困难与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进而磨炼他们形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经长时间逐步形成的定型化的自主行为倾向,是非智力因素里特别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小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不仅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且能使小学生受益终生。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现在有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意到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只有在上完新課后才明白自己到底学了什么,这是低效率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一般。预习能让学生们明确本节课讲述内容,了解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复习可增加学生的记忆频率,符合记忆曲线,并能系统化所学的知识,因此,学生也要养成复习的好习惯。

2.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中,一些关键或疑难问题经常由教师或优等生作答,这样就使得大多学生失去了思考与交流。新课标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让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3.养成勤思勤动的好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数学学习中,如果不能主动思考、积极理解,学习就大有难度。小学生一般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其发展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针对小学生这一思维的特定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仅应引导学生多动脑,遇事勤问为什么,还应引导其勤动手记录结论和演练,进而验证,在具体实践中体验主动学习的乐趣。长此以往,勤思勤动的好习惯就会逐步形成。

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其学好数学的前提,是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新课标素质教育要求下要注意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积极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小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这门学科在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上相较其他学科更具优势,通过数学教学,能引导启发小学生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积极探究精神,全面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学习动机因素新课标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关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