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19-10-21汪阳

健康护理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产科护理

汪阳

摘要:目的: 分析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产妇知识水平、护理能力。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较高,知识水平、护理能力得分较高,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护理中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改善产妇的护理能力、知识水平和满意度,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产科护理;交叉感染;知识水平

产科护理是医疗机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面向产妇和新生儿群体提供服务,包括大量基础性护理内容,随医疗服务的总体进步,产科护理也在持续改善。分析认为常规护理模式下,产妇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以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不理想,给予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可实现上述问题改善,我院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初产妇33例,经产妇21例,年龄22-38岁,平均(28.2±3.7)岁。观察组:初产妇32例,经产妇22例,年龄21-39岁,平均(28.4±3.6)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告知产妇分娩后需要注意的各类问题,如产后抑郁、出血的预防等,做康复跟踪。新生儿护理重视无菌环境创设。保持合适的温度、湿度等,同时了解新生儿有无先天性疾病等问题。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包括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知识宣讲:

①新生儿护理。提供鸟巢式护理,以无菌、质地松软的棉质纤维毛巾等,为新生儿提供休息环境,进行沐浴时,控制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病房内每d通风至少40min,并做空气质量检测,避免病原体富集。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需寻找较粗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给药。实时了解新生儿的主要体征信息,包括心率、血压和呼吸等。②产妇护理。产妇护理强调心理护理、病理分析以及重点预防等。产妇产后可能出现抑郁情况,也可能因经验不足出现自我护理知识掌握不良、紧张、焦虑等问题。护理过程中,通过心理护理予以应对,逐步告知产妇各类知识信息以及新生儿信息,如“新生儿很健康”等。病理分析包括恶露排尽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等,每d早晚进行一次监测和记录。重点预防以产妇个体特点为基础,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产妇的血糖水平、低体重产妇的免疫恢复情况等,结合产妇特点开展护理。③知识宣讲。知识宣讲分为三个阶段。产妇分娩后第1-2d,告知其母嬰床旁护理模式的积极作用,如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哺乳的规范方法等。分娩后第3d至出院,指导产妇掌握新生儿的基本护理方法,如沐浴方法、卫生保持等,并告知产妇新生儿常见疾病的临床特点,如黄疸、腹泻。产妇出院时进行最后一个阶段知识宣讲,告知新生儿成长早期的各类护理方法,如室内温度、湿度控制,喂养间隔和哺乳量等。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产妇知识水平、护理能力。护理满意度以1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超过5分为满意。产妇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均以100分制问卷调查,得分越高表明产妇对应能力越理想。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感染发生率

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较高,感染发生率较低,见表1:

2.2两组产妇知识水平、护理能力

观察组产妇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得分较高,见表2:

3.讨论

产科护理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新生儿和产妇面临不同护理需求,给予高质量的护理是该科室工作发展的基本趋势。此前学者分析发现,常规护理模式下新生儿与产妇分离,面临交叉感染的威胁,感染发生率可达到10%以上[1]。产妇的护理能力、意识均不够理想。也有学者研究指出,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后,感染发生率可下降至5%左右,产妇护理能力明显改善,护理满意度也更高[2]。本次研究结果与此相似,观察组各指标均较为理想。

思路上看,我院以常规护理的不足作为切入点,尝试直接应对、解决常规护理偏重基础性措施的弊端。具体工作中,新生儿护理、产妇护理均在统一计划下开展,以鸟巢式护理、环境护理使新生儿感染的可能性降低,生理上的舒适性得到更高。产妇护理强调针对常见并发症进行,也重视结合产妇的个体特点给予服务。知识宣讲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中具有重要价值。我院采用分阶段模式予以推行,第一阶段重视基本认知框架的检验,第二阶段重视专业知识的传递,第三阶段重视提升院外延伸护理效果,确保产妇的知识水平、护理水平满足各时期新生儿护理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常规护理以及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均存在自身局限性,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优势体现在充分尊重了产妇和新生儿需求,不足之处在于,依然未能完全杜绝感染问题,这也要求在后续工作中加强产科护理的综合研究,不断就现有不足谋求突破,最终改善护理活动质量。

综上所述,产科护理中推行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护理能力、知识水平和满意度,降低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可推广。

参考文献:

[1]桑吉措.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315+339.

[2]李慧云,刘瑞桃.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关键流程在产后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46):113.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产科护理
品管圈在降低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气管切开患者交叉感染的应用
折痕
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
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小儿会阴烧伤护理中食物保鲜袋接尿的应用价值评价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六手操作在控制口腔外科门诊手术交叉感染中的作用分析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炎病毒交叉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