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传媒国际化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研究
2019-10-21王洁
王洁
摘要:如何把握“一帶一路”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在这一倡议下深入开展国际传媒人才的创新培养,回应当下社会需求,探索跨文化的传媒人才培养方案,对促进世界传媒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以开放办学为理念,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模式。
关键词:传媒;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倡议形塑我国对外开放和区域经济合作新格局,不仅能推动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还将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拓宽,为教育和人文的跨境交流提供了基础。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内高校跟进这一倡议,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以开放办学为理念,提高传媒人才的培养质量
近10年来对于高等学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的国际化研究是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但是,与酒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商业学科相比,对于传播学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较少。“一带一路”着力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专业人才,是实现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如何把握“一带一路”这一重大政策机遇,在这一倡议下深入开展国际传媒人才的创新培养,回应当下社会需求,探索跨国和跨文化的传播学学科建设和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对促进世界传媒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为提高传媒类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在政府层面,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激发学校对外开放、合作交流的潜力;在高校层面,秉持开放办学的理念,以国际化作为提高办学质量的手段。加强沿线各国传媒类相关专业和高校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促进教育资源的有序流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增进传媒专业人才在沿线各国的交流学习和学术往来。由于传媒类专业的实际运用特点,加强教育资源连通的合作对象除国外学校以外,还应加强与国际文化传媒业的交流合作,推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媒体行业的合作,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二、培养视野宽广、竞争力强、专业精通的复合型传媒人才
传媒人才的培养应着眼于培养英语水平好,专业精通的复合型传媒人才。具体实施上,选派本科、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生到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交流,对选派人员予以经费支持,采取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高校所在省政府相关机构资助、学校予以资助,或是与国外高校互换学生、互免学费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资助。其次是资助传媒类专业学生到海外实习,例如对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机构的总部和办事处实习的学生予以经济支持,培养视野宽广,竞争力强,熟悉国际规则的传媒国际化人才。
三、传媒人才培养模式的“请进来”与“走出去”
传媒人才开放办学、国际培养包括两个方面,即“请进来”和“走出去”。包括师生员工、知识、服务以及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和合作。一方面是“请进来”,引入国际先进培养模式和经验。首先是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发展友好交流学校,建立常规合作机制,在学生层面展开互派交换生的项目合作;在教师层面,互派教师访学,展开讲学合作;在传媒政策研究、文化工业发展等方面展开学术研究合作,打造人才培养高地。邀请国外学界和业界专家参观和实地访问,开展讲座、讲学等形式灵活的学术活动,推介大学品牌。在传媒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上,复旦大学等传统传媒类强校走在前列,例如复旦大学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展开硕士生双学位的联合培养,传播政治经济学代表学者默多克也多次到复旦大学开办讲座。在海外师资引进上,采取柔性引进的方式,以业界优势制作班底和学界知名人士为主要对象,开展国外师资“引进来”等合作,考虑海外师资的行程安排和实际,具体开课方式灵活,可以是讲座、暑期班、寒假班、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或学年度的课程。在生源的来源上,加大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招生宣传力度,扩展传媒专业学生的国际生源,推动传媒专业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另一方面是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主动“走出去”,高质量的学生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师资,传媒国际人才的培养需要打造优质师资力量,大力推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选派师资赴海外访学,与国际学界和业界广泛交流,实地了解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传媒业的现状。通过人员的流动带动教育资讯和学术资讯的流动。与国外高校建立友好关系,为学生、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海外交流和交换项目建立培养基地,展开国际人才培养合作。通过海内外教育科研院所的相互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的互通,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和高效率的配置,共同打造国际传媒人才培养的合作框架,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促进传媒业人才在国际的多向流动。通过发挥高校在在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中的作用,实现教育机构跨境的协同创新和合作,人员、知识、传媒产品和服务的共享,不断提升传媒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为我国传媒产业的崛起厚植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规划(双语全文)中国日报网 2015-03-30. http://language.chinadaily.com.cn/2015-03/30/content_199509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