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法在排球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研究
2019-10-21王永
王永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信息技术主导的手机移动多媒体教学引入我校2016级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的有效性进行研究,表明:排球课上移动智能手机的有效使用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作质量,自我技术动作纠错,辅助教师效完成教学。建议:技术主导型的体育项目课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引入该教学手段;严把课堂教学管理纪律。
关键词:信息技术法;排球教学;研究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解示范占用较多时间及消耗大量体力,不利于学生的表象学习和难以保障教师示范动作的长久标准性。随着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主导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各科教学中广泛应用,在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手段也不断被使用。
为建立高效的运动技术课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提高,笔者对授课班级进行移动智能手机教学手段植入的相关研究,取得效果较理想,希望能够对同行有所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信息技术法在排球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查阅2013-2018年与本课题研究密切相关的期刊、学术报告及硕博论文共计19篇,为本课题研究的开展和最终成文打下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问卷的设计是经有丰富球类教学经验的教师审定,增强了问卷的效度。实验前后分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了问卷发放,当堂发放当堂回收,回收率与有效率均100%,时隔2周后再次发放问卷,结果显示真实可信。
3.对比实验法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立:2班与3班在学生总数上及男女比例上一致,9女20男。
②实验的安排:
对2016级体育教育专科2班学生在排球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对技术动作进行录像,并教授学生如何选取恰当的录制时间及位置,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平板电脑或者摄像机对学生动作进行记录指导,增加学生对自我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对比认识。同时课前向学生群发排球传球、垫球技术的教学视频或资源链接以提高学生对于本节课技术学习的表象认识。对照组的学生则进行常规的教学模式。
③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技术考核:
对于两个班级的考核是在学期的第16周分开进行,且严格按照教学考试大纲的标准执行,同时邀请排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评判。
4.数理统计法
对于问卷调查所获取的数据,以及最后技术考核所获得的数据进行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同时用Excel进行制表。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基础数据与专项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身体基础数据和专项素质的测量数据经方差测算,得出两组的P值均大于0.05,可见实验组和对照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组的安排科学合理。
(二)对各自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
在保证教学质量以及相同教学环境和30课时的同时,对于教学模式评价方面,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为了确保问卷的信度,利用重测法对两个班进行2周后的问卷检测(r>0.85),说明问卷测得的信度科学性较高,可见信息技术主导下的移动智能手机在排球技术课堂中的运用,不论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提高排球技术上都要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但也折射出学生在课堂利用手机之便做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三)期末排球技术考核情况
学生的技术考核为3项,传球、垫球和发球考核,考核标准严格执行排球教学考试大纲的考核标准,同时为了防止个人偏见性,邀请有丰富排球教学经验的老师参与考核监督。
表1,两个班同为30课时的排球教学后考核成绩,并将考核成绩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1。结果显示三项技术的考核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信息技术主导下的教学模式明显强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对于排球技术视频的观看,有利于纠正和提高自身的技术动作,使自身建立起动作的表象,而传统教学强调教师的示范与讲解,一旦教师示范次数增多会出现疲惫现象,在进行动作示范时就容易变形,不利于学生直观学习。因此信息技术主导下的移动媒体就可以起到辅助作用,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信息技术法应用于高校排球技术教学,可以提升学生课堂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技术完成效率,提升技术成绩,辅助教师教学。
2.信息技术法主导的移动设备课堂使用,存在一定的弊端问题,如学生利用教学间隙做与课堂无关的事。
(二)建议
1.技术主导型体育课的教师,加强信息技术法的学习以辅助教师更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2.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堂管理,使信息技术法用于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獻:
[1]李振.智能手机移动多媒体教学模式引入高校排球课中的实验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8.
[2]赵栋.信息化教学在中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