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衔接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衔接意识的培养

2019-10-21黄金竹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

黄金竹

摘要:自2018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再一次表明“衔接知识”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基于衔接理论,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及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的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和语言表達能力方面,即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本文重点阐述大学英语教学应如何将衔接理论贯穿落实于听力、阅读、口语、写作四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衔接意识,继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衔接理论;衔接意识;语言理解;语言表达

“衔接”这一概念最先于1962年由语言学家韩礼德提出,随后由韩礼德和哈桑(1976)在其著作《英语中的衔接》中得到进一步补充,并提出了“衔接理论”这一概念(杨季行 2018)。近些年来,衔接理论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另外,去年发布实施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语言知识描述框架中再次指出衔接知识的重要性。但是,近些年关于衔接理论的应用研究都停留在阅读或者写作等单一层面,没有从整体上将衔接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各方面,尤其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方面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本人认为,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整体出发,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及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的重要意义,旨在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对衔接知识及衔接意识的认识,使其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将衔接知识自然地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并接受衔接知识,最终形成衔接意识,从而自然地将衔接知识运用于听力、阅读、写作及口语等各方面。

一、衔接理论概述

衔接理论是语篇分析理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构成语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语篇内句子在语义和表层结构中的连接方式,是不同语义单位之间在整个篇章中的内在联系(胡壮麟 1994)。韩礼德和哈桑(1976)的《英语中的衔接》首次对衔接手段的类型及其重要地位等理论问题做了全面的研究。他们将衔接分为了五种类型:指称(reference),替代(substitution),省略(ellipsis),连接(conjunction)和词汇衔接(lexical cohesion),前四种统称为语法衔接;词汇衔接是通过词汇的重复、同义词、反义词、上下义和搭配等方式来实现的。

因此,衔接理论主要是利用词汇衔接、语法和逻辑连接词等寻找词与词、词与句、句与句、句与篇章之间的关系,找出这些关系的符号,探讨一系列句子如何组成连贯的文章(朱祥 2018)。

简而言之,指称是一种衔接关系,自身不能够被直接解释,而必须借助另一事物进行描述;替代与指称不同,替代强调非实体事物对原有事物的替换,替代主要有名词替代、动词替代和从句替代等三种类型;省略指符合语法规则这一前提下的相关句子成分的省略;连词指的是一个句子中后面的句子成分如何与前面的成分呈现符合语法关系的连接关系;词汇衔接分为反复和搭配两种类型,其中反复又分为重复、近义、上下义和通用词四种(杨季行 2018)。在我看来,指称涉及到了代词等语法知识;替代使语篇更精简;省略相当于零替代,为了避免重复;连接是通过不同的连接词形成句与句之间的包括时间、因果、转折及增补等不同关系;词汇的复现就是通过同源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在一个语篇中的重复出现,实现该语篇的相互衔接;词汇的同现就是由于语义上的联系使得既定的词汇共同出现使得语篇连贯起来。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衔接意识

(一)教授衔接知识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衔接理论是陌生的,衔接知识几乎为零。他们也许知道“however”、“but”、“and”等连接词,但在给他们教授衔接知识之前,他们是不能清晰准确的明白这些词在语篇中的作用,只是在使用这些词。也就是说他们并不会主动去理解并使用这些词来起到语篇的衔接连贯,而是被动地去接受这些词并一扫而过。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教授衔接知识,使他们明白有“衔接”“衔接手段”“语篇连贯”这些概念,让他们在做听力、阅读、写作,甚至是讲英语时都可以运用衔接知识,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讲解听力时,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注意听那些表转折表顺承表因果等这些连接词,这样可以更加清楚把握整个思路并做出判断。同理,在阅读、写作和口语教学中,老师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让同学们将衔接知识运用到英语学习中,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重视语篇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语篇教学,深度解读文本。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法,渗透语篇衔接意识,帮助学生从语篇的层次上动态地、多角度地分析语篇衔接力(王静 2008)。从语篇层面把握语篇的逻辑和意义,而不是孤立地理解语篇中的字、词、句,能够有效地把握语篇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更为精准地把握语篇意义。进行基本的语篇分析,体会语篇的过程性和整体性,从宏观上把握其整体性、连贯性和完整性(魏薇 2017)。比如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在分析词汇及句子结构等微观知识前,让学生首先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语篇结构。

(三)从语篇角度设题

英语测评可以从语篇角度设题,培养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语篇体裁、文本特点及其具体内容,以提高学生的衔接意识为目标,设置相应的题目。比如,该语篇为叙述文,文章连接词使用较多,教师可以设置填空题、排序题、找主题句等提型强化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加强他们的语篇构建能力。当然,一套好的题目需要花时间去设计,教师们可以开展相应研讨活动,共同设计从语篇角度出发,旨在提高学生语篇意识的题目。教师们甚至可以建立相应的题库,继续丰富,不断深化。

三、培养衔接意识的重要意义

从语言理解能力方面,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学生在对衔接及语篇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并通过一定题目的强化训练,首先他们有了衔接意识,能在听力及阅读中把握相应的衔接手段,从而对语篇有更清晰的了解。对大学生来说,语法知识不太容易快速掌握,而衔接手段的使用可以快速习得,对应试过级,参加诸如大学生英语竞赛等活动都有重要意义。

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具备衔接意识的学生能在口语表达中使用相应的衔接纽带使得表达更加具有逻辑性;能在写作中根据文本特点使用相应的衔接手段使得作文不仅读起来连贯一体,还具备较强的逻辑性。一个会在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里使用衔接手段的学生,自信心会相应提高,学习成绩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结语

总的来说,衔接意识的培养使得语言理解(包括听力理解和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包括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过程更加清晰化。它有助于学生对语篇进行构建和解读,准确地把握语篇的目的和思路,有效地弥补学生在做题中反复回读才能完整把握篇章信息的缺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授衔接知识,重视语篇教学,从语篇角度设题,这些将衔接理论引入大学英语课堂上的举措,将加深同学们对各种语言现象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2]杨季行.衔接理论及其对高职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 (02):194-195.

[3]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4]朱祥.语篇衔接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海外英语,2018 (12):49-50.

[5]吴丽.语篇衔接知识在解中考“还原句子题”中的应用[J].英语广场,2018 (08):144-146.

[6]王静,陈桂琴,徐亚辉.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语篇衔接意识的渗透[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06):58-60.

[7]魏薇,李先进.主述位分析与医学英语教学中衔接意识的培养[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17,37 (01):88-92.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
培养中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分析
“双减”政策下小学诗歌教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类型及培养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方法
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招教你锻炼出好口才
培养农村0~3岁婴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探究
数学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在家园互动中提高大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