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学习中复调的训练

2019-10-21王雯

黄河之声 2019年17期
关键词:复调钢琴教学训练

摘 要:复调作品一直都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将复调作品弹奏好,对于培养学生乐感以及旋律交织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利用视听兼用的教学方法,能将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对复调作品准确把握和解读。在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复调;钢琴教学;训练;方法

钢琴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对音乐的魅力更好的体现。钢琴教学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就是复调作品。而通常情况下,在复调自身特点的影響下,学生不能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因此具有相对较差的整体学习效果,不利于培养学生钢琴弹奏能力。为此,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应系统的分析复调作品,以进一步提高钢琴的教学质量。

一、钢琴学习中复调训练的意义

在钢琴乐感训练和技术训练中,复调训练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耳朵、大脑和手指的训练,能提高学生钢琴弹奏能力。

(一)通过练习,能训练学生的大脑和听觉

首先,在钢琴学习中,通过复调训练,能在学生的大脑中,构建立体化和多层次的音乐思维方式。通过保持清醒的大脑,并对手指进行严密的控制,使弹奏的音乐更加富有层次。其次,通过复调训练,使学生具备“立体化”的多声部听觉。在演奏过程中,复调具有以下特点:在音响空间距离内的相互排斥和吸引中,各个声部之间发挥着作用。在音乐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各自的流畅和自然,既要彼此平衡,同时又不丧失各自的紧张。若是对某一声部过分强调,就会将另一声部丧失。例如,在对巴赫的赋格曲进行弹奏时,不单单要在主题声部侧重听觉,同时,还需要对其它声部高度重视。这就需要听觉保持良好,能将每一个声部听清,在每一个在听觉的监督下,对每个声部的演奏进行控制。再次,还要有所区别音色、力度,这样,才能演奏出更加具有美感和层次感的复调作品。

(二)通过训练手指,培养学生控制音色层次的能力

在复调作品中,会在多个声部间进行主题的展现,通常需要平行的开展多声部的线条。但主题旋律永远都是主角,音乐作品必须具有鲜明的主题,其它声部不能将主题盖过。只要出现主题时,演奏者都需要准确的表达。其次,除了主题声部外,还要在音色上对比其他声部,从层次上进行区别。同时,在一些近现代主题音乐中,不管是浪漫乐派还是古典乐派,都会在织体之中隐伏主旋律,需要手指用不同的音色凸显主题的旋律。所以,在这个方面开展复调作品的训练,意义重大。另外,还可通过增强左手的灵活性,演奏复调作品。使左手能对声音很好地控制,并能将音乐形象独立塑造。

(三)训练歌唱性旋律演奏和装饰音

首先,是对歌唱性旋律演奏的训练。在巴洛克时代,器乐与声乐是分开的,作曲家为某一乐器写音乐,会将声乐表现方法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复调作品对旋律的歌唱性非常重视。必须用心控制手指,才能实现“如歌”的弹奏效果。所以,复调作品对于演奏歌唱性旋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训练装饰音。巴洛克音乐的精华,就是即兴演奏。在那个时代多数作曲都擅长键盘乐器演奏,有着很简单的乐谱。善于即兴发挥,结合自己的趣味谱曲。所以,有丰富多彩的装饰音出现在当时的音乐作品演奏中。为此,在演奏复调作品时,如何对这些装饰音进行演奏,是需要解决的一大课题。

二、钢琴学习中复调的训练方法

(一)有效开展视唱练习,为教学提供保障

看谱进行演唱,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视唱练习。视唱练耳教学最为基本的环节,主要是通过应用视觉,用人声合理的表现乐谱上的音乐。针对钢琴复调作品教学,教师通过有效融合视唱练耳教学,将视唱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深入学习复调作品创造条件。

1.分声部视唱

通常情况下,复调作品的一般分为视唱和分声部视唱,二者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由于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生理因素的限制下,只能演唱一个声部。所以,不能产生和钢琴一样的和声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先分析乐谱,然后在对声部进行熟悉,训练学生的每一个声部,通过开展强化训练进行视唱教学,以达到准确的节奏和音准。

例如,在中国作品《牧童短笛》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分声部视唱时首先应该对训练要求进行明确,即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需要将两个声部各自的音高唱准,然后再进行正确的分句训练。在遇到连线和跳音时,需要对力度方面的变化重点关注,并在其中融入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内心的情感。通过反复训练,达到一种流畅和悠扬的旋律,凸显音乐的美感,将视唱练习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教师应与作品的风格特点和要求相结合,在分声部视唱三部以上复调作品的练习中,对合理的视唱训练方案进行制定。再次,将不同声部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明确,为后期弹奏训练夯实基础。

2.有机的结合演唱和弹奏

为了提升钢琴复调作品的弹奏能力,在学生完成基础视唱练习后,还需要有机的结合视唱和弹奏训练,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增强。在具体训练过程中,为了强化训练效果,教师需要对两种训练方式进行选择。首先,针对一个声部,训练其视唱和弹奏。学生在对相关的音乐要素了解后,应在与自身的理解相结合,反复弹奏训练复调作品。例如在单独弹奏过程中,为了对弹奏训练效果进行强化,需要以视唱辅助弹奏,同时唱出这一旋律,以保证弹奏能与音乐作品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相符。其次,在对一个声部进行视唱的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对另外的一个或者两个声部进行弹奏。在学生弹奏练习过程中,需要有机的融合视觉内容和想象内容,然后在对比检验弹奏效果与印象效果,通过逐步调整,使弹奏效果达到最佳。通过同时进行弹奏和视唱,以强化头脑的控制力,对于训练效果进行保障,并使学生的弹奏能力循序渐进的提升,最终对学习质量提供保障。

3.合声部弹奏训练

教师在将以上两个环节的训练完成后,需要系统的培养学生复调作品弹奏能力,引导学生完整流畅的弹奏各个声部的组合。在合声部弹奏训练中,要求学生默唱整个乐曲,充分发挥想象力,对特定的立体音响效果进行营造。通过听觉,以更好的检验音响效果,为准确的合声部弹奏训练提供保障。同时,教师在合声部弹奏训练中,还需要对学生弹奏技巧的掌握情况时刻关注,高度重视学生左右手配合度。通过合理的搭配左右手,对作品中丰富的层次感进行表现,以营造出特定的立体音响效果。

(二)强化听觉训练,促进学生弹奏能力的提高

在视唱练耳训练中,听觉训练非常重要。在钢琴复调作品教学中,通过训练学生的听觉,能使学生对作品中的文化信息和情感正确把握,并且能精准的弹奏作品,在弹奏的过程中,完成情感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钢琴复调作品听觉分析训练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部分:即训练者借助听觉,对作品中深层次的思想内涵深刻解读和分析,能对弹奏主题很好的把握。同时,利用听觉训练,使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特征和风格特征精准的把握,培养训练者从深层次掌握音乐材料的能力。并利用弹奏,对个人的思想感情进行精准的表达,进一步提高弹奏效果。

教师在开展听觉训练时,应从以下方面为着眼点,以更好的实现钢琴复调作品教学中听觉训练的目标:

1.借助听觉训练,对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很好的把握

教师在钢琴复调作品训练中,通过对听觉训练的合理应用,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作品音乐内涵,进而系统的认识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构成元素。通常情况下,音乐语言会影响到钢琴作品的音乐结构。同时,为了完整的融合音乐思想和音乐形式,在对音乐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中,还需要合理的组合音乐材料。既钢琴乐曲中音乐的结构往往涵盖这布局处理、材料变化等诸多因素。通过充分分析音乐结构,能帮助学生深刻把握和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而培养学生对钢琴弹奏的表现力。教师在听覺训练中,借助听觉,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构成进行分析,不单单能系统的认知乐曲中的音乐元素。同时,还能相应的认知在音乐表达中,不同音乐表现手段的应用,以更好的实现对音乐内涵的把握,以及音乐思想方式的理解。

在完成这一训练内容后,能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音乐感性认识,并能相应的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

2.通过听觉训练,对钢琴复调作品的风格特征更好的把握

教师在钢琴复调作品教学实践中,为了能系统的认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形式,应组织学生参与听觉分析活动,旨在对创作者的创作风格特征合理把握,并且能直观的认识作品的具体风格特征,以提供重要的参照依据,使学生能对钢琴复调作品更好的弹奏。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准确处理钢琴复调作品,并能正确使用相关技法和处理方式进行弹奏,以精准的理解作品风格特征。

3.重视音乐内心听觉训练,凸显教学效果

在一些钢琴音乐作品中,更多是对人内心听觉的关注。其中,贝多芬的作品就是比较典型的作品。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通过内心听觉的运用,完成对钢琴曲的创作并指挥演奏。为此,在钢琴复调音乐教学中,也需要对内心听觉的训练高度重视。指导学生在弹奏复调作品时,应遵从内心听觉完成训练,使弹奏和训练效果能达到最佳。具体而言,在视听练耳教学中,训练学生内心听觉,首先需要对内心听觉与复调作品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在对合理的训练方式进行确定。

内心听觉是一种整体的听觉印象,主要是人在创作和欣赏的过程中产生的,会直接影响到创作和演唱效果,为此,必须积极关注内心听觉训练。钢琴复调作品的弹奏与其他表演艺术一样,在整个过程中,听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背谱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体现。表演者在进行演奏之前,为了寻找感觉,通常需要沉静内心。在这个阶段,钢琴的演奏,也是一种内心的演奏。需要联想钢琴弹奏过程中能够形成的音响效果,借助于清晰的思维控制,在正式弹奏过程中,将内心的声音向肢体的动作转化,以准确的表达自身对于钢琴乐曲的理解,并促进弹奏效果的提高。

而在训练钢琴复调作品的弹奏时,需要对复调作品和内心听觉的联系准确把握,然后开展训练,以此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保障。教师在具体实践中,不单单要对弹奏者的想象进行关注,同时,还需要对弹奏者的音色、速度和力度等方面的听觉想象高度重视,然后与复调音乐的具体特点相结合,进行强化训练。

在学习者进行独立弹奏的过程中,既要能独立呈现其他声部,同时,还要对弹奏的主体思想予以突出,进而对复调音乐的多层特征进行彰显。例如教师在针对《牧童短笛》开展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将音响效果在心理进行想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弹奏,使学生能对作品展现的画面真正感受,并且能精准的把握和理解乐曲主题思想,使弹奏效果更加突出。

三、结语

在钢琴教学中,应系统的进行复调的训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更好的解决教学难点,对教学现状进行改善,满足教学需求,进一步提高钢琴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于倩.论复调钢琴作品的演奏与教学[J].大舞台,2008,08.

[2] 常桦.悉心感受,发现每一首作品的独特趣味—钢琴教学中的曲目搭配(三)[J].钢琴艺术,2017,07.

[3] 马安平.复调音乐的教学与研究—评《复调音乐教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7,08.

[4] 宗励,陈华.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谈多线条思维方式的训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5] 赵飒爽.中国民族化钢琴复调作品浅析[J].艺术教育,2017,Z6.

[6] 王彦力.视听兼用,提高钢琴复调作品教学成效[J].四川戏剧,2012,06.

[7] 张娜.浅析钢琴复调作品的演奏特点[J].大舞台,2010,06.

作者简介:王雯(1977-),女,云南省临沧市人,大学学历,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复调钢琴教学训练
《洪堡的礼物》中复调特征研究
宗教音乐人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论《穷人》的复调结构
浅析《天堂蒜薹之歌》的叙事艺术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