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教育视野中的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
2019-10-21桂雅洁
桂雅洁
摘 要:人格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实施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人格教育与养成着手,阐述了人格教育视野中的辅导员工作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人格行为责任能力。并结合学生工作实际,探索了人格教育框架中辅导员的工作途径。
关键词:人格教育;辅导员工作;大学生人格
一、人格教育与养成
人格教育和养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内容丰富多彩。但就一般人的人格内容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对人的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因为在传统文化的日常生活教育中,“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所以,日常习惯的养成是个人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基础内容。第二,个人生活方式的养成,主要体现生活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因为人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形成人生价值观的开端。因此,在人格教育和养成方面,应教育人养成朴素、节俭、惜物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抛弃诸如奢侈、糜烂、浪费和过度消费的生活观念。第三,个人心理倾向的养成,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从一般意义上来讲,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
二、人格教育视野中辅导员工作内容
学生人格的发展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从他律到自律的渐进过程,是人格认知、人格情感、人格意志、人格行为与人格信念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
从人格教育的视角出发,辅导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
第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认知,重在提高辨别是非的人格价值判断能力。人格教育框架下辅导员工作的第一步,是教育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人格认知。因此,夯实大学生正确“三观”的人格认知基础,是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人格信念,重在提高抵御不良侵蚀的人格完善能力。辅导员在人格教育的影响下,其工作的第二步则是做好人格信念的培养工作,在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能力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他们具备正确的人格价值判断能力,并在以后经得起检验和考验。
第三,规范大学生的人格行为,重在提高人格行为责任能力。人格教育框架下辅导员工作的第三步,是解决大学生行为落实问题。注重提高大学生恪守法定规范的人格行为责任能力,做到知行统一,这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要求。
三、人格教育视野中辅导员工作途径
(一)密切结合人格教育内涵与日常学生工作,完善第二课堂教育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应把人格教育的理论结合学生的日常工作,从而真正形成完整的人格教育系统长链。一是,保持健康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因为良好的日常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形成良好人格的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多开展有意义的党建实践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注重人格教育中的价值导向,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三是强化实践活动。辅导员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基层、农村,全面掌握社会的历史问题和发展现状,深刻感受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树立为社会、自己負责的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创造疏导和谐环境,营造良好人格教育氛围
辅导员工作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一切从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出发,管理与引导相结合,以引导为主,集思广益,让学生畅所欲言,建立稳定的师生沟通平台与有效的沟通机制,建立学生申诉机制,减少学生的冲动与逆反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人格理性平衡能力。强化责任制,建立承诺制,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真正降低工作重心,以情感人,情理并济,循循善诱,创造疏导和谐的环境。
(三)加强学生主体性教育,增强学生人格自我教育能力
注重学生人格的主体教育,体现教为先导,学为主体的理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完善学生组织,并进行规范系统的培训引导,通过学生积极的内心活动和实践活动,去主动接受、内化,并践履教育者的要求,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格道德认知,健全道德人格行为,完善人格的目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需求,强化服务育人功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尤其是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人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娟.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2.
[2]徐晓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4):115-119.
[3]林明惠,王晨.辅导员博士专项计划对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影响及改进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6(11):93-96.
[4]龚光军.陶行知人格教育思想刍议[J].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0,7(01):99-103.
[5]王华.学校双性化人格教育的教师准备[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05):31-33.
[6]郑晓娜. 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5.
[7]周春国,白仲琪,曹欢欢.大学生对辅导员信任影响因素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