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

2019-10-21虞柯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不良情绪抑郁精神分裂症

虞柯

【摘  要】目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观察。方法:纳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评价两组患者SDS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33.52±2.00)分,对照组护理后SDS评分(42.30±3.26)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分裂症;抑郁;不良情绪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42-01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生活压力也随之提高,我国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多见于青中年人群,是一种重型精神障碍,疾病治疗难度大、病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患病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以思维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感淡漠为主,大部分情况下患者意识清楚、智能表现正常,大部分患者在疾病确诊后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打击,可能对疾病预后不报期望,产生多种不良情绪,部分情况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自伤与自杀行为,因此及时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可帮助减轻症状[1-2]。文章纳入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间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中男14例、女性11例,年龄范围在18-60岁,平均为(40.5±4.2)岁,病程时间在2-6个月,平均为(4.2±1.0)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在19-61岁,平均为(41.2±4.0)岁,病程时间在2-6个月,平均为(4.0±0.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包括:⑴患者入院后护士综合评估其病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分阶段心理护理,确定各阶段心理护理目标,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⑵入院时护士亲切接待患者,主动向患者做自我介绍,拉近护患关系,为患者介绍科室相关规章制度,解释用药情况与治疗注意事项。⑶入院1-2周时重点为患者加强健康宣教,解释疾病相关知识,根据患者文化水平与个性特点等采取适宜教育方式,讲解精神分裂症与抑郁情绪的表现、抑郁情绪对疾病的危害性、影响因素、治疗方法等,不断提高患者认知水平。护士邀请其他同类型疾病治疗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治疗信心,鼓励其主动与外界沟通,每日与患者保持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与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其疑问,改善不良情绪。⑷入院3-4周时告知患者疾病好转规律,了解实际心理需求,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分析自身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合理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带领患者参与文娱活动,培养患者兴趣爱好[3]。入院5-6周时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治疗,重视对患者与家属的心理护理,增强家庭支持,提供家庭人文护理指导。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护患沟通等。

1.3观察指标

SDS评分标准:正常:<35分;轻度:35-49分;中度:50-69分;重度:>70分[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评估两组SDS评分

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66.31±3.60)分,对照组护理前SDS评分(67.01±3.63)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685,P=0.497);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33.52±2.00)分,对照组护理后SDS评分(42.30±3.26)分,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t=11.478,P=0.000)。

3讨论

近年来我国青中年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大部分患者发病后可能伴随抑郁症状,伴随抑郁情绪可能会加重基础病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对患者认知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

文章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前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发现,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帮助调节患者抑郁情绪,避免患者产生自杀、自伤念头,借助心理护理分析患者抑郁情绪的多种因素,消除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承受心理负担能力,引导患者乐观看待生活,协助患者产生对抗疾病的自信心,增强患者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与社会適应能力,提高患者主动治疗信心[5]。患者住院初期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认知能力,积极鼓励患者,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与信心,康复期多辅助患者回顾病情治疗情况,为其提供发泄情绪的途径,联合家属为患者提供情感疏导,逐步恢复患者社会功能[6]。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状。

参考文献:

[1]时慧萍,杨寅寅,史丽娜等.综合心理护理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影响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731-731,734.

[2]李影.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4):257-258.

[3]鲁金韵,容彩莲,徐小丽等.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9):109-111.

[4]王芳,陈静,薛丽等.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23):142-145.

[5]李秀环.系统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1):123-124.

[6]徐华,张燕红,王兆芹等.日记式心理教育在1例反复多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3):379-382.

猜你喜欢

不良情绪抑郁精神分裂症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立足本校实际,关爱特殊家庭学生
人性化护理模式对胃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不良情绪的影响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结构式心理护理对鼻出血患者疗效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年轻教师课堂不良情绪与自我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