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对狂犬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

2019-10-21舒超越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狂犬满意率狂犬病

舒超越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狂犬疫苗接种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为唐店卫生院接种门诊在2018年7月-2019年12月之间接种狂犬病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38例,按照开展临床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对症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加强心理干预,以问卷调查方式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19例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19例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73.4%(P<0.05)。结论:对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开展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成功消除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狂犬疫苗;不良反应;护理措施;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239-01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表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1]。在被病兽咬伤后会传染给人,人狂犬病主要表现为恐风、恐水、吞咽肌肉痉挛、恐惧不安、癫痫等。目前临床对于狂犬病无治疗手段,在被病兽咬伤后应第一时间接种狂犬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唯一措施。但在注射疫苗过程中会因为接种人年龄差异、体质差异等出现不良反应。本次研究分析在接种狂犬疫苗后采用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现进行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为唐店卫生院接种门诊从2018年7月到2019年12月之间在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共38例。按照选用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19例,对照组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在3-72岁之间,平均年龄23.9岁,观察组中男性9例,女性10例,年龄在2-70岁之间,平均年龄24.4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诊断标准

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诊断标准[2]:①在接种部位出现局部不适,症状表现为硬结、瘙痒、疼痛、红肿、淋巴结肿大等,②接种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症状表现为发热、乏力、怕冷、头晕、头痛、呼吸困难、喘息、恶性、腹泻、呕吐、四肢关节酸痛、荨麻疹、全身瘙痒等。

1.3护理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于局部出现疼痛、红肿、硬结、瘙痒、淋巴结肿大患者采用茶油调干姜末外敷,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换药连续敷药治疗三天,再将生姜洗净切片晒干,再将研磨后粉末储存待用,对于出现呕吐、头痛、发热、乏力、怕冷、头晕、食欲减退、全身瘙痒等全身症状患者应适当休息,多饮水,不应进行激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保持清淡饮食,避免使用辛辣食物,如不良反应加重可对症治疗,体温过高可给予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无效可给予退热药物,根据患者年龄大小选择服用合理的退热药物,并在服用退热药后喝热汤或热粥,达到快速降温效果,对于全身出现荨麻疹或皮肤瘙痒患者保持皮肤清洁,进行皮肤护理,避免抓挠防止感染发生。

1.3.2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下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当患者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会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怀疑等不良情绪,导致患者拒绝接种之后的疫苗,应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具体方法为:①護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耐心听取患者的疑虑,给予患者诚恳的建议,可握手或拥抱给予患者身体接触,让患者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②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解狂犬病的相关知识,让患者了解在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对预防狂犬病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并且与人体体质和差异有关,在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应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不良反应治愈率,减少患者心中疑虑或困扰,建立患者战胜疾病和不良反应的信心,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

1.4临床观察

本次研究自制护理调查满意度评价表[3],护理人员将满意度调查评价表发放给患者,在调查表中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分级,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按照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得到的数据用统计学计算分析,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19例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94.7%,对照组19例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73.4%,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总满意率比较存在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狂犬病是在被病兽咬伤后人感染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目前对于狂犬病无有效治疗方法,在被病兽咬伤后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最有效措施[4]。但在接种疫苗后会因为患者年龄差异、身体机能不同导致出现相关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可分为局部不适和全身不适,对于单纯局部不适症状可进行常规对症护理,对于全身不适患者多会伴有紧张、恐惧、怀疑、焦虑等不良情绪,直接应向患者后续疫苗的接种,如不能全程接种疫苗直接影响免疫效果[5]。对于此类患者会人员应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多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到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及时处理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综上所述,对狂犬病疫苗接种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后开展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成功消除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继岭,浅析对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护理对策[J],医学前沿,2014(10):17.

[2]左裕玲,50例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283-284.

[3]石静,田瑞英,等,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方法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4(63):2280-2281.

[4]沈洁,童宁,等,1855例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文献的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7):420-423.

[5]胡丽珍,吴丽兰,狂犬疫苗接种后的不良反应及护理[J],职业与健康,2012,28(6):761-762.

猜你喜欢

狂犬满意率狂犬病
印度首现“无狂犬病死亡邦”
巴斯德冒死征服狂犬病
狂犬病疫苗该如何打
被宠物狗、猫所伤该怎么办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科学看待狂犬病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
26例颅脑损伤患者中西医联合治疗的研究
1例注射抗狂犬病血清过敏的处理
春季猫狗进入发情期 拉响防狂犬病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