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学业全程评价,构建新型历史课堂
2019-10-21桂金云
桂金云
摘 要:针对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现状以及其在学业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在遵循全程式学业评价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课的实际,结合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运用多元评价方法,从知识与能力的评价、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等方面,探索适合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业评价体系。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以此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业评价;问题分析;实践与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1-0088-01
1.全程式学业评价存在问题分析
(1)评价方法单一,注重纸笔测试和量化评价,很少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手段与方法。只重视用抽象的考分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不重视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做实质性的描述评价。
(2)评价只注重结果而不强调学习的过程。让考试变成了学习的目的,而不是检查教与学的手段,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发展。七年级历史课只通过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一个量化评价,其评价结果只看到学生的成绩分数高低而看不到学生的发展趋势。
(3)评价主体单一,没有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学业评价模式。在总体上还没有形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的模式,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没有形成多主体(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以及社會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学业评价模式。
2.全程式学业评价的实践探索
(1)知识与能力的评价。这部分主要测评学生对历史课知识理论的掌握以及对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知识的考核采用卷面形式,包括平时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实行开卷考试方法,题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增加探究性、生成性、综合性为基本特征的开放性试题。开放性试题有活动操作型、评论分析型、小论文型等。二是,作业的设置尽可能设计一些开放的作业。如运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实问题做出分析,并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类作业就比较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三是,学习笔记的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好手段,可以分为课堂笔记和课外学习笔记以及阅读摘抄等。其形式也应该具有多样性、新颖性和开放性。四是,实践活动,这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践形式主要有社会调查、参观学习、社会考察、社会服务以及学科宣传等。其实践成果可以通过调查报告、感想文章、黑板报交流、小论文以及图片展览等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到实地感知、体验和实践,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初一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在试题和作业设置中要尽可能做到难易适度。
(2)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这是全程式学业最为关注的部分之一。学习过程是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最重要的。具体的做法是:一是自评:指学生的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能力。二是他评:①学生评学生,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②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子女在家中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③教师评价学生,教师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分数、等级来评价,应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其发展状况进行描述和判断,在一定的目标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并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而不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下一个结论。④社会组织评价学生,社会组织针对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习惯等。学生、家长、教师等多渠道的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能够结合七年级历史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全面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现代教育鼓励发展学生个性,发现学生潜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譬如是否对历史课的爱好、兴趣浓厚及学习表现积极,是否有创新的意识和行为,是否具有沟通交流的态度,是否具有合作精神和责任感,是否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是否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否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等。在评价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标准,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的趋向。
(4)评语评价。包括学生自己的评语、老师的评语、家长的评语和社会的评语等。全程式评价体系前三部分都是采用量化来评定,但笔者认为,有些方面用描述性语言评价更能符合七年级历史的教学目标,能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全面反映和总结学生在历史课的学习,适当的评语评价是必要的。例如学生对自己在历史学习中的得失进行反思,亦有利于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
总之,我们的学业评价应该尽可能结合思想品德课学科特点,全面科学地反映学生素质发展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为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营造和谐的环境,从而激励他们争取成功。
参考文献
[1]陈玉琨著.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李亚东.关注教育评价的主体性和多元性.上海教育,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