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探究

2019-10-21王丹郑子杉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新时代

王丹 郑子杉

摘要: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展现新气象。高校学生党员已然成为党员队伍的生力军。随着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民办高校的规模在逐渐扩大,发展党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学生党员队伍在不断壮大。民办高校随之面临的是如何建设、怎样建设学生党员队伍,以及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具体解决措施等。

关键词:新时代;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队伍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输送了大批的优秀人才。学生党员更是高校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拥有学生和中共党员的双重身份。高校学生党员具有年轻、文化高、活力高、创新意识强等特点,敢想敢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民办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高低,会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

一、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入党动机不端正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思想充斥在社会大环境中。现如今的学生多为“95后”,生活环境相对上一代来说比较优越,没有吃过什么苦,社会上一些不好的思想例如: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对这一代人影响很大,所以这一代大学生在申请入党时动机是多种多样的。[1]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入了党就是一件特别光荣的事,比普通的人多了一层身份,在以后找工作、考公务员时会有优势,多为从自身利益出发。亦或是经过身边家人朋友的劝说,自我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自己为什么要入党就稀里糊涂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功利性。

(二)培养措施单一,考察不全面

民办高校不同于普通的公办院校,多为重视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于党员的发展和队伍建设投入不足。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一般来说都由辅导员进行推荐,大一入学80%以上的人会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续会发现,主动递交思想汇报的人越来越少,因为这些人认为自己与辅导员接触少,不如辅导员眼前的“红人”,入党希望渺茫,所以就放弃了递交思想汇报。而被推荐入党的人多为学生干部,他们学习和工作成绩都比较优异,但还是会有一些普通同学表现的比较好的被“遗忘”。

(三)持续性培养缺失

在发展党员前学校会办党校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统一的授课、培训、对党的知识进行考核等,给合格的积极分子颁发结业证书,从中再择优选拔,作为入党考察的一项。这一系列的过程下来,学生党员大多为大三年级学生,而此时学生们会忙于考研、考公务员或者实习,民办高校也多为“重发展、轻培养”,[2]所以当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学校也往往忽视对预备党员的培养,较前期相比缺少统一的授课、考察等,而他们也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发展前的关键时刻,学生还会经常找辅导员交流关于自己的想法和党性修养问题,但实际发展后却“不见踪迹”。

(四)组织生活方式单一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发展日益强大,而民办高校基层党支部在党内组织生活的组织和开展方面仍然还是局限于传统的观看主题教育片、书写学习心得等。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创新形式少,自觉性差。党内组织生活单调乏味,与正常学生的学习、生活脱节,从而使学生党员对参与党内组织生活的兴趣不高、认识不足。

二、民办高校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路径

(一)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端正入党动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我们要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弘扬革命传统、强调立党“初心”。要用历史“最好的营养剂”,为广大党员补精神之“钙”。

将理想信念的教育深入到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之中,借此进一步引导入党积极分子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引进一系列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实例,在学习生活的每个层次逐渐渗透,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深入到寝室、课堂、自习室等成立马列学习小组,建立完善党校学习机制,扩展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的阵地,定期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再不断进行引导。充分理解“组织上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入党一生一世”的重要含义。

(二)强化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培养,保证质量

党员发展应从多方面持续进行考察,完善综合考评制度,注重党员队伍的培养,不得忽视普通同学,对于学生党员进行建立个人档案,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全面考察,制定相关评分细则,每月将结果进行公布一次,对排名靠后的学生进行面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党员前充分的听取群众意见,对于民主测评问题较大的发展对象一票否决,并充分利用学校的新媒体平台进行公示。切实做好党员发展、培养工作,一学期进行一次公平公正的总结。

(三)构建追踪培养机制,确保培养效果

民办高校要将党建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将之作为一项连续、持久的工作来做。发展培养学生党员,要创新建立培养追踪机制,不要固定模式,要做好党员个性化的培养追踪模式。学校依托党委、党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工作干部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群体,成立追踪培养工作小组。发展前深入了解,发展人与之深入交流,了解基本情况的同时也充分了解其个性、兴趣,建立其自己的个人档案。发展后仍延续记录其表现,定向追踪,根据其个性兴趣制定适合的培养机制,由追踪培养工作小组进行个性化定制其培养方案,做到“寓教于乐”。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

充分利用当前新媒体、新时代E支部、学习强国等平台,积极宣传党的相关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搭建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平台。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邀请老红军举办讲座、重走红军路等。善于从学生角度出发,让他们对党内生活感兴趣,从而认识到组织生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伟,姜中杰.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新西部(理论版),2015 (07):118+68.

[2]苏小丹.高校學生党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分析[J].文学教育(下),2016(06):138-139.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新时代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创新方向思考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民办高校职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