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研究
2019-10-21张欣
张欣
摘要:“文化相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应当坚持文化先行,树立文化引领经济的高度自觉,通过进一步深化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本文从双方的地缘关系入手,分析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重要性,并结合中国文化传播的现状,探索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文化;中亚;传播策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实现“共商、共建、共享”,体现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一带一路”构想在丝绸之路的历史印记上,结合新时代的特质进行全面深化和延伸,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文化相近有助于民心相通、项目推进,加强各民族互相了解与交流,巩固沿线各国民众的心理认同,就能为有效持久地促进区域合作打下坚实的民意基础。而民心相通与文化相通有着必然的联系,它能跨越沿线国家民众之间的心理隔阂,包括民族恩怨、利益冲突、文化摩擦和宗教壁垒,并且促进包括知识共享在内的全方位的文化交流。
文化传播背后隐含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这也是“软实力”的核心所在。推动中国文化传播出去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这表明,“一带一路”要能让沿线各国人民接受,就要靠文化的影响力,通过文化传播去消除各地区的文化鸿沟,达到心灵相通、理念认同。中国与中亚在文化交流等领域的深入合作,有助于增进双边互信,推进双边关系的深入发展。
一、中国与中亚的地缘关系及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一)中国与中亚的地缘关系
在历史上,古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地区交流的纽带和桥梁;中国与中亚地区几千年来形成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往及民族之间的传统友谊是当今我国与中亚各国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坚实基础和背景。近年来,我国与中亚国家建立了“好邻居、好伙伴”的睦邻友好关系,并在各个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时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中亚为腹地,东接亚太经济圈,西联欧盟经济圈,辐射40多个国家,被誉为“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中亚幅员辽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极具经贸合作与投资的潜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之一,新丝路的建设为双方开展互利合作、促进共建共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重要性
文化的传播越广泛,其影响力就越大。“文化间两学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增进各国间友好关系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良性互动关系不仅有利于文化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间关系趋稳、趋善”[1]。中亚是连接中国与欧洲大陆的节点,双方人文联系密切,亲近感较强。随着“一带一路”的日益推进,文化成为各区域合作的纽带作用更为凸显。张国祚[4]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实现和平发展、和谐合作、互利共赢这样的战略目标,必须本着“亲诚惠容”的精神。而要做到“亲诚惠容”就必须文化先行。
首先,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求同存异、化解矛盾、和而不同、增进友谊。中亚国家与我国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历史文化差异,因此只有讲好中国的历史、传统,才能心相通、树友谊,才能开展合作。而讲好中国的历史和传统都离不开文化。
其次,中国文化的传播可以使中亚国家从新的历史高度上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中亚沿线国家对当代中国的了解是决定“一带一路”倡议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并非用宣传或外交辞令来包装中国,而是通过交流互动使其真正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最终实现彼此件的互相认同。
再次,“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民心受文化影响,可以说,“一带一路”与文化紧紧相扣,以文化作为先导。中国文化被中亚国家人民了解和接受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正可谓,“文化先行,一切畅通,一赢百赢”。
二、中国文化在中亚国家传播现状
据国家汉办统计,截止2019年6月中国在中亚已设立13所孔子学院,其中哈萨克斯坦有5所,吉尔吉斯斯坦有4所,乌兹别克斯坦有2所,塔吉克斯坦有2所。目前,中国已成为中亚留学生优选目的国之一。这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中亚年轻人在中亚国家传播中国文化中承担起了文化使者的重任。中国与中亚双方除了在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实施合作以外,还在语言和文化传播、文化产品输出、专业人员往来、大型综合性文化交流活动等方面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近几年中亚国家出现的汉语热,既体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魅力所在。
(一)中国文化在中亚国家传播取得的成绩
首先,我国对中亚国家进行教育资源输出。中国文化向中亚地区的传播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孔子学院的成立。广泛开设的孔子课堂,汉语中心和各类教学点为中亚各国人民和中国提供了交流、互鉴、合作新平台;可以说,孔子学院的诞生与兴起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文化传播的基础手段,是文化传播优先选择的方向。孔子学院不仅教授汉语,而且也进行中国文化的傳播,这使得中国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影响中亚学生。
其次,中国与中亚媒体间的文化交流显著增加。李宇[2]将文化传播的模式分为:互相交汇性传播模式、选择吸附性传播模式和优势扩散性传播模式。在当今新媒体环境下,中国文化在中亚的传播应选择互相交汇性传播模式为主,其它模式并存的传播模式。例如,为在中亚国家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新疆电视台外宣中心针对吉尔吉斯斯坦专门制作《今日中国》,其中《走遍中国》作为它的一个子栏目,主要是宣传我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传播了我国文化中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走遍中国》实现了文化功能,提高了我国文化的吸引力。除此以外,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及各种聊天软件的使用,中亚国家也可以在Instagram,WhatsApp,甚至是微信上了解到与中国文化有关的内容。
文化的传播与扩散必然需要依赖一定的传播媒介;对外宣传与传播是主权国家对外交往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新闻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书刊)和新媒体、专业的信息传播工具及非专业性的沟通渠道(如旅游、商贸、留学生教育等),这些不同的手段在对传播过程中虽然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力,但对实现国家的国际战略目标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对中亚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应发挥多元文化交流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充分利用当代文化传播的多样化新型载体,借助中亚各国的互联网、卫星直播、影视、动漫游戏等传播方式的特点,宣传中国优秀文化,扩展中国文化的辐射广度和深度。
2.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与创新
当前,我国和中亚各国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在此大环境下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基于二者都认同的文化环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融入文化的发展,把经济的发展作为推动文化传播的土壤,构建经济文化二者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深入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水平。
(1)要转变文化产业发展的观念。为更快更好的实现“一带一路”的远景目标,就必须要牢牢认清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传播的基础这一事实。要树立“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并重”的观念,文化产业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下被带动,从而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反过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又助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努力构建出适应中亚地区的文化创意品牌以及相关的教育品牌资源。如:微观层面的文化产品品牌,中观层面的企业文化品牌,宏观层面的城市、区域和国家文化品牌等。教育品牌方面,应加强中国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等的运行机制建设,优化其教育资源的配置。[7]
四、结语
中亚五国是我国的重要邻邦,是我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实现“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8]。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历史上形成的友好关系是今天开展“一带一路”的积极因素。由于中亚国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传播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一方面,“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应该因地制宜,结合中亚各国不同的宗教、政治和文化背景,按照各国最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使中国文化的传播成为中国魅力的自然表达;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抱着急于求成的想法在中亚传播中国文化,文化的交流与合作追求的不是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持之以恒、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中国古语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我们相信,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云德.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传播(下)[J].现代传播,2005(6).
[2]李宇.新媒体环境下一带一路沿线文化传播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与研究,2015(7):25.
[3]侯迎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报道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J].科学经济会,2009(1).
[4]焦一强.中国文化走向中亚障碍因素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2013(41):78-82.
[5]张昆.重视国家形象的对外宣传与传播[J].今传媒,2005(9):7.
[6]马胜荣.媒体要重视“一带一路”倡议的传播效果[J].公共外交刊,2015(01):6-11,122.
[7]许华.中国加强对中亚地区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对外传播,2016(03):40-42.
[8]法赫利.中国与中亚的关系(1991-2011)合作与共赢[D].济南:山东大学,201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