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工匠型”导游员的培养

2019-10-21邢伟凤

中国商论 2019年2期
关键词:专业型特色化

邢伟凤

摘 要:旅游消费升级换代,旅游者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旅游形势下,要做“专业型、特色化”的工匠型导游员,“准导游”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匠心和匠艺。

关键词:专业型 特色化 工匠型导游员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9)01(b)-239-02

在“旅游+”的形势下,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了全民旅游、个人游、自助游为主的全域旅游阶段,旅游消费升级换代,旅游者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旅游形式,对单项导游服务、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根据形势发展需求,国家旅游局在2016年5月启动导游自由执业试点工作。

实行自由执业后,导游所有的个人信息、执业经历和游客评价都会出现在全国旅游公共服务监管平台上,并且采用信息化手段实行常态管理,实时查询,动态更新。导游的评价权,从管理者旅行社的手中转移到游客手中。这种新的分配制度,摒弃了传统的评价模式,会导致两极分化的结果。那就是网上评价高的导游员被游客自主选择的机会越来越多,成为高收入群体,职业成就感越来越强,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这一举措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导游个人能力,激发了导游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导游行业的良性发展。

针对这些变化,“准导游”就要努力争做“专业型、特色化”的工匠型导游员。

1 要做工匠型导游,首先要培养“匠心”

所谓“匠心”就是有耐心、细心、坚持不懈、精雕细作,把事情做到极致的心境和决心。导游员每天进行常规化的工作流程,但是面对的是不同出游目的、文化背景、阅历的服务对象,因此要想能够真正做到让游客满意,留下好口碑,必须具备匠心精神,具备“三心”。

1.1 要有热心,这是从事导游工作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导游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是离家在外的旅游者。虽然旅游者外出旅游的目的各有不同,但身在异国他乡,他们都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习俗、文化。尤其是旅游初期,求安全是游客的主要诉求。在这种情况下,一个热心的导游,就能快速有效消除游客的不安全感,帮助游客尽快进入游览状态,顺利完成旅途。所以说导游员的热心服务是拉近与客人距离关键所在,在导游工作中切忌冷漠,对待客人不管不问,这是导游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

因此要把热心作为考查自己是否适合学习导游专业前提条件,如果不具备热心的素质,就无法学习导游专业。

1.2 要有耐心,这是成为导游员最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

对一名导游员而言,每天面对相同的工作流程、游览的场所、讲解的内容、甚至遇到的问题也是重复的;泰山导游员每天至少爬一次泰山,甚至多次,一年下来会有成百上千次,这样的工作是枯燥、单调的。但是,对每一位旅游者来说,泰山可能是第一次,甚至是一生唯一的一次游览。所以就要求导游员具有高度的耐心,在工作中根据旅游者的文化背景、地域特征、年龄性别、语言能力的不同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尽量把每次的导游工作当成职业生涯的第一次来做,保持对工作的高度激情,尽可能满足游客的合理需求。只有这样做才能让游客产生共鸣,感到满意。

所以在校期间,要从行为习惯、课堂教学等各方面来培养自己的耐心。耐心是导游员必须要修炼的基本功,培养贯穿在职业生涯中超长的耐心,是成为导游员的最重要的职业道德要求。

1.3 有良心,这是社会主义旅游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有良心的外在表现就是责任心。导游具有责任心,不仅是对游客,也是对国家和社会承担的社会责任。导游工作是个良心活,这一点带团导游员都深有体会。导游员是旅游地形象的代表,是游客在旅游地最先接触到的人,这是大多数旅游者信任导游的主要原因。导游作为一种职业,要根据旅游合同的约定为游客提供服务,不可随意删减、增加景点或改变服务;也不能与购物店合伙欺骗游客、误导游客;更不能以回扣、提成等手段谋求私利,要对游客负责任。

在校学习期间,一定要始终学习社会主义旅游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到以游客为本,服务至诚。

2 做“工匠”型导游,除了具备“匠心”外,还要练就特殊的技艺,那就是要有“匠艺”

“匠心”和“匠艺”相辅相成,是构成工匠型导游员的必备条件,缺一不可。导游服务的对象是旅游者,而旅游者的群体是不断变化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是多样的,需求也是广泛的。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导游和一般职业相比较,工匠更难做。导游所需要的技艺是综合性的、多元化的,是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想成为一名技艺高超的工匠型导游,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2.1 刻苦学习

导游线上线下自由执业,由以前旅行社幕后派团变成了被游客前台选择,这意味着导游必须树立优胜劣汰的市场意识,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在校期间必须认真学习各种业务知识,不断积累和深化知识,才能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提高技能技艺。这有这样,将来在工作中面对不同的游客时,才能减少说“不知道”的次数。当然,面对游客更不应当不懂装懂,糊弄游客,这样不仅会造成误导、误解或误会,还很可能失去游客的信任,造成不良影响。

2.2 终身学习

真正的技艺来自于不断的实践和对工作感悟的提炼。所以说,“工匠”不可能是直接从学校里培养出来的。做过导游的人都明白,导游所需要的知识面是非常广泛,渊博的知识是做好导游工作的前提。依靠背诵几篇现成的导游词,完成基本的工作流程,做基本的向导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绝对不可能达到工匠的高度。在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导游开放式管理以后,社会所需求的不再是那些举着旗子、带带路、一篇导游词就搞定所有游客的导游,而是有知识、有技艺的专业人才。

因此除了在校期间要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外,还要多渠道学习。导游的学习渠道有很多,除了在校学习文化知识,涉猎各行各业知识,网上查阅各种资料,还有一个关键的渠道,那就是向游客学习。在工作中会接触各行各业的游客,或许是某一领域的專家,导游人员为他们服务时,就要学会与游客沟通,能从客人的询问、质疑和解释中获取新知识以增补所遗。在游客面前导游不能以“师者”自居,要永远甘当小学生,不断汲取知识,锻炼技能,增益其所不能,才能修炼成匠人。

2.3 学有所专,精益求精

做工匠型导游要不断地改进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依靠服务对象的满意度,来创造自己的价值和口碑。长期以来,由于导游队伍良莠不齐,加上部分导游不注重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修炼,导致社会对导游群体的整体评价比较差。许多人都认为导游这一工种的技术含量低,尤其是近几年时常有导游强迫游客消费、导游的不文明行为等不良消息在网络传播,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导游的形象,同时也降低了导游群体的社会地位。

在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游客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导游开放式管理,意味着导游要接受市场的挑选,面临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做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杂家,还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才能被市场所接纳。因此导游需要成为各种类型的专家。比如,在烟台从事导游工作,除了对烟台这个城市有全方位立体化的了解外,还可以专门研究这个城市的开埠历史,胶东美食、海产土特产等。这样才能帮助游客充分了解并体验烟台的文化,才可能会被游客选择。再比如,如果对自驾车旅游有深入的研究,并且掌握一些户外生存的基本常识,并能独立处理自驾旅游中可能发生的一些问题,喜欢自驾车的旅游者就会选择你。

这就要求导游必须紧跟形势,深入研究,不断地在专业分工领域中摸索并找准自己的特长与专业特色,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具有市场和法律意识

实行导游自由执业后,旅行社的管理环节变薄弱,对导游的制度约束削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业以后就可以无拘无束,随意妄为。相反,导游在执业时,必须更加严格遵守旅游合同约定和各类法律法规,并且尽力为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才能被游客所承认并接受。反过来说,缺少了旅行社的管理约束,也意味着导游缺少了旅行社这把保护伞,没有了庇佑。

所以还应掌握基本的《旅游政策法规》《旅游法》等必考科目外,还应该认真解读最新的《导游管理办法》《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等法规,知法学法,将来用法律来保护客人的合法权益,实际上更是保护了自身的权益。

任何工匠的修炼绝非一日之功,更无捷径可循。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的不断成熟,准导游必须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升业务技能水平,修炼成工匠型导游员,才能适应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大众化旅游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对导游自由执业的思考[N].中国旅游报,2016-06-20.

[2] 张广瑞.導游的“工匠精神”:匠心与匠艺并重[N].中国旅游报,2016-12-07.

猜你喜欢

专业型特色化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国家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名单公布陕西3所高校上榜
如何培育好奠基教育工作者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生物教学中教师的专业素质与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特色化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的特色化之路探究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校本课程特色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