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台民生新闻的突破和发展
2019-10-21韩路
韩路
摘要:民生新闻是最为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新闻形式,也正由此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但是,随着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不足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生新闻质量与传播效果的提高。本文以以邯郸电视台《民生大视野》为例,在民生新闻内涵及特征介绍的基础上,分析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其中的主要原因,然后结合实际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指明民生新闻在地方电视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民生新闻;平民化;报道
民生新闻,以人为本,它的坚持是新闻“三贴近”原则的具体表现。相对于比较宏观、深层次上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来说,老百姓更加倾向于观看民生新闻。另一方面,民生新闻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更能体现民众生活现状,是社会民生、政治、经济等全面建设发展的体现。所以发展民生新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地方台民生新闻发展现状,总结分析地方台民生新闻突破发展路径。
一、地方台民生新闻发展现状
(一)邯郸电视台《民生大视野》节目简介
《民生大视野》是邯郸电视台第一民生新闻栏目。真心对待呼声,真实反映生活,真诚帮忙服务,真挚促进和谐是《民生大视野》栏目宗旨,这个节目是邯郸的本土节目,它关心百姓生活,服务百姓生活,是邯郸电视台民生新闻的重要品牌节目。栏目内容涉及范围比较宽泛,囊括与民众相关的各种新闻事件,如健康食品药品问题、社会公益活动事件、百姓生活冲突、居住环境问题等等,题材丰富、具体,能够做到真正的关心百姓生活,服务百姓生活。自开播以来,《民生大视野》栏目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并且在邯郸市民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为民众办实事解决问题,但是其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而让节目有更好的发展。但在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民生大视野》栏目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在内容制作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民生大视野》节目存在的不足
1.题材内容狭窄琐碎、新闻价值不高
题材狭窄,内容琐碎,趋于一致是邯郸地方电视台《民生大视野》民生新闻报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之一。从报道对象及民生新闻内涵界定来看,绝大多数的市民与农民,广大的中下层民众是民生新闻中的“民”,并且部分内容并不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与广大受众的切身利益缺少密切相连的关系,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趋同的报道内容使《民生大视野》,给受众带来审美疲劳,降低该节目收视率。部分新闻民生新闻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选择不够确切,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新闻内容过于表面化、形式化、琐碎花,新闻價值不高,不能够全面、具体地反映百姓关心的重点问题,而是通过打架斗殴、偷盗抢劫、车祸流血等一些列惊险刺激的话题与画面来吸引受众的眼球,过于追求新闻的娱乐化,重视报道形式的花哨,缺乏新闻内容的深层次内涵挖掘,缺乏人文关怀。
2.平民化报道形式不足、缺乏深度报道
民生新闻平民化报道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新闻内容、形式,并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新闻消息。但《民生大视野》平民化报道形式不足,更多的是说教式、另类化报道形式。另外,新闻报道浮光掠影止于表层,缺乏深层信息挖掘与分析,是部分地方台民生新闻栏目普遍存在的不足,也存在于邯郸电视台《民生大视野》节目中,影响了民生新闻价值的发挥。
二、地方台民生新闻突破和发展对策
(一)重视平民化价值导向、鼓励受众互动参与
地方电视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强化自身的平民意识,心中时刻想着老百姓,站在老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分析问题,替老百姓说话,放下自身“高贵”的身份融合到老百姓当中,从心理、思维方式上平民化,这就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平民意识。另外,互动是电视新闻节目吸引并不断巩固受众群体的主要措施,也是节目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地方电视民生新闻要重视与受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感,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关注节目内容。
(二)深化民生新闻内容
为提高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制作水平,深化其价值、对于受众的吸引力,民生新闻应该在内容深化方面入手,注重新闻背后深层次原因、解决对策、启发等要素的挖掘,让老百姓不仅知道新近发生在身边的新闻、故事,还要了解其背后具有的深层意义,从中能够得到一定的启发,形成品牌节目内容。为此,地方台民生新闻要寻求突破发展,要在内容上入手,避免节目内容形式表面化、肤浅。在具体新闻报道过程中,要进行更加全面的分析,对于新闻事件相关方都要进行更加深入的采访,尤其是在提问层面要站在百姓的角度进行衡量,将老百姓关系,并且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信息进行凝练,强化其应有的价值。
综上所述,在贴近群众层面,和其他新闻内容相比,民生新闻具有天然的优势,是新闻回归本身规律,实现“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对策。当前民生新闻的研究与实践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所以其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民生新闻更好地发展,新闻工作者应该从重视民生新闻的平民化价值导向、报道方式平民化、题材内容平民化、注重受众互动参与、注重新闻的趣味性等几方面出发,多管齐下,多方努力,才能突破民生新闻发展局限性,促进我国民生新闻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迎忠.媒介与民生[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方毅华.节目构思与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9.
[3]于长洪,白庆祥.民生新闻的原本解读[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6.
[4]朱寿桐.民生新闻概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8.
[5]揭明玥.电视民生新闻概念新定位[J].学术百家,2009.8.
[6]荆翡,任秀芹.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表达 [J]. 昆明大学报,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