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教学方法促进初中数学课堂高效构建
2019-10-21张秋彬
张秋彬
摘 要: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明显变化。一线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重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数学能力及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因此数学课堂的高效构建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遵循素质教育理念倡导的生本思想,创新多种教学途径推促有效数学课堂的构建,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构建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师越发注重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这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标准。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开展合作探究,彰显学生主体;渗透数学思想,促使能力提升等多方面进行有效探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意识”是在一定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有效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主动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它以“问题解决”为最终目标指向,在实际数学课堂中,教师要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通过提出问题牵引学生思维得到发展,启发学生思考,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在《认识一元一次方程》一课教学中,笔者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构建相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和概念,在层次性问题的引导中让学生准确回答问题,攻克教学重难点,深刻掌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始终充满疑惑的课堂中,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教学伊始,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有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轿车同一时间从甲地出发沿着统一公路向同一方向行驶,客车的行驶速度是60km/h,小轿车的行驶速度是70km/h,小轿车要比客车早一个小时经过乙地,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既有知识的复习和学生相互交流过程中引出新课学习,并启发学生在例题思考中快速理性数学逻辑关系,掌握知识本质。
二、开展合作探究,彰显学生主体
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有必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革新,新课改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合作探究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学习活动,作为教学改革的新教学模式,教师开展合作探究,能有效激发课堂活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初步认识》探索活动时,我通过组织“我们都是小老师”教学活动,在合理分组的前提下,让每个小组在课下分别认领不同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课下通过合作交流与探究,并自主分配每个人不同的任务,在查阅资料和寻求讲法中对各类图形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的知识整合和研究,在课堂教学环节,让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将自己小组负责的内容讲解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理解中提出问题,这样,在教学中有效彰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有效数学课堂提供了生机与活力。
三、渗透数学思想,促使能力提升
数学教学内容贯穿着两条主线——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數学思想暗藏在数学教材知识点中,是数学知识的精髓与灵魂所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一线教师要能够全面挖掘、深刻分析、及时提炼数学思想,以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日常教学和学习,实现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以《绝对值》教学为例,这是七年级上册的重难点知识,教学目标要求从代数与几何两个角度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深刻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绝对值的概念理解中,采用画图观察、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以此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探究|a|﹦?时,由于不受老师约束,学生积极性很高。通过独立思考、共同讨论、互相补充从而得出结论。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善于发现、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渗透分类的思想,这对学生后续学习数学,自主解题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要想发挥出数学的教育功能和积极作用,就必须要打造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所以,数学教师应大胆思考、勇于探索,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推促学生有全新的学习体验,这不仅是引领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得到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学生数学学习进步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方法,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构建。
参考文献
[1] 王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15+119.
[2] 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