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民情民生,践行民生记者的使命

2019-10-21徐平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使命实现路径

徐平

摘要:现阶段在经济改革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类深层次矛盾开始凸显,其中涉及与基层百姓相关的民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新领域。对于民生新闻记者而言,在新闻工作中应聚焦民情民生,充分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践行民生记者的使命,切实履行一位新闻工作者的职责。

关键词:民情民生;使命;实现路径

当前,社会转型促使各种利益重组和分化,结构性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其中民生领域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新闻工作者必须关注社会转型衍生出的弱势群体,利用手中的笔、话筒和镜头,更多地体现出基层民众的利益诉求,借助全新的民生新闻采编手段以及亲民化的报道方式,推动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1]。此外,在传媒行业产业化的变革进程中,民生记者也需要继续秉持民生优先、富农惠民的原则,在民生新闻的采编过程中,注重提升自身政治敏感性,聚焦民情民生,以民生政策为导向,树立“大民生新闻”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民生新闻栏目品牌知名度,践行民生记者的光荣使命。

一、聚焦民情民生,践行民生记者使命的现实价值

(一)关注基层诉求,为受众核心权益发声

民生新闻是政府与民众进行沟通的重要媒介平台,民生新闻记者往往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民生政策的解读与新闻推送,及时帮助解决百姓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对于民生记者而言,关注基层诉求是其履行岗位职责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更好地引导社会舆论,让民生新闻坚守社会职责的有效方法[2]。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基层民众的诉求更对集中于就业、教育、分配、社保以及稳定等五大核心领域。民生记者关注基层诉求就是关注社会民生舆情,社会民生舆情是与民众切身利益紧密联系的,体现的是人民群众的最真实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闻工作者必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关注基层民众诉求,特别是“边缘群体”,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受众的思想动态,打破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社会舆情“堰塞湖”,勇于为受众核心权益发声。

(二)正向引导舆论,提升新闻媒体引导力

民生新闻是新闻事业的重要分支,在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部分民生记者为了单纯追求新闻点击率以及转发率,民生新闻同质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同时对民生新闻题材的选择上往往以家长里短的线索为主,扼杀了民生新闻传播的多样性。另外,当前民生新闻在报道深度上也存在责任意识严重缺位的问题,对社情民意关注的领域未进行深度报道,甚至影响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以二孩政策的民生报道为例,部分新闻媒体将关注视角局限于“能不能生”和“敢不敢生”,未让公众充分参与话题讨论,割裂了深度报道与评论两者的关系,导致新闻报道没有充分体现出公众的话语权,最终不利于扩大新闻的舆论影响力。关注民情民生,践行使命,对于民生记者而言就是要增强责任意识,既要深度开发与追踪民生新闻线索,又要把握和提升民生新闻深度,凸显民生新闻充分发挥正向引导社会舆论的价值,提升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力和传播力。

(三)弘扬人文精神,彰显民生节目栏目价值

在传媒业产业化的过程中,民生新闻记者必须牢固树立品牌意识,由民生、民情作为切入点打造具有辨识度以及独特性的民生新闻栏目。民生记者在民生新闻采编以及传播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聚焦民情、民生問题能够让民生新闻凸显人文精神,并且进一步凸显民生节目栏目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大民生新闻”包含了推动民生政治建设与舆论导向的双重职能。民生记者在进行民生新闻采编过程中,需要将人文精神与栏目建设相结合,这是因为民生节目的人文精神在于沟通民意、疏导问题,这与以人为本和凸显人文关怀具有内在一致性。基层普通群众才是民生新闻的主体,民生记者需要关注基层,关注普通群众的生活现实,这样才能让民生节目以及民生新闻报道更具亲和力,增强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感。以重庆天天630为例,平民化的报道形式让这档节目成为重庆地区民生新闻节目的领头羊,将重庆本土民生看点和事件作为节目制作和传播的出发点,激发提升该节目的栏目价值。

二、关注民情民生,践行民生记者使命的实现路径

(一)强化民生意识,切实遵循民生新闻“三贴近”原则

民生意识是民生记者责任意识以及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由于民生问题涉及大众的基本生存和发展需要,因此民生记者必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形成与发展,在选题、采编以及传播环节,注重深入一线群众、深入社会基层,倾听广大基层群众的真实想法和诉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及贴近群众的“三原则”原则体现的本质是贴近民心,拉近与基层民众的距离,积极挖掘基层民众的利益关切。需要注意的是,贴近百姓生活并非只关注的是“鸡毛蒜皮”的琐事;贴近群众并非关注的小我之事,而贴近实际并非关注有悖于新闻伦理之事[3]。因此,对于民生记者而言,必须打破传统小民生的新闻报道思维,不应局限于低水平的复述和赘述,不应拉低民生新闻价值与品位,应该强化民生意识,在新闻采编与传播过程中凸显社会良知、新闻伦理以及社会责任。

(二)深挖栏目价值,增强“大民生新闻”的品牌调性

民生记者应积极拥抱传媒业的发展变化,以人文精神深挖民生栏目价值,以多角度争创特色“大民生新闻”品牌。首先,民生记者应借助多种报道策略,凸显民生新闻的栏目特色,在写作与审核环节,并严把质量关,减少概念式写作,通过平面化的写作方式降低受众的阅读难度。以《南京零距离》为例,该节目从平民的视角解读普通大众生活中的问题,即注重聚焦大众生活中的“生存”,也关注其“发展”问题,有效凸显了“大民生新闻”的品牌调性。另外,民生记者还需要积极融入民生新闻“四个转向”进程,“四个转向”主要包括以下维度,即由市民生活报道向公共生活转变;由单纯消息报道向大民生事件解读转变;由单向受众传播向公共话语平台转变;由媒体事件向媒体公共服务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凸显大民生新闻的社会职能和媒体职能。以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融媒体平台的生活报民生新闻《部分职校实习成校方“摇钱树”:介绍一人挣1200元》为例,新闻记者将关注视角聚焦于职业教育这一热点领域,通过平民化语言“管理费”、“廉价劳动力”、“学生工”等,将大众舆论集中于“保护实习学生权益”,借此引发社会以及职能部门的关注,谨防“校企合作”沦为“校企交易”,因此民生记者必须牢固树立民生意识,关注社会大众利益点,这样才能增强“大民生新闻”的品牌调性。

(三)依托融媒体矩阵,巩固全景式的民生新闻舆论阵地

在融媒体视域下,民生记者必须对采编民生新闻线索质量和价值进行准确判断,明确民生新闻专题的创意点,突破民生新闻工作模式下的思维方式。具体而言,民生记者必须将树立互联网思维,依托融入媒体矩阵,挖掘更加多元化的民生新闻线索[4]。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和主流媒体而言,首先需要增强政治敏感性,及时对党政方针进行及时深刻的解读,同时在进行理论解读时需要注意语体转化以及语境差异,借助短视频的方式进行全景展示。其次,勇于发声、敢于发声,不应有选择性的进行民生新闻报道,敢于直面民生热点、直击民生新闻痛点,借助深度新闻调查全方位进行新闻报道,并且针对舆论中的反对意见,要客观、科学地进行分析与引导,保证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以及真实性。此外,民生新闻记者还需要注重为弱势群体代言。主流新闻媒体应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保证其能够充分掌握网络话语权,引导其积极参与公共讨论,通过正当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进而提升民生新闻媒体的公信力。

三、结语

民生记者必须强化民生意识,切实遵循民生新闻“三贴近”原则;深挖栏目价值,增强“大民生新闻”的品牌调性以及依托融媒体矩阵,巩固全景式的民生新闻舆论阵地,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新闻工作者职责,践行民生记者的使命,更好地正向引导社会舆论。

参考文献:

[1]郭炳中.接地气的民生新闻才有生命力[J].新闻采编,2019(03):31-32.

[2]杨超杰.浅谈地市电视台主动求变办活民生新闻路径[J].新闻潮,2019(06):46-48.

[3]王伟宾.新形势下纸媒民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报道转型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17):56.

[4]王伟宾.新形势下纸媒民生新闻与新媒体融合报道转型思考[J].传播力研究,2019,3(17):56.

猜你喜欢

使命实现路径
新形势下做好基层党校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论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区的建设:现实背景、基本概念和实现路径
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国家治理作用的实现路径
浅议人民银行金融稳定职能的实现路径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我国学术期刊的价值设定与实现路径
慢养心灵,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