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建构路径研究
2019-10-21刘彤戴丹
刘彤 戴丹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新阵地,网络思政对辅导员的媒介素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从媒介认知能力、媒介使用能力、信息消费能力、信息生产能力、参与互动能力、媒介素养教育能力等六个方面构建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结构,做好网络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
一、网络媒介环境对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提出更高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这要求我们建好用好互联网这一思政教育新平台,运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创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发展。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的养成成为互联网思政工作的重要一环。
大学生个体成长背景不尽相同,其运用新媒体、接收、处理、消化新媒体信息的能力也参差不齐,媒介信息处理能力有待提高。与此同时,“互联网+”思政背景下,辅导员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利用新媒介进行专门化、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工作能力,而这其中的媒介素养对于思政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的内涵
“媒介素养”的概念最早提出于英国学者富兰克·雷蒙德·李维斯和丹尼斯·托马森在1933年出版的著作《文化和环境:批判意识的培养》。当时报纸、电报、广播等传统媒介成为传播信息的主力媒介。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媒介形态在随着科技进步产生了巨大变化,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营造了新的社会传播语境。尤其在当下,互联网遍布世界角落,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媒介素养的内涵也有了新的要求。
web2.0相较于Web1.0,在媒介技术环境上有着很大不同,媒介素养的主体,从“受众”向“用户”转变,媒介素养也实现从个人维度向社会维度的转变,其重点也从个体经验转移到了社区参与。我国彭兰教授认为“新媒体时代的公众媒介素养”体现在“媒介使用素养”、“信息消费素养”、“信息生产素养”、“社会交往素养”、“社会协作素养”、“社会参与素养”。其内涵更加侧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使用。
结合辅导员的工作属性,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的内涵具有更明确的意义指向:在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思政素质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媒介认知能力、媒介使用能力、信息消费能力、信息生产能力、媒介参与互动能力、媒介教育能力,能敏锐感知媒介环境变化,关注学生需求动态,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实现正确思想引导,形成适应当下新媒体环境的网络思政工作思路,并指导实践。具体内涵如表1:
三、辅导员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建构路径
(一)加大社会及高校层面的专业支持,加深辅导员媒介認知。互联网颠覆了以往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教育模式,为现在的思政教育带来更大挑战。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在难以监管的网络中传播开来。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一线传播者,辅导员肩负着用好新媒介传播主流声音的重要责任。
社会、高校层面应通过理论宣讲、知识讲座等途径让辅导员认识到媒介语境的时代变化,以及媒介在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相关媒介素养专业培训、设置媒介素养课程强化辅导员自身媒介相关理论水平,了解媒介形态发展历史,掌握媒介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伦理道德,把握当下媒介信息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形成基本的传播媒介知识结构。
(二)贴近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提高媒介使用能力。辅导员群体的媒介素养必然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大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的年龄差导致生活习惯、媒介使用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信息鸿沟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辅导员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了解当下大学生的媒介使用情况,贴近大学生媒介使用习惯,具有主动接触新媒介的意识和接纳新媒介的意愿,掌握微信、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流行新媒介的基本功能,掌握各媒介平台信息传播特点,把握其信息传播优势和劣势,并积极创新,借助新媒介平台开展思政工作。在媒介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法律法规、伦理道德允许的框架内合理使用,一方面对大学生形成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起到大学生媒介使用的监管作用。
(三)提高信息敏感度,做好网络“把关人”。媒介是传播信息的介质,充斥在网络媒介中的大量信息对大学生三观塑造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面对开放包容、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大学生能否从中顺利吸取到具有成长价值的信息成为令人担忧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其信息甄别能力、信息研判能力、信息批判意识和再传播能力成为考量媒介素养高低的重要能力指标。辅导员要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提高以上几方面的能力,在高校媒介信息范围内做好信息“把关人”,在大学生与不良信息之间树立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在社会层面,海量信息无孔不入,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媒介素养教育,强调当前媒介环境的复杂性和信息的不确定性,树立严肃的信息消费意识。
(四)注重高质量内容生产,形成“意见领袖”引领力。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的当下,意见表达更为自由,辅导员作为高等教育者的一员,不应停留在旁观者的角色,更应该主动加入自媒体大潮,在加强自身政治觉悟和思政素质的前提下,借助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动态、微博和抖音视频,通过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多形式发布动态和评论文章,在自媒体中积极发声,形成辅导员“意见领袖”引领力。内容范围和形式可以包括学校服务性内容、原创时事评论、优质内容转发等。但是也要尊重自媒体赋予自己的权利,遵循信息真实的基本原则,谨慎发声,不可妄言。同时结合大学生群体特点,探索出一套符合大学生阅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
结合常规思政工作,主动设置大学生议题,开展线下主题班会、开设线上讨论区、举办辩论赛等形式,组织意见生产,并尝试寻求直播的形式扩大影响力,最终通过新闻、推文和短视频等形式实现内容生产。辅导员作为重要参与者和监督者,在其中要正确引导大学生议题讨论,发挥重要作用。
(五)积极寻求多形态网络对话,深参与,强互动。个人与自媒体都是在系统内发挥作用,在与他者产生联系中构建完整信息话语。开放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格局要求辅导员要注重与他者协作,积极参与公共话题讨论,与社会媒介交流互动,在互动中交流意见,扩大意见辐射范围,形成强“意见领袖”引领力。
对话不仅仅面向社会媒体和自媒体,更要面向大学生群体。在目前的工作模式下,辅导员想要通过日常工作与全部学生建立一定联系不太现实。线下的互动交流只限于宿舍交流、班会、师生座谈、心理访谈等传统方式。覆盖面窄,精力消耗大。在个人媒介平台中会形成学生意见为主的舆论场,比如朋友圈评论、微信推文评论、转发文案,线下学生讨论等,辅导员要抓住时机和契机,运用智慧互动,在内容和互动中塑造具有个人魅力的教育者形象。学生的朋友圈动态和学生团体公众号内容是互动交流的学生主场域,辅导员要发挥监督者的作用,防范不良信息的传播,警惕可能发生的潜在舆情事件,一旦发生,辅导员也要具备第一时间的舆情处理能力。
(六)建构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结构的同时,实现媒介素养的教育者能力转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除了建构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结构,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这个过程强调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媒介素养知识和能力的因材施教。首先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大学生群体不同于辅导员群体。他们对媒介素养的兴趣和接受能力都需要了解。作为仍然是“学生”群体的辅导员,辅导员自身的媒介素养的能力指标是否达到教育的标准还需要时间检验,一方面要有足够的教育自信,另一方面也要谦虚好学,不可妄自尊大,唯我正确。
在实践层面,辅导员可以在信息生产层面设置媒介素养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运用大学生易于接受的话语方式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辅导员本身也有开设“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可以将媒介素养教育与之相结合,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案例,进行媒介素养的伴随式知识讲授。在高校整体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鼓励辅导员群体积极开设“媒介素养”专业课程,通过系统性的讲授来达到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目的。
学生“意见领袖”的影响力通过线下言论、行为和线上媒介信息生产来共同实现,学生“意见领袖”并不一定要在媒介素养教育过程中发掘和培养,“意见领袖”特质一方面取决于先天气质和个人经验,另一方面得益于后天学习。能发挥正确引导作用的学生“意见领袖”,其在一定范围内的影响力和效果要强过辅导员。要注重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具有领导力、威信力的学生,着重培养其媒介素養能力,以点带面,打造层级式、立体化意见场域,发挥局部思政教育影响力。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建构辅导员自身媒介素养能力结构模型能帮助辅导员摸索出在新媒介环境下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这是对传统思政工作的一种创新和实验。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辅导员群体自身的能力修炼,更需要高校、社会的支持配合,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工作思路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兰.新媒体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16-418.
[2]高国伟,孙萍.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的媒介素养培育[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5):878-882.
[3]张羽程.社交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方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4(24):28-30.
[4]文鸿莹.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教育的实现途径[J].高校辅导员,2014 (02):34-37.
[5]索秋平.辅导员新媒体素养及提升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3):79-81.
[6]刘芳.新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媒介素养的提升研究[J].中国报业,2012(02):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