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与护理康复用于促进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效果

2019-10-21卢萍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6期
关键词:活动度优良率膝关节

卢萍

【摘  要】目的:探讨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CPM)与护理康复对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抽取在本院进行膝关节损伤术的156例患者为实验对象,时间是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78)和干预组(n=78),对照组进行单纯CPM锻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康复,比较2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干预组低,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CPM+护理康复的方式对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当中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护理康复;膝关节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181-02

膝关节损伤在临床中极为常见,其主要是由外伤或交通事故导致的,由于疼痛、活动受限等会对膝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目前首选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虽然其可对损伤组织进行有效修复,但因为术后需要固定很长时间,无法开展功能康复锻炼,会直接影响到愈合情况和膝关节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而术后若能积极开展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意义重大。本文抽取在本院进行膝关节损伤术的156例患者为实验对象,现就护理体会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

一般资料抽取在本院进行膝关节损伤术的156例患者为实验对象,全部满足膝关节损伤的相关临床诊断标准。时间是2017年5月-2019年5月。依照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n=78)和干预组(n=78),对照组男、女病人例数比为47:31;年龄分布25-70岁,平均(42.8±5.4)岁;其中副交叉韧带损伤25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4例,半月板损伤29例;干预组男、女病人例数比为47:31;年龄分布25-70岁,平均(42.8±5.4)岁;其中副交叉韧带损伤2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5例,半月板损伤30例。两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上没有差异,P值是>0.05的结果,可行对比。

方法对照组单纯CPM锻炼内容为:时间选在术后第2周,创伤部位炎症全部消失后,协助患者保持平躺状态,于CPM机上放置下肢,将固定鞋穿好,调整外展角度为10°左右。于CPM机上固定好大腿、小腿,保持中立位和足尖朝上的状态。依据膝关节屈曲角度合理调整机器的活动度,设置初始活动度为0°-30°。锻炼过程中以患者自我感受、关节活动度为依据合理调整活动度。共进行2-4周的治疗,按照10°/d的标准增加活动范围,持续锻炼30d。干预组护理康复内容为:(1)心理疏导:评估和掌握患者负性情绪出现的原因,制定个性化、针对性的安抚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坚定其长期康复锻炼的决心;(2)功能康复锻炼:术后第1d确定各项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进行踝泵训练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术后第2周开始确定没有活动性出血情况后开展直腿抬高、空蹬自行车、步行锻炼等。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时,选择仰卧位,保持膝关节处于功能位,绷紧大腿肌肉,10s后放松,休息约5s重复该动作;进行踝泵训练时选择仰卧位,膝关节处于固定位,背伸和跖屈足趾及踝关节,10s后休息;进行直腿抬高练习时选择仰卧位,膝关节保持功能位,抬高患肢约45°,保持8s左右再休息;进行空蹬自行车练习时,保持仰卧位,进行屈髋屈膝、屈髋伸膝等蹬自行车的运动锻炼,1组时间为10s。上述训练均为1次20组,1d 2次,1周6d;进行步行训练时,借助股四头肌力量尽可能的屈曲和伸展膝关节,10min/次,以患者具体情况为依据增减时间。

疗效评价标准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两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百分制,优评定依据是提高≥20分;良评定依据是提高10-19分;差評定依据是提高不足9分[2]。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优良率使用百分率(%)表示,进行的是x2检验,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

2 结果

对照组的膝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比干预组低,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

膝关节损伤在临床骨科中是常见病也是多发病,通过手术可对其解剖结构进行修复,并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但如果说患者不能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康复锻炼,则会引起关节僵硬或粘连的问题,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影响。CPM作为首选的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锻炼的手段,其可对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有效改善,同时可对关节粘连进行有效预防,但单一的治疗方式,会延长治疗疗程,难以取得理想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3]。护理康复的内容包括心理干预、功能康复锻炼两部分,通过心理疏导,可对患者的恐惧不安、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有效改善,促使其树立科学正确的康复观念,提高患者的配合行为和依从性。早期功能康复锻炼可促使膝关节和下肢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降低关节粘连、肌肉萎缩发生率,改善血液循环,提升膝关节和肌肉控制力,全面恢复膝关节功能[4-5]。在本实验中,干预组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与对照组行比较,组间差异为P<0.05。可见,CPM+护理康复的方式对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当中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文霞,陈秀编,黎敏珊.早期有序康复护理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9,26(04):553-554.

[2] 王晓鹤.膝关节损伤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2):257+259.

[3] 郭晗.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与康复干预用于促进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08):1236-1237.

[4] 杨丽超.持续性被动运动锻炼与护理康复用于促进膝关节损伤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中的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01):165+169.

[5] 杨蟾秋.膝关节损伤行关节镜术后的早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18,9(02):101-10

猜你喜欢

活动度优良率膝关节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人老常捏捏膝关节
关节痛这样来运动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推拿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活动度与镇痛效果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下肢体位对患肢康复的影响
偏心距重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