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10-21杨颖
摘 要:心理学课程在當今各大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社会经济,物质文化飞速发展,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改变,也就引发了许多高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好的心理会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而,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也就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高校心理学课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可以提高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心理学 课程教学 现状分析 有效措施
开展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得学生们的身心能够健康地发展,并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心理学课程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也要进行完善的教学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去开展心理学课程。同时也要注意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多样化,不能只是枯燥的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并不是心理学课程开设的初衷,能够让学生的身心真正地得到健康的发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才是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目的,因此需要对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一、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时代经济物质的飞速发展,不同的文化思想交相碰撞,高校学生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但是他们还并没有完全的成熟,因此,在对他们心理上的教学而目前许多高校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一些高校没有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式还采用传统的学科教学方法,这也就导致了教学课堂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让高校学生对心理学课程教学没有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毫无作用。在对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上,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式。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善,让高校心理学成为一门受学生欢迎的课程。[1]
1.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还过于传统
古板的教学模式仍然被大多数高校运用到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这让许多高校学生在上心理学课程上没有积极性,在上课过程中学生的热情也并不高涨,对课程提不起来任何的兴趣,也就导致无法真正达到心理学课程教学的目的。以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心理学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但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感到心理学课程的枯燥无聊,还有很大的可能让学生产生悲观消极的学习态度,让心理学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心理学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学科,与数学,英语,物理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学科不同,心理学课程是一个非常具有灵活性的课程,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适合运用到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来。对于高校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套新的,灵活的,科学的教学体系。
2.高校心理学教学的课堂过于乏味枯燥
高校学生对于心理学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一样有负担和压力,相反,高校学生对心理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但是目前一些高校的心理学课堂却十分的沉寂,在心理学课程教学上没有利用学生对这门课程天然的好奇心和热情这样的优点,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这在无形之中也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负担。比如在对心理学中几种人的性格特点的讲解上,一些教师在心理学课堂的教学上只是一味地自顾自地向学生讲解不同人的性格特点的理论知识,这在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是绝对不可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性格的课堂演示,通过调度学生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对高校心理学教学的课堂上要让学生占据主导,教师应当负责引导学生,对于心理学结论应当让学生自主体会,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的掌握知识点,也达到了心理学课程教学的初衷。除此之外,高校心理学课堂乏味的另一点原因是对教材的选用不当,对心理学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接受单一的心理学知识,更多的是要涉及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对教学教材的选用上要进行严格的筛选,找到适合学生,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心理学教材,运用教材上精彩有趣核心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给学生知识。
3.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实施不到位
许多高校出于对升学成绩的目的下,对心理学课程并不完全重视,因此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工作实施的不到位。教学评价也是保证教师教学质量重要方面, 在高校的心理学教学中,平时的课堂知识学习考核,只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验收和教师教学水平评估的一方面,而教学的评价管理系统也是衡量学习成果和评估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面。在对于教师评价系统要进行细致化和针对性,例如,一些教师在对学生平时知识的测评上,对卷子的评分没有进行严格审核,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也没有进行及时的纠正指导。在对心理学教程的教学上,不能只靠课堂上授课来进行对学生心理的教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需要在课后布置一些任务,这可以很好地达到测评的效果。所以在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上要进行完善。[2]
二、改善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措施
1.创新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善教学课堂的氛围,使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不再枯燥乏味,同时可以提高学生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对于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上对学生进行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讲解,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会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要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在这基础上,利用课堂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都能够主动的积极参与课堂游戏,在游戏中,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的深刻,也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潜能让学生们有自己的思考空间。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进行图画展示和心理学的视频来吸引学生们进行观看,从而达到心理学课程教学对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3]
2.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
高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学科,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教学的目的。因此,在进行高校心理课程教学上要注重以人为本,例如将心理学中的实质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在进行教学前,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本质所需,分析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人生中的种种现象来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挖掘。
3.注重教师素质的提高
对于高校心理学课程教学,教师的素质也就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健康培养,首先,教师的素质是一定要有保障的,这样才能做到言传身教。因此,解决高校心理课程教学现状不足的另一条策略就要从教师素质入手。高校心理教师要不断地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对心理学理论的研究要加强。其次,教师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调节,不可因为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就将这种情绪带到教学的课堂上,只有教师自己身心健康,才可以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心理学课程教学。
4.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之间的交流
学生的心理本身就是具有隐私性的,所以许多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困扰不方便在课堂上进行诉说,心理素质较低的学生会不善于表达,这类学生都会将心中所存在的问题埋藏在心里,所以心理学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加强之间的密切联系,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会通过一些不正常的行为表现出来,而教师经常观察学生们的举动,发现有不正常的行为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做一些心理学的实验和活动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而引导学生们向正常健康的心理方面发展。
5.将心理学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
对于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要使用多样化的,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授课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书籍,网络,影视等渠道了解和学习心理学知识,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整理和自学的能力。教师也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经验和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来进行教学。将生活和心理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在多元文化的发展趋势下,高校学生们的心理素质高低也产生了不同,而高校心理这门课程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提高心理健康素质,高校心理学课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方法和不够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加上许多高校对于心理学课程的不重视让学生们对于心理学课程里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态度,这对于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更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以人为本,让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是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献
[1]吴海燕.高师院校公共必修课《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8):88-90.
[2]樊洁.师范类公共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70-72.
[3]冯成志,贾凤芹,陈硕.心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高等理科教育,2005,(2):89-92.
作者简介
杨颖(1981-)女,回族,河南省信阳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 教育学、心理学。职务: 副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