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培养材料专业工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2019-10-21朱钰方杨俊和王现英
朱钰方 杨俊和 王现英
摘 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材料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建设与改革,形成与新材料产业互动、与科技创新融合、与国际接轨的材料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
成果导向教育强调专业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并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要求,评价专业教育的有效性。成果导向教育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理念,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全采纳,并成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三大基本理念之一。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工程教育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上海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于2009年设置成立,以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依据制定“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材料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目标,以校内评估、校外社会反馈来评价办学质量,以“让每一个人成才”为专业办学的核心价值观,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形成与新材料产业互动、与科技创新融合、与国际接轨的材料专业工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已于2017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成为上海理工大学首批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之一。本文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从人才培养核心理念、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持续改进、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材料专业工程人才
专业秉承以优秀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成果吸引优秀生源的理念:依托高水平师资,加强教学内涵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优秀人才;主动融入新材料产业、行业,产学互动,打开就业出口,持续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打造三维立体的学生成长成才保障体系,助力“让每一个学生成才”;实行导学与成才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助理、毕业设计、就业指导与推荐、研究生生源培育“六位一体”的学士导师制,“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学生学习过程。
专业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体制;依托学士导师制,持续关注和推进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依托行业协会,举办行业协会专场招聘会,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积累就业资源,建立起用人单位数据库。
专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表现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机制,已形成由“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任课教师-教务办-学工办-学士导师/班主任—家长”联动的学生学习过程跟踪评价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学业困难学生制定帮扶措施,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生毕业率均接近100%。
二、建立符合学校定位和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
专业依据社会与行业、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的人才培养办学定位,同时考虑与上海兄弟院校的材料专业错位发展。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经多方调研、研讨制定本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以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的材料专业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标,并且按照材料行业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在知识结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人文素养、沟通及学习能力等六方面细分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制定培养目标合理性的评价机制,即通过学生、教师、督导组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完成校内自我评估,毕业生、用人单位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完成校外社会评价。根据自我评估和社会评价,每三年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一次较大的修改。
三、建立明确的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达成机制
本专业要求毕业生针对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综合分析、判断并能形成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因此,专业制定了12条毕业要求,用于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1)扎实掌握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要的数理化等自然科学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专业基礎知识;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知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综合分析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能够针对材料生产和应用的特定需求,设计满足要求的系统、单元或工艺流程;具有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的创新能力;在从事材料工程设计时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能够基于材料组成-结构-性能-加工-应用之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科学方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5)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及制度,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7)具有行业安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作积极作用;
(10)能够就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并能进行技术交流,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能在相关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自身条件与社会需求,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在实践中持续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建立人才培养过程的持续改进机制
专业建立校-院-专业三级管理体系,成立了院级教学指导委员会,设立专业负责人,围绕毕业要求的达成,对师资、人才培养和教学组织实施等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各级管理机构和负责人有明确的质量监控责任;校内和社会的多方评价有反馈机制,以多方的评价反馈作为持续改进的依据:(1)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培养方案、改进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2)根据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与考核,对教学管理规范、课程和教学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包括教学管理文件、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质量、教学资料规范、实验与实践设计等。(3)根据教学过程质量监控评价结果,持续提高教师能力。
建立校—院—专业三级管理体系,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及责任人职责明确,对教学的管理与监控出台了全面而系统的管理文件,具体涉及教学过程、教学总则、课程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考试、毕业设计督导、教学事故、教学成果评定等各个方面,建立了质量评价标准,形成了定期检查和评估机制,确保质量标准的有效执行和毕业要求的达成。
专业建立完善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有专人负责通过定期走访面谈、座谈会、邮件、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收集用人单位、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各种收集的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根据达成度评价体系评估培养目标达成状况。信息收集和培养目标达成评价每年进行一次。
专业建立一系列完整的校内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和校外社会评价机制,实施内部教学过程要点质量控制及外部反馈信息采集,开展以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为主的系统评估,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确保将各方评价结果有效地应用于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毕业要求及教学相关活动的持续改进之中。
五、设置全面支撑毕业要求达成的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对知识结构、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人文素养、沟通与学习能力等要求,在企业专家的共同参与下设置课程体系。一是强调数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及电工电子学等基礎学科的重要性,确保学生扎实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工程设计与研究所需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能。二是围绕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中推进全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三是坚持实践教学环节四年不间断,除了理论课程的相关实验外,还开设了认识实习、金工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材料选择与设计课程设计、工程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校内外实践环节,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四是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创新讲坛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通过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创新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清.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9.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夏远景.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