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风入课,润物细无声

2019-10-21张晓丽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德育小学数学教学

张晓丽

摘 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对学生智力、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展开,唯有保证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够为教育事业打下坚实基础。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采取合理方式去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德育

教育事业作为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除了要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问题思考以外,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这也是各科教师需要明确的教学重点。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德育教育需要落实到各学科的课程教学目标当中,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需要立足教学实际情况去科学渗透德育教育,助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现状

数学作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基础教育阶段便需要重视该学科内容的教学,其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必不可少,唯有如此才能在数学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对问题的探究、思考、解决能力,进而有效调动学生对数学科学的学习兴趣,助力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1]所以说,身居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要采取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将教书与育人进行有机融合。

然而,在过去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当中,因为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应试教育压力,所以很多时候教学中的德育部分被忽略,教师更看重于学科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德育所占比例不断减小。而目前随着新课改理念的逐步深入,学科教育中的德育渗透逐渐受到多方面的重视,但是因为在理念、实践、评价等方面依旧处在探索阶段,所以许多德育教育目标尚未达成。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正确处理好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两者渗透产生割裂,需要做进一步优化调整。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1.借助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立足小学数学教材,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找出其中的德育教育元素,进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教育,确保德育教育的无痕化。在小学数学教材当中有着大量表达了爱国主义的内容素材,而这部分内容重点展示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研究中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整个世界的数学体系产生的推动作用不可小觑。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应当借助教材资源中的数学历史资料去激发学生对其背后故事的探究兴趣,以此去教育学生要刻苦努力,培养其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2]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初步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对小数进行研究的故事,在公元3世纪便提出了“徽数”的概念,而这也就是小数的最早形态。同时,在公元13世纪我国数学家朱世杰首次提出了“小数”的概念,而这一概念的提出比西方国家早了数百年。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中有着骄人成绩,领先西方世界数个世纪之多。又如,在讲解“圆周率”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为学生讲述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如何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如此一来,通过这些教学资源中的典故,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发展史,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立志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2.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正所谓知识来源于生活,唯有丰富的生活经历,才能够深化学生对社会、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成为学生丰富精神与情感体验的重要渠道。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身心发育尚未成熟,所以其行为意识、价值观念很容易因为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动摇,倘若发展方向出现偏差,那么以后改正則相当困难。所以,教师需要立足生活实际,对学生展开潜移默化的引导,在数学教学中数学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比如,在讲解“认识时间”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结合学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在生活中,一分钟能够干哪些事情呢?一小时又能干哪些事情呢?”。此时,有的学生回答道“一分钟可以喝一瓶牛奶,一个小时可以看书”,因为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并不能像长度、重量等进行触摸体验,但是时间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去创设时间问题,能够让小学生因此建立时间观念,结合不同的生活事件去理解时间的长短,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优良品质。

3.设置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具备明显的技术性、工具性特点,而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3]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材内容的编排变成了通过设计多种多样的主题活动去进行知识的讲授,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巧妙设置主题活动,并且在讲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将德育进行有效渗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实践操作,去完成知识讲授和德育教育的同步开展。

比如,在讲解“统计”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设置以“环境”作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先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因素进行小组划分,然后让各个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去展开实践调查,对各自家庭生活中每周消耗的塑料袋、产生的垃圾量等进行统计。将所调研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汇报,此时教师便可在讲解“统计”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去思考如果我们不注意环境保护,未来地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以此数学知识作为德育载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结语

德育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学科课程,而需要各学科教育教学都要承担起德育重任,通过科学合理的渗透去发挥出各学科的德育作用与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能够借助数学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以及各类主题活动去更好的展开德育工作,在“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之下去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令军.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3):183-184.

[2]孙凯华.随风入课,润物细无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才智,2019(18):190.

[3]刘芳.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6):137.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数学教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