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019-10-21李艳娇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2期
关键词:体验生活观察阅读

李艳娇

摘 要: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时才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写作的素材。决定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是阅读量,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体验生活 观察 阅读 阅读教学

古时的科举考试,一文决定命运,可见文章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智慧,写好作文很重要。而现在的学生,往往谈文色变,感到无从下笔,不知道该写什么以及怎样去写。这正反映了我们的学生思想不够明晰,不能灵活驾驭语言。

该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语文老师担当着重要的使命,分析学生习作水平低的原因主要是平时没有大量积累,阅读量不足;平时不细心观察生活,不善于思考;写作思路不明,不讲究写作方法。针对这种现状,我认为应该把习作教学和阅读、口语交际、实践活动和语文课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1]

一、打消恐惧,会说话能写话

每个孩子都有一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都会说话,比如有的孩子打起电话来能滔滔不绝,就是写不出来,其实很大程度上还是自己把自己吓怕了。有的学生一打开作文本,就开始吓唬自己了:不得了,我要写了!这时我们老师或家长要让其转变观念,进行具体的指导,不能再灌输写作方法了,什么怎么开头、结尾,怎么选材、立意,这些只能让孩子感到是沉重的负担。我们不妨让学生换一种想法,告诉学生这是在对朋友说话,告诉朋友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写事),这事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的,开始怎么样,后来怎么样,最后怎么样。告诉朋友自己去过什么地方(写景),那地方在哪儿,那里都有些什么景致,有些什么好玩的等等,把写话当作说话,但文字上还不完全一样,“写话”写的不是原来的口语,而是加工过的口语,口语中那些啰嗦的、重复的内容和习惯性的语气不见了,凭手势、眼神和暗示的意思也要明确表达出来。[2]

这样,让学生不吓唬自己,“我手写我口”,写起来就轻松了。

二、走进生活,拓宽习作源泉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到流个不歇。”是的,学生的习作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体验,写作时才能从自身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写作的素材。[3]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也告诉我们锻炼学生思维要到自然界中“旅行”,因为自然界中的形象、画面可以学生的意识,那么这些便提供了写作素材。在我们联合校的教研活动中,我听了留营小学陈老师的一节习作课《秋天》,在这篇习作教学中,老师提到了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寻找秋天,这点很好,喜爱活动是儿童的天性,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直接感知生活、亲身体验生活,能促使儿童产生自己的“思想”,使儿童产生表现自己的欲望。

其次,老师还要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学生去观察,观察时用多种感觉器官(视、听、嗅、味、触)去综合考察同一种对象。往往初写作文的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写个三五行就写不下去了,这时我们要打开学生的思路,细心观察就有东西可写。例如我让学生写《冬天真冷》,怎么观察?首先用眼睛看,我们没办法看见“冷”这种无形无色的东西,但可以看到因为冷而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看天空,看地面,看植物,看动物,看人的衣食住行玩。把眼中看到的整合一下,有选择地去写。以植物为例,学生提到冬天往往会写“树叶都落光了”。如果把头伸到窗外看看就会发现:大部分树的叶子掉光了,有的树叶枯黄了,但仍然留在树枝上;松树、柏树和万年青等没掉多少叶子,远远看过去还是绿油油的,但近看就会发现它们的叶尖泛黄了……这不仅解决了“没写的”的问题,更解决了“要事实具体”的问题。

用耳朵听。让学生想象与“冷”有关的声音,如风雪声、人们的议论声等,如“耳朵都冻掉了!”“我都成大冰棍了!”……选自己觉得精彩的、有特色的记下来。

用皮肤感触,用手试试自来水、地面、铁栏,往手上呵呵气,都可以有明显的感觉,把这些感觉记下来。

应该提醒注意的是:“用多种感觉器官”不是说所有的感觉器官都硬派上用途,选择自己需要的写。

能把观察的结果具体记下来,这是“写”的第一步,但仅仅记录是不够的,还要学会分析,写的东西才有思想内容,才能活起来。分析是观察的延展和深化,是更高层次的观察,反过来又促进观察。怎么分析?学会比较、联想和联系。例如教室里一张桌子倒了,一个同学把它扶起来,这是学校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如果学生学会分析,用这同学过去的表现和现在比,拿其他同学的表现与这个同学比,就能有所发现。

三、大量阅读,为习作引航

我认为决定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因素是阅读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是最有效的办法,学生读的书多了,词汇量便会很大,接触到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熟记在心,逐渐变成了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可以随笔而下。学生的想象力也会随之越来越丰富。慢慢地学会了思考。写文章不是单纯的文字的堆砌,而是其思考之所到。[4]

当代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个问题,给出的唯一捷径就是阅读,她的女儿便是一个成功的例子,阅读好的长篇小说,阅读经典,从中不仅能学到好的词语和写作技巧,更能从中形成自己的思想意识,从而写出相应的文字。纵观班内的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往往是与阅读量成正比的。

首先,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孩子们对生活的阅历是有限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很大程度是从对书本的阅读中获得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包含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信息。优秀的课外阅读书籍中,作家们的思路四通八达,所表达的情感丰富多彩。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还是说明、议论,也都是对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延伸。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认识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生活平凡与伟大,拓展生活的视野。从而可以发掘习作的素材。

其次,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强调了知识背景作用,当所学的知识能引起学生的联想,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阅历,学生已有的感受和体验被充分调动起来时,其内心的状态是激动和兴奋的。如《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一文,文中涉及到了《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史记》等著作,学生们多数都读过,他们对里面的故事比较熟悉,这篇文章如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那储蓄知识宝藏的柜子,课堂上他们异常兴奋,都迫不及待地以诗歌的形式写下来,看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是使其提高习作兴趣的根本所在。

再次,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许多阅读作品,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从作品语言文字入手,了解作者表达思想和内容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表情达意。例如:中年级段是学生写文章的起步阶段,如何抓住语言、动作、神态等来描写人,在语文课本中的很多篇章都可以当作习作教材。那么在这些文章教学中,便可以有意识地使学生进行写作小练笔。

总之,将写作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拓宽写作源泉,在阅读中夯实写作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加强阅读,积累语言材料,掌握习作方法,捕捉写作灵感并笔耕不辍,这样,便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包晓晓.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8):183-183

[2]马丽娜.谈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5(12).

[3]封淑敏.丰富生活,拓宽作文源泉[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1996(3):26-26.

[4]盧冰萌.让阅读教学引航写作教学[J].课外阅读:中下,2012(21):106-107.

猜你喜欢

体验生活观察阅读
成长
立正!新兵们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生活中的“万”
从生活中选材,讲述真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