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对民众日常生活中社会关系的影响研究
2019-10-21姚润琪
姚润琪
摘要:随着文化与社会空间的关系日益密切,饮食文化也逐渐被视为推动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群体间相互交流时,出于彼此间的适应和交融,或者会形成其独特的饮食文化。该文基于对银川市同心路市场中的民众饮食习惯变化和饮食文化形成,分析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是如何共处的。
关键词:饮食文化;日常生活;社会关系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202-01
在不同社区,尤其是在流动社区,社会关系的真实性表现来自交往过程的动态性特征,而非具体的静态表现。以银川市同心路市场中人们的饮食观念和文化交流现象为个案,从而进行案例研究,以此来分析同心路市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在田野点调研发现,通过不同群体日常饮食文化的交流,在同心路市场这种流动社区已经形成了本土化、区域文化交流型的社会关系。
1 区域内不同文化背景民众的交流和了解
银川市“同心路市场”内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饮食习惯方面虽然保留了一些个人心理和宗教意识,但过多的由于其个体差别而形成文化情绪。从工具论的角度分析,不同群体在饮食习惯交融过程中只有为了适应彼此,所以不会带来群体冲突。在市场交易中可能会因为商铺地盘、行业竞争而出现摩擦,但是这种摩擦不会上升为影响社会民族关系的冲突。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是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来自不同地域、承载着不同身份的人因為居住在某个小区、进入某个行业,抑或生活在某个公共空间,在日常饮食生活中,形成了由生到熟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对个人而言只是彼此的交流活动,并不代表某两个或者多个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不能因为个人之间的某一适应就认为是群体间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对不同社会群体要一律平等对待,不能因人口多寡、经济实力状况而区别对待,否则容易引发不满情绪,也不能因为某个人的行为而以偏概全对一个地域、一个民族进行整体性的诋毁、打击和区别性对待。
2 民众共同生活习惯的共建
共同的文化生活塑造共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归属。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加速推进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的社会关系建设的意义。从浅的层面来看,文化可以提升民众的素质、改善群众的生活。通过建立共同的生活习惯和体系,这就重新能够构建了一个公共的生活方式,不同民族的人们可以通过共同的文化生活来增进彼此的交流,建立共同的归属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
随便走进一家民族特色餐厅,在这家餐厅笔者问:“你们怎么保证菜品的民族特色呢?”,经理说:“你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不知道怎么回答你。不过我们的厨师、传菜员和服务员都是少数民族,管理层和吧台就没有硬性要求。这些菜都不会经过的手。”餐厅在食材的购买和制作方面,秉持着民族特色的传统,但在菜品方面做出了创新和引进。经理介绍说,一个餐厅的运营肯定是以营利为目的,假如只有传统菜品和本地菜品,不能满足各民族、各阶层、各种口味的消费者。餐厅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各色需求,这不仅有利于餐厅的发展,也有利于客源的充足。只要是进店的客人,不分年龄、性别、地域、民族和国籍,对餐厅来说他们都是消费者,在餐厅这个开放的场所,各个民族的人在这里互相交流,了解彼此的饮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了社会关系
因此,为了促进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的日常民族关系的发展,我们要做的是增加群体之间的了解,在了解彼此的过程中推动民众的自我选择,从而形成一些共同的生活习惯,这有利于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建立和发展更为稳定、和谐的日常社会关系。要注重对于一些当地以及各个民族人们的共同观念、生活习惯的挖掘,建立起更多沟通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日常生活和情感关系的活动。促进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的日常社会关系的发展。
3 加强宗教、习俗方面的共同发展
在“同心路市场”中,针对不同民众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差异,可以建立更为有效的宗教信仰共存发展制度。“同心路市场”的各族群众需要在尊重其他民族宗教信仰的同时,也信奉其他民族的宗教信仰。不同的习俗或要求促生了边界明显的饮食禁忌,这在民族地区是较为特别的文化现象,同心路市场作为流动社区中交易集散地,明显可以看到边界处的适应和尊重。
一些少数民族群体在传统习惯上是不抽烟不饮酒的,所以在一些餐厅可以见到明显的禁止抽烟的标志。宁夏作为中国较大的葡萄酒产业发展地区,已经形成了其地区特色产业,在“同心路市场”一家生意较为红火的餐厅—“老木瓜”里,提供给消费者其餐厅自己品牌的葡萄酒,食客们点完菜,服务员热情的介绍:餐厅从2016年开始和酒庄合作,产生了老木瓜牌的葡萄酒,售价的最低在68元每瓶,同时推荐葡萄酒的保健功能。这种饮食变化是与当地酒文化和市场需求有关的。
4 总结
通过对银川市同心路社会关系的调查访谈和研究分析,我们对于饮食文化对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状况的形成背景有了一定的把握。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看到,即使是在市场经济主导的现实社会这一表象下,人们离不开文化层面的精神依靠。饮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媒介作用,社会关系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完全用静态的主观的想象是不符合当地社会关系现实的,毕竟人的生活是多样呈现且不拘一格的,不同饮食文化之间的交流对社区群众的社会关系起到了调和与促进作用。
从长远来看,在银川市同心路市场民众社会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身份间的文饮食文化不同在当地民众交往与互动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虽各种不同的因素中仍然有边界明显存在,但这些边界绝不会使两个民众之间产生矛盾,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征,简单地上升到整个民族或族群,只是混淆视听的误导。银川市同心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在饮与食的不断这交往与互动中表现出更为多样的关系特征。这对于我们分析和研究不同族群关系的起到必要参照。饮食文化对民众日常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始终是一个值得去深究的话题,需要我们通过理论与实践多种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马建福.银川市"同心路市场"的民族关系--以宁夏银川同心路市场为个案[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
[2] 丁宏.从回汉民族关系角度谈加强伊斯兰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02(1):39-44.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