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的重庆市黔江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探究

2019-10-21王红

度假旅游 2019年2期
关键词:SWOT分析

王红

摘要:本文基于SWOT分析法,在分析黔江区文化旅游产业目前发展中优势和机会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劣势及威胁,提出解决建议,更好地促进黔江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SWOT分析;重庆市黔江区;旅游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2-0030-02

1 旅游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2018年3月,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组建成立了文化和旅游部,印发了《关于促进旅游发展指导意见》, 就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以及全域旅游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阐述,这些都是国家政府对文化旅游市场重视的重要表现,同时“文化+旅游”在未来逐步变成国内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类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中能够传播传统文明、增强沟通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旅游业推向纵深发展的强大支撑元素。随着旅游活动向纵深领域的拓展,文化给旅游赋予了新的发展活力,成为景区核心竞争力之一。

2 黔江区旅游文化产业的SWOT分析

2.1 优势

1) 旅游资源丰富。黔江区作为武陵风光的典型代表,具有城市峡谷、地震遗迹、特色古镇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且旅游资源的种类也较为齐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TI8972-2003》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得出结果来看,可以把黔江区的旅游资源中的114个自然旅游资源和131个人文资源划分为7大类类型, 27个亚类。 加之生态环境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夏季气候较为凉爽,且距离主城区较远,区内基本没有重工业, 空气质量较好,农产品多为天然无公害,是比较理想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 民俗文化异彩纷呈。黔江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尤其是土家族和苗族聚居,长期的生產生活中形成了淳朴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例如土家族的“赶年”“四月八”以及苗族的“赶秋”“三月三”“六月六”等节庆活动异彩纷呈。 目前黔江区拥有黔江鸡杂、西兰卡普、抬石号子、薅草锣鼓”等24项国家级和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原生态民俗文化 “哭嫁、赶年、摸秋、赛龙舟、吃刨汤” 等习俗。

3) 古镇、古村落保存完整。黔江区境内的濯水古镇沉淀了巴楚文化、红色文化以及以天理良心为核心的“濯心文化”, 也是土家族地区最具有改革开放和文化交流意义的商贸古镇,还被称之为为“中国楹联文化古镇”和 “新重庆十大文旅地标”。土家十三寨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土家族原始吊脚楼聚居区,较为完整的保存了土家族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风民俗,并且建有民俗博物馆,可以称得上是活态的生态博物馆。

4) 红色文化独具代表。作为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和重庆市七大革命老区之一的黔江区,是湘鄂川(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构成地区。 1936年1月,贺龙层四到水车坪,红军在黔江谱写出一个个英勇杀敌的感人故事,并且作为湘鄂川黔边新苏区酉秀黔彭根据地的首创地,为红军战略大转移的实施,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以及红军长征和夺取全国个革命的胜利, 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5) 宗教文化历史悠久。武陵仙山的真武观悬空寺,集佛、道、儒于一体,修建于明清时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曾经与贵州的梵净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并称为四大佛山圣地。 相传在东汉时期,当地的知府把一个道人带到武陵山,由于武陵山带有鬼斧神工的自然风光,道人留下传道并主持修建了真武观。 后在明朝万历年间,名叫清园的僧人也来这里建寺。武陵仙山就形成了大慈大悲的佛教文化和清净无为的道教文化互相交融的宗教文化特点。

2.2 劣势

1) 绝大部分文化挖掘保护力度不够。黔江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气候生态环境较好,在长期的旅游发展中主要注重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开发以及生态乡村游,对于宗教文化以及红色文化关注度和开发力度不够,致使这些具有文化内涵的地区保护力度不够。

2) 旅游业人才缺乏。黔江区地处重庆渝东南地区,距离主城区较远,很难吸引到外来人才。 加之当地只有一所职业院校专门培养旅游类人才,但因为地理因素,很多学生毕业后未留在当地就业, 外引和内培的状况下都留不住人才,导致目前在开发旅游业尤其是发掘文化旅游方面缺乏专业人才。

2.3 机遇

1) 境内立体交通网已经初步形成。高速公路、铁路以及航空、水路交通较为完善,高铁也正在建设。 此外武陵山机场已经开通了多条航线,实现了到重庆、上海、珠海等地的通航; 同时是渝东南的中心城市,有着直辖市发展的优势地位,旅游业开发具有相当大潜力。

2) 在国家大力开展扶贫攻坚的背景下,黔江区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革命老区以及边远地区, 作为渝东南片区唯一的对外口岸,目前医疗、教育以及应急、金融等中心地位日益显现,具有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区位优势。

3) 黔江区政府政府支持。 近年来,黔江区旅游业发函的各项指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旅游业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并且各项旅游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2017年游客突破了1459.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2.9亿元,同比增长了75.9%和86.5%;旅游增加值占GDP比重高达7.2%,超出了全市的平均水平。 举办多场文旅活动来提高旅游的品牌形象,“旅游+”产业不断创新发展,并获评“2017重庆旅游年度十大最受关注全域旅游示范区县” 。

2.4 威胁

1) 旅游阴影区。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差异化不明显,总的来说,比较相似。武陵山区范围广,涵盖了渝东南和湘西、鄂西南、黔东北等区域。 在这些地区内,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相当丰富,例如铜仁的梵净山以及张杰森林公园等的知名度都较高,而黔江区相比较它们来说,竞争处于相对弱势。 如何在众多的同质性旅游资源中需求新的突破点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重庆到黔江沿线城市自然和人文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重庆到黔江区的沿线城市中,武隆区具有世界自然遗产,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彭水县境内土家族和苗族民俗文化资源丰富, 总的比较下来,由于地理位置较远,黔江的竞争力对比来说显得相对较弱。

3 黔江区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建议

1) 整合文旅资源,充分挖掘,形成自己特色。多种旅游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打造自己的品牌。 依托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基础上,以目前已经开发较为完善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和宗教文化,提高核心竞争力。

2) 打造生态博物馆,注重文化元素参与性和体验性。依托已经建成黔江区民族博物馆和土家族民俗博物馆以及保存較为完好的土家十三寨民俗旅游资源,建立生态博物馆。就重庆市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都市游发展火热,可以依托这个举措找到新的发展点。 此外,生态博物馆下,游客体验度以及文化参与度也较强,有利于文化活态发展。

3) 与周边地区联合,组团发展。在重庆开始全域旅游以及大旅游的背景下,黔江区本身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一是可以与沿线城市抱团发展,寻求合作;二是武陵山区覆盖范围较广,与周边其他省份地区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4) 吸引旅游类专业人才。文化旅游产业在发展中需要创新,需要把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创新就必须把更多专业的人才加入进来。一是依托目前区内的职业院校资源,培养当地所需的专业人才;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把其他产业的专业人才带入到旅游业发展中,从而使旅游业获得新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刘安全,秦中应.重庆武陵民族文化旅游走廊开发策略研究[J],2011,30(6):59-67.

[2] 邵 曾,韦 炜.基于 SWOT 分析的黔江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J].2014,72(23):7908-7909

[3] 王东生,罗艳梅,蒋小曼.基于SWOT 理论的小南海旅游发展研究[J],2013:52-56.

[4] 汪姣.渝东南地区旅游发展SWOT 分析及对策[J],2017:93-107.

[5] 余瑶.重庆民俗旅游开发的SWOT 分析[J],2013,26(4):7-9

【通联编辑:李雅琪】

猜你喜欢

SWOT分析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VR技术在港口码头生产安全建设上应用的SWOT分析
基于战略视角下我国线下销售渠道发展研究
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国产手机行业战略管理研究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P2P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研究
企业运营管理与财务战略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