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

2019-10-21范传峰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引体向上提高成绩现状与对策

范传峰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成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研究课题,且体育运动也成为应试教育机制下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引体向上纳入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已经60多年,有些地区已经将引体向上运动列入中考体育项目,然而这项运动项目对学生身体躯干力量与综合运动技巧的要求较高,在体育测试中的优秀率、及格率都较低,因此引体向上在整体中考体育测试中成了拖后腿的项目。为此,本文主要探究了当前初中生引体向上的学习与训练现状,并提出了提高他们引体向上成绩的训练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部分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引体向上;提高成绩;现状与对策

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虽然他们的营养状况日益上升,但体能下降明显,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这种现状下,学生的体育畏难情绪愈加剧烈,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受到体型局限,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特别是引体向上这种需要依靠上肢力量与运动技巧的体育项目,逐渐成为他们体育中考测试中的薄弱环节。鉴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探究当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从学生个人主观因素与外界环境客观因素两方面入手,根据他们的实际学情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由此来保障学生能在提高引体向上成绩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转变当前青少年身体素质不容乐观的恶劣现状。

一、当前初中生引体向上的训练现状

有关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下降现状的统计日益增多,引发的负面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从体育健康测试数据与校园问卷调查结果可知,当前初中生在引体向上训练中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从学生个体来看,引体向上所需的大部分力量集中在身体上半部分,然而学生日常生活中所进行走路、跑步等行为主要依靠下肢力量,且他们平时较为喜爱的篮球、足球运动也更依赖大腿肌肉力量,渐渐忽略了上肢功能训练,这便导致他们缺乏引体向上锻炼所需的关键基础力量。其次,纵观教学实践,初中体育课中的引体向上训练内容大都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教师总是让学生勤练而未让他们掌握正确的运动技巧,这只会引发其负面情绪,无法使学生的引体向上成绩进入稳健提升阶段。最后,在应试教育过大的学业压力下,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明显下降,同时,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发育关键期,常常存在营养补充与体育锻炼不协调的现象,致使学生身体素质机能发展不够均衡。

二、提高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针对性基础训练,强健上肢以及腰腹力量

任何体育运动都离不开肢体力量的支持,且人体躯干肌群力量与身体各部分机能有着密切联系,这些机能聚集在一起便是体育运动能力的表现形式。上肢力量不足是当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为此,教师应以针对性基础训练为出发点,从增强学生上肢各肌群力量、提高腰腹肌力量入手,促使他们逐渐具备使上肢达到能多次克服自身体重阻力的能力,进而找到提高引体向上成绩的突破口。

首先从上肢肌群力量入手,教师可通过俯卧撑、双杠臂屈伸、攀爬横梯练习等运动项目来展开基础训练,学生在进行锻炼时,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体力消耗程度为其调整训练时长,以确保大家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增强上肢力量,避免出现肌肉拉伤或酸痛等状况。其次在训练腰腹力量时,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这些运动可操作性强、易于组织,能够有效提高腰腹力量,并且对优化身体形态、提高身体素质皆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每节课中运用较短的时间进行基础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逐渐提高身体各部分躯干肌群力量。

(二)进行综合性技巧训练,掌握引体向上动作要领

在具备一定的基础躯干力量后,掌握运动技巧也是必不可少的,引体向上是一门集力量、技巧、耐力与协调为一体的运动项目,仅依靠学生长期漫无目的地锻炼是不够的,更需要他们掌握相应的动作要领,从而逐渐提高规范引体向上动作的次数。由此出发,教师要在适当时机进行综合技巧训练,以增强学生引体向上动作的连贯性,促使他们在足够上肢力量与灵活技巧的综合辅助下,快速提高引体向上成绩。

引体向上运动主要分为“浪摆式”与“强拉式”两种模式,大部分学生在接触这项运动时会运用“强拉式”强行完成动作,然而这种动作耗时耗力,大幅度减少了他们引体向上的完成次数,为此,教师应主要让学生掌握“浪摆式”技巧,这种动作相较于前者来说对上肢力量的要求较低,更适合上肢肌群力量较薄弱的初中生,能够使他们消耗更少的力量完成更多的引体向上次数。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帮助出现错误的学生调整动作,并让他们通过多次尝试逐渐掌握完整流畅的运动技巧。

(三)加强呼吸与耐力训练,保障学生能力均衡发展

大部分看似简单的体育运动,对人体健康科学、生理功能系统以及耐力節奏都有着较高要求。引体向上测试以拉伸次数为评价标准,这便意味着这项运动对学生耐力的要求较高,其以力量为短期爆发,以耐力为长久支撑,推动学生体能素质的均衡发展。基于此,教师不能忽略耐力训练的重要性,且在耐力训练中,帮助学生调整呼吸节奏和呼吸频率是极为必要的,体育教学中合理的耐力训练与呼吸调整是降低训练疲惫感、减免身体危害的重要举措。

长距离慢速跑训练是提高学生耐力的有效方式,这种训练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保持在不太辛苦的状态中,只需维持平时跑步训练速度的70%即可,在该项运动训练中,学生可以在匀速跑中逐渐掌握呼吸节奏与呼吸频率,避免自身在运动中出现大脑缺氧、即时性疲劳等问题,最后,教师将呼吸训练与引体向上结合,培养他们形成在向上拉起时呼气,在向下还原时吸气的正确呼吸习惯,由此来避免学生在较为高负荷的引体向上训练中出现缺氧状态。

(四)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培养学生良好运动习惯

受到应试教育机制的影响,一些体育教师往往习惯运用几节课的时间集中进行某一项运动的教学与训练,这种急于求成的教学模式并不能使学生真正提升运动能力,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他们的身体负荷,并不利于其身体素质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综合考量学生的身体现状、学习进度与运动水平,以促使他们在科学合理的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循序渐进地提高引体向上成绩。

教师应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课程时间,做好运动器材与训练时间的划分,保证每个人每天训练一次,每个班级都有对应的单杠可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每日做好训练记录,通过定期测试来了解学生的练习状况,并对没有进步的人采取针对性指导措施,以促使他们能通过科学训练有所提升。此外,教师还可在学生放假前布置下训练任务,根据个人差异给他们提供一些在家中练习上肢力量与耐力的方法,如利用矿泉水瓶当哑铃、借助门框练习手臂拉伸等,由此来保障学生的训练计划不会脱节。

总而言之,引体向上是中考体育测试的重要项目之一,对于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耐力锻炼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提高身体控制力与协调性,能够促使其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目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普遍较低的问题,教师应从微观细节入手,引导学生优先进行基础锻炼,让他们奠定躯干力量基础,而后再从宏观层面展开综合技巧训练,使之逐渐掌握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最后在科学的长期训练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在提高他们引体向上测试成绩的同时,优化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

参考文献:

[1]周筱青.初中男生引体向上教学与锻炼的策略[J].体育师友,2015,38(05):65-66

[2]王传勇,张艳红,程国良.提高初中男生引体向上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J].体育师友,2015,38(02):56-57.

[3]沈小冬.分阶“引”领 稳步向“上”——初中男生引体向上学练策略[J].中国学校体育,2018(03):48-49.

猜你喜欢

引体向上提高成绩现状与对策
上汽示范中国汽车“引体向上”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肋木在引体向上练习中的运用
指导“高三班级成绩提高”的三点策略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有的放矢,决不放弃
影响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的原因与对策
高中生物通过做题提高成绩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