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低年级数学认知能力的生活教育研究与实施策略

2019-10-21马雪卿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低年级

摘 要:生活教育,是人们获得快乐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国内外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生活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有效的课堂教学必然要基于学生的基础能力、结合有效教学手段,这样才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推进教学发展。针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数学教育应当充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最大化地拓展知识输入通道,尽可能丰富生活教育材料,并创建真实的生活情境,保持实时观察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成绩。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认知能力 生活教育

小学教育阶段是个体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数学是启发个体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学科,低年级更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期。但对于数学认知能力发育尚不完全的小学生而言,一些立体数学问题是难以理解和想象的,引入生活中的元素能够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构建立体思维[1]。

我国的著名教育专家陶行知非常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他指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进行生活教育过程中,就是通过生活实际来进行教育,只有教育不脱离实际,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完美的教育。由此可知,学校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甚至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如何充分把握低年级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并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生活元素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当前一线数学教师所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

一、低年级学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特点

1.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发展心理学研究显示,一年级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思维的特点在于无法脱离现实情境进行虚拟运算,并且该阶段的儿童注意力容易分散,一般只能集中15-30分钟,自控能力表现也较差、情绪波动大、易疲劳、易被无关刺激等因素所干扰,种种特点都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造成了巨大挑战。例如,我任教一年级,班上总有一些学生无法快速从课间自由活动的打闹中缓过神,需要教师多次提醒才能安静,也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专注画小人,或讲小话。这一方面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发育所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师没能良好的把握课堂节奏,用课程内容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2]。

2.数感能力的发展不平衡

低年级学生虽然在数学认知能力上发育不足,但卻处于数学发育的敏感期,他们对数字符号充满了兴趣,喜欢新的知识,喜欢问为什么,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孩子数感发育极好,数学教学内容甚至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也有的孩子数感发育迟缓,无法完全吸收课堂知识,久而久之很容易造成数学成绩的两极分化。[3]

二、低年级数学课堂应用生活教育的策略实践

1.拓展生活知识,嫁接具体与抽象思维

数学课堂的教育重点应当是结合学、思、算、写、用,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方法侧重于训练学生计算能力,从而学生经常面临“纸上数学”、“笔尖数学”这样的问题 。学生遇到生活中需要计算的问题时,很难运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教育的一大特点是学用利用各种生活案例将学、思、算、写、用、结合在一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了学习范围。比如,听觉符号的使用模式和丰富的信息输入方式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数字儿歌,就是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学习数学的教学案例经典。

在《角的初步认识》过程中,二年级学生对钝角和锐角不能很好的进行区别时,我的教法是首先向学生展示各种尖锐及不尖锐的工具,比如水果刀,针,扇子等,然后让学生找角,让学生明白越是尖锐的东西角越小,从而很好的区分记忆锐角和钝角。

在数学生活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象征模式(图片、声音、教学工具)来刺激学生学习比单一的说教模式更能够加强学生的记忆。

2.丰富操作材料,激发学生认知主动性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教材,而应当想方设法的去创造教学材料,从小学生的兴趣出发,结合自身的教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教材。

例如一年级学生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们从自己家中带一些各种形状的物体,让同学们去寻找我要求的图形,课堂上,同学们像寻找宝藏一样,忙的不亦乐乎。并且在找图形的同时,会根据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数学特点进行思考并通过动手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等方式来进行巩固。

这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刺激学生主动思考并应用数学原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生活情景,帮助学生创造真实体验

数学课堂中选择的生活案例大多来源于生活场景,能够将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低年级学生由于缺乏数学使用环境,因此他们记忆知识的最大困难之一在于没有在实际环境中,所以他们不知道如何利用适当的数学知识,继而产生“数学无用论”的错误观念。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景,运用一些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操作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练习中。

例如,在一年级学习《20以内进位加减法》和二年级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时候,我都会采用模拟生活中的商品买卖方式进行教学展开。一方面是因为儿童有着强烈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另一方面,商品买卖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情景。在这个过程中会将三角形作为基础代币,两个三角形拼接成的四边形代表的价值高一倍,三或多个三角形拼接的多边形的代表的价值则更高。通过反复交易活动既实现了小学生的动手数学练习,又加强了计算练习。

个体的身心发展是遵循一定的发展规律的,对于学习经验相对薄弱的小学生而言,趣味性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展开需要相应的教学材料的支持 。

结语

教育时代的转型和新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挑战。将生活教育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记忆效果、学习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充分发掘和利用生活教育资源,并将其灵活运用于课堂之上,帮助学生打开视、听、感多重学习通道,促进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实现小学生数学成绩、素质和心理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贺皖松.中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及优化策略[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18,(01):1-2.

[2]岳欣云,董宏建.数学教育“生活化”还是“数学化”——基于数学教育哲学的思考[J].教育学报,2017,(03):41-47.

[3]项贤明.论生活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逻辑关系[J].教育研究,2013,(08):4-9.

作者简介

马雪卿(1985.12—),女,浙江慈溪人,汉,学士,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小学教师,从事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低年级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