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19-10-21吴洺羽
摘要:中学数学中有很多学习方法,其中迁移就是很重要的一种。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就是将知识的相同点连接,由一个想到另一个,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连接起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结构。负迁移则是阻碍学生获得新知识,对新知识的获得产生负面的影响。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迁移运用非常广泛,正确运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能使课堂效率最大化,让学生学习更有效率。
关键词:正迁移;负迁移;学习方法;中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1-00125-02
学习迁移理论表明,当下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经验有助于以后的学习成长,正确运用迁移理论,能帮助学生高效地、系统地学习。合理使用正迁移理论,让学生在面对新的环境时,不自觉地将过去的知识运用到新环境中,对新知识的掌握有促进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数学各个章节之间前后联系很大,因此正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应用普遍,正确使用正迁移,对中学数学学习帮助很大。负迁移则为学习一种知识对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妨碍新知识的获得。将迁移理论适用于中学教学中,使教师理解掌握迁移理论,更加熟悉知识之间的相似性,掌握总结更加全面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思维潜力的开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经验的总结,不断研究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中学数学教学中,促进正迁移和防止负迁移需注意的问题
1.1重视知识的积累和应用
学习知识是不断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学习新知识时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很大程度上受之前学习情况的影响。数学的学习是环环相扣的,如果没有以往的积累做铺垫,就直接学习新知识,就无法理解透彻。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应多思考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在相同中找出不同,并积极运用新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对新知识的掌握,深刻理解新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使中学教育更符合现代化教学。
1.2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中学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思维逻辑能力,这不仅仅有助于以后的学习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同时,对于以后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实现人生的重大目标时,也意义重大。总之,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有效的措施就是学习数学迁移知识,概括能力提高的同时,数学的学习也会更加顺畅,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后达到数学知识的不断完善、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
1.3重视认知结构的完善
认知结构的完善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最核心的任务。首先,注重教材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各个知识点之间逻辑的合理。是否清晰明了教材的结构直接关乎学生的理解是否到位,在知识的基础阶段,教材上更多的是对定理、原理、性质的探究、验证,此阶段是学生的积累过程,不可忽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知流程如图1所示。其次,要重视数学思维的建立,重视数学素养的养成,上文中提到,中学阶段有很多定理、原理、性质、公式和解题方法等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课堂讲解的过程,正是数学素养、数学思维方式养成的时机。潜移默化,学生就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学生对一部分知识点没有理解,或是理解不到位,在解题过程中就会出现问题,尤其是碰到难题时这种情况更明显,这时很容易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理解错误的相似知识,造成了负迁移。
1.4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习的重点并非学习到某一知识点,比其更有价值的是学到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是在讲授知识,更多的是在教学生解题思路,学会了思路,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最终目的。当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他会对自己的学习有计划、有安排,从而对自身的概括能力、思维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更好地促进个人的发展。同时,以后知识的积累也会更加容易。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自己主动去学习远比别人催促更加有效果。
2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中学数学教学对策
2.1重视教学组织与设计,强化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相对应,在实际生活中是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组织与设计,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趣味性可以更高一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回忆旧知识,避免产生负迁移。要更加注重各个章节的联系,有效地帮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图,健全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总而言之,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对新旧知识进行区别,对比知识之间的不同,不断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概括、总结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比如,在讲解函数问题时,要求学生对以前的基础知识理解掌握得很透彻,遇到“自变量”“函数关系”新知识时,老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做到四步导学。四步导学的模式如图2所示。
2.2注重问题与练习的精心组织,促进学生从学习知识到发展能力的迁移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在掌握着新知识,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迁移能力是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积累的知识逐渐向能力转化,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提出问题之后,先尝试让学生自己解答,最后教师再做出补充。学生应该总结概括自己的观点和教师的解答,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逐渐培养数学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不断使数学的学习得到提升,进而使自己的人生得到进步。例如,在学习完圆与直线位置关系的时候,为了使学生更加清楚地明白相交、相切、相离的关系,教师可以多找练习题,加强学生的理解。
2.3强调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促进学生从知识向应用迁移
知识来源于生活,知识从生活中产生,最终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增强数学教育运用到生活中的意识,将现实中的问题与数学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将生活中的难题与数学联系起来,利用数学不断解决现实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只是积累知识是不够的,对事情的灵活处理,应变能力也同等重要。同时具备能力和知识,学生处理事情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最终學以致用。例如,在讲到概率,集合等问题时,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常见的问题引入到课堂,让学生充分体会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消除遇见此类问题的恐惧感,同时不会产生心理负担,这就让学习迁移理论积极的一面发挥到了极致。
2.4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有利于学生将知识向其他学科的迁移
数学是我们从小一直在学,且终生都会学的东西,作为基础学科,它的辐射范围很广,在物理、化学等学科中也体现得很多。学好数学,也是为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注意数学和其他学科的联系,跨学科的迁移同样重要。最典型的例子是计算能力的练习。在数理化中,都需要计算能力,并且,在数学中应用最广泛。所以要不断拓展数学视野,正确引导学生向其他学科迁移。一方面,可以使学习的趣味性增加了,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培养了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5及时反思,防止负迁移的产生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错因,寻找自己知识的盲区。有些学生题目做了很多,资料看得也不少,但是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时,还是无从下手,这就是在进行前面环节的时候,缺少了总结和反思,没有找到自己的错因,或者只是看了看答案,就直接略过。他们只是为解题而解题,没有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学生,在题目解决完之后,立刻对题目进行总结和反思,趁着此时学生对题目印象还深刻,趁热打铁,总结出做题目的关键点,找出自己最初没有解出题目的原因,培养起遇见困难,克服困难,最后解决困难的习惯。把握好学生总结解题思路规律方法的绝佳时机,学生经过反思之后,会对知识更加熟悉,技能也会得到提高。
2.6突出数学的系统性,总结出自己的知识框架
数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常常因为一章节没有理解清楚、透彻,影响后续章节的学习。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章节时,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估,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解决清楚。读书就是将书本变薄,再变厚的过程。学生画出自己的知识结构图,更加清晰地了解本章重点、难点,这是将书本变薄的过程。当学生遇到问题,进行总结概括,再补充到自己的知识框架上,就是将书本变厚的过程。将所有框架放在一起,以后遇到相似知识,就能够及时查找。系统的学习会使学习更顺畅,总结出系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数学思维的建立,數学素养的养成。
3结束语
总之,迁移理论的运用在中学阶段意义重大,有利于学生潜力的发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值得教师去研究和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严格要求自己,备课充分有趣,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仔细观察学生,多留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出总结,把握学生的心理规律,不断探索合适学生的教育方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将正迁移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尽量避免负迁移的影响,让中学教育成为孩子的未来路上的助力。
参考文献:
[1]殷文国.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提升中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15.
[2]徐文迟.浅析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12(8):55.
[3]邹法文.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11):16.
[4]李忠.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7):139-140.
[5]李菁,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8(5):19.
作者简介:吴洺羽,女,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