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科学猜想,把握思维碰撞

2019-10-21杨丽玲

年轻人·上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猜想科学思维实验

杨丽玲

摘要:猜想是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假设,这也是最能够体现学生科学思维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猜想”环节的思维引导,抓住学生思维的跳跃点和闪光点,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述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科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实验;猜想;科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 9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81-01

1现状:限制并打断学生的开放性猜想

在科学实验探究中,猜想对整个探究活动起到导向作用。成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社会经验,他们面对问题能做出合理的猜想。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较简单,且生活经验少,很多科学實验对于他们都是陌生、全新的。因此,教师会发现小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会提出各种问题和猜想,让教师手足无措。但为了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就不得已让学生尽快朝着预设去猜想,如果教师在上课前毫无准备,这种引导就会变成生拉硬拽,最终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限制或打断学生的开放性猜想的现状就是教师在“猜想”环节上存在的误区,

比如笔者在上《水珠从哪里来》这一课时,学生有以下猜想。

生1:“水珠是烧杯中的冷气变成的。”

生2:“水珠是烧杯里的水变成的。”

生3:“水珠是冰融化时形成的。”

生4:“水珠是热气和冷气相遇形成的。”

到这里笔者很着急,因为他们并没有按着预设来。但是笔者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机会,能够了解学生在猜想时的思维方式。因此,笔者利用了这个机会继续提问。

师:“我们想一想,现在在烧杯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在自然界中,水有三种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形态的水我们现在能在烧杯附近找到吗?”

生:“固态的是冰,液态的是冰融化成的水,气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师:“没错。只有这三种状态的水才有可能变成小水珠黏在杯壁上,也就是说,小水珠的来源只可能来自烧杯中的冰块、烧杯中的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那么刚才谁猜到了?”

生5:“生2猜到了,但是烧杯里的水不可能跑到烧杯外面去,烧杯不渗水。”

师:“你怎么知道不渗呢?你还没有用实验验证呢。”

生5:“烧杯是玻璃做的,如果渗水不就漏了吗?”

实际上,笔者特别想引出让学生猜测水珠可能是由杯子里的水和冰块从杯口蒸发后再跑到烧杯外壁去;杯子里的水从杯壁渗出到杯壁上这两种猜想。可是学生要么早己否定这两种猜想,不进行进一步的猜测,要么在猜想时把“水珠从哪里来”和“水珠形成的原因”两个问题混淆。

这样带着生硬目的去引导学生猜想,期望学生尽快达成目标,不断地限制和打断学生的猜想,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更加容易造成课堂偏离轨道,远离重心这是有些老师,包括笔者有时候会进入的误区。

2策略:创设情境,充分预设

要想让猜想环节变成活跃有趣的师生对话,保证一场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那就要采取一些策略了。

关于对学生猜想的引导,创设情境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可能在学生的认知中有很多种可能,但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他更能得出合理的猜想。比如,在学习《水和水蒸气》一课时,笔者给学生创设的情境是:小明发现晴天晒衣服比阴天干的快,夏天晒衣服又比冬天干得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思考,就能将温度与水的蒸发快慢联系起来:温度越高水蒸发得越快。

只有身临其境,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认知,才能激发出学生对问题的合理猜测,否则,学生可能为了迎合课堂气氛,做出比较夸张的不合理猜测,使得课堂陷入一种混乱。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猜测前帮助学生创造出符合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有据可依,这样的猜想才能顺应课堂教学的发展。如果有开放性的合理的猜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说清楚原因,甚至可以在课上和课后做进一步的研究。

3评价:鼓励和重视每个猜想

“猜想”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学生用他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展现大脑中的想法,不论是有还是无,也不论是对还是错,都是值得鼓励和重视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中,正是某些“不切实际”的猜想,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3.1猜想中“说不出”的已有认知

在科学实验中,“猜想”这一环节往往是在提出问题时就已经出现的。关于“水珠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孩子们没有提出“水珠可能是烧杯中的冰块融化的水从杯壁渗出”这个猜想。但教师不能强求,因为这是违背他们的已有经验的一一学生认为烧杯是不渗水的,水珠不可能从烧杯壁渗出。可见,学生不是不会猜想,而是早就有了猜想并排除。

作为教师,这种时候不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等待学生提出猜想冉去验证上,这样的引导太过牵强。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猜想时把想到的话都表达出来,这是整理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也能够直观地展现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对学生的表述了以评价。如遇到学生直接过滤这种“不可能”猜想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那么水珠有可能是从烧杯壁渗出来的吗?有办法验证吗?”这样就顺其自然地把重心移到实验的设计上。

3.2猜错比猜对更有趣

再比如研究磁铁能吸引哪些材料做成的物品时,学生会把每种物品可能的猜想结果罗列出来。有趣的是,当学生发现磁铁吸不住铜铝金银之类的物品时,他们是很诧异的。这个结果颠覆了学生的认知,他们可能本来认为,只要是金属都能被磁铁吸引。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就能得出结论:磁铁只能吸引铁做成的物品。在这种猜错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比猜对了更让学生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郭玉定.引导猜想扬起科学教学的风帆[J].名师在线,2019(7):59-60.

猜你喜欢

猜想科学思维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培养数学意识增强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重视科学实验课教学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探析
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研究
小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微探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