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发展方向(1)
2019-10-21樊艳玲杨凤梅
樊艳玲 杨凤梅
摘 要:近年来,三氯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件频频见诸于各个媒体端,成为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可见食物是维系和延续人类生命的必需品,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本文将围绕我国食品安全现状,针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展开论述。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食品检测;发展方向
食品安全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如何将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有毒、有害食物源扼杀在摇篮当中,已成为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食品种类的日渐增多,各式各样的食品贴上了华丽的检测合格外衣,堂而皇之的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殊不知,在华丽外表的背后却隐藏着重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如果不从食品安全检测源头抓起,食品安全毒瘤将越积越大。
1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
1.1 食品化学性危害
化学性危害是指食物受到天然有害物质与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而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较为常见的食品化学性危害主要包括: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农药与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的私自滥用、重金属残留、食品包装物危害以及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残留。食品的化学性危害轻者可以导致人体各项机能指标下降,严重还会危及生命。
1.2 微生物污染日渐突显
当前,我国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途径主要分为内源性污染以及外源性污染,内源性污染是由于动植物体内自带的微生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外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在加工、運输、食用过程中,由于外界自然气候因素或者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微生物污染源。尤其对于过期变质的食物来说,微生物滋生,极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比如变酸的食物当中含有假单抱菌、微球菌、乳酸杆菌,而变臭的食物当中则含有梭状芽抱杆菌、变形杆菌等,一旦人们食用过期食品,人的身体就会产生不适症状,甚至造成致命性伤害[1]。
1.3 农用化肥与农药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往往施加了大量的农药、化肥,以促进农作物的快速生长,进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但是,由于农药的施加剂量过大,当农作物成熟后,部分有害的化学物质会残留在农作物表面或者体内,导致农作物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而这两种化学物质是致癌的罪魁祸首,人们如果长期食用农药超标的食物,患癌的几率将大幅上升。此外,部分黑心商家为了牟取暴利,打开食品销路,在食物当中添加了大量的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物的口感与新鲜度,像当初的苏丹红、瘦肉精事件,使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深受其害。
2 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
2.1 化肥、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针对有化肥、农药残留的食物进行安全检测所采取的方法主要包括电子俘获检测器、荧光检测器、氮磷检测器以及火焰光度检测器。其中电子俘获检测器主要用于检测含有卤素以及多氯联苯的农药,属于灵敏度最高的气相色谱检测法,也是最早的选择性检测器,它能够检测卤代烃以及含有N、O、S元素的化合物,电子俘获检测器的缺陷是线性检测范围较小。
荧光检测器属于高压液相色谱仪中一种较为常用的选择性检测器,能够对荧光物质做出快速响应,而且检测灵敏度较高,最低检出限为10~12 μg/mL,通常适用于氨基甲酸酝类农药的衍生化检测。氮磷检测器主要检测氨基甲酸脂以及有机磷类农药,该检测器检测精准度与灵敏度极高,火焰光度检测器能够检测出含磷农药,其中含磷农药吸收检测器发射出的波长为526 nm的光,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为电信号,然后经微电流放大予以记录。火焰光度检测器的灵敏度能够达到几百库仑/克,对含磷农药的检出限可达10~12 g/s,是检测含磷农药的常用仪器[2]。
2.2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主要针对4种微生物细菌进行检测,即痢疾杆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以及空肠弯曲菌,该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检测时间差较短,而且易于操作。技术原理主要是将致病性微生物或者非致病性微生物从食物当中分离提取出来,然后参照沙门菌、志贺菌以及大肠埃希菌的标准进行观测分析,通过与标准值的比对,确定微生物致病因子。近年来,转基因食物盛行,而这种食物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常规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无法精准得出基因报告,而利用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判定出转基因食物的特性,进而得出确凿的食物安全性检测报告。
除以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外,还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技术、PCR技术、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以及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等。
3 结语
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倍受外界以及业内人士的普遍关注,是近几年大众媒体的热议话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食品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领域应充分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重视食品生产源头的检验检测,食品产、供、销链条的过程监管,食品安全现状的精准剖析,让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参考文献
[1]杨献珍.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检测的发展方向[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5):32-34.
[2]鄢兵华,袁勇,杜利利.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探讨[J].食品安全导刊,2019(1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