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下的高效课堂
2019-10-21李青
李青
摘 要: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久以来初中数学教师为追求学生分数而采取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切实的融入参与到初中数学课程中以及学生解决实际能力较差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素质教育在当今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要求教师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塑造出一个高效率的初中数学课堂,在这种要求下,初中课堂的数学小组合作模式应运而生。笔者结合自身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实践经验为例,浅析小组合作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率;小组合作
長期以来应试教育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授课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基于这种情况初中数学课程长久以来形式机械单一,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习兴趣的消亡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分散,知识在学生脑海的存活率不足一半,教学效率低下。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中注重对学生全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并提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要求,针对这一政策的推行,我校鼓励教师以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效率。在下文中,笔者结合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模式的教学经验来浅析小组合作模式在组建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一、小组合作提高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为了追求学生更高的分数,采用单一的机械讲解模式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传授,这导致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大面积流失,造成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厌倦心理,在课堂中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枯燥的独白上,学习效率低下的情况。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小组合作的趣味性成功的抓住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用计算器开方”是一节十分机械性的操作课程,在原本的教学中,只需要教师向学生进行几个简单又机械的操作演示,便可一带而过,这对于想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初中学生们无疑是一个打击其积极性的操作。笔者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吸取经验,改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对这节课程做了全新的诠释。在这堂课程中,笔者仅进行了简单的课程引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任务。在小组的活动时间里,学生在讨论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并人人动手参与了操作之中,这不仅改变了学生心中对初中数学课程总是枯燥的固有看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数学课程的距离,让他们看到数学也是人人可以参与其中的一门课程,小组合作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操作教学的同时,还从不同方面提高了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发挥带动作用
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服务于教学的,不论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都不应脱离教学的目的。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运用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应时刻发挥自身对学生教育的引导作用,防止和避免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变成散漫的、毫无目的的学生娱乐时间。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有选择的对小组成员进行组合,让学生与学生的碰撞发挥出正确的化学反应。
笔者在班级中应用的分组采取了两种组合模式,在课下的自我教学反思活动中,笔者对学生做出了因人而异的具体分析,根据个人实际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学习情况对学生安排出了最佳的结组——优差组合和互补组合。优差组合即指班级中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让成绩较好的带动学习较差的一起努力,教授学习能力较差同学适当的学习方法;互补组合则指学习内容出现略微偏差的同学之间结成组合,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如某一学生函数较弱但几何能力出色,另一个同学与之相反在几何方面略有不足但函数学习上成绩出色,二人结组就可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带动的目的。小组合作在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有选择的因材施教,才能排列出班级小组的最优解,发挥小组合作的带动作用。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初中数学教师在初中生的数学教育中,不能将教学目光放在表面的学习上,还应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看到,小组合作模式不仅仅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与他人的交流中培养了初中生各方面的素质。
在“三角形的尺规作图”一课中,笔者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作图任务,学生二人结组,在讨论的气氛中互相帮助彼此顺利的完成任务,笔者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一些做的快的小组还尽力帮助了其他小组解决困难。此次的小组合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班级凝聚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培养学生的社会属性和综合素质,有利于未来学生更好的步入社会,适应社会。
四、小组合作促成自主学习
在应试教育过分看重分数的情况下,初中数学课堂上大部分老师选择采取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符合初中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的要求,还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学习阶段的不断升高,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及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自主学能力也是当今教育形式对初中教师下达的隐藏任务。小组合作模式的运用,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味良药。
笔者依然就“用计算机开方”课程中的小组合作活动进行例证。教师在本次活动中起到的仅仅是引导作用,将本节课程学习的主体放在了学生小组内。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与互相补充,完成了当节课程的操作学习,这使学生初步以小组的形式发挥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教师便可以此为基础,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从小组收束到个人,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也可依据此案例,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从简单的操作合作开始,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复杂知识的培养。
数学是学生教育生涯中必须要面对的一门课程,它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握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合理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帮助初中生消除对数学课程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学习、社交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笔者利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只是一个笔者进行的教学示范,希望可以通过文章帮助广大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工作者从中获得经验,让小组合作更有效的融入进学校课堂。
参考文献:
{1}朴昌虎.浅谈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与应注意的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24(4):43-45.
{2}黄志梅.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与实践[C]//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