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心理学原理从根源上转化后进生

2019-10-21张晖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后进生

张晖

摘 要:转化后进生一直以来都是班主任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心理学原理,以爱与期望为基础(皮格马利翁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转化规律(登门槛效应),以鼓励与赞美为学生提供持续前进的动力(赫洛克效应),如此持之以恒,一定能从根源上转化后进生,使之成为乐观自信、敢于挑战困难的人(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心理学原理;后进生;转化策略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相对滞后,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一般来说,每个班级都会有后进生,后进生对于班级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切实转化好后进生是班主任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如果能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巧妙利用心理学原理,那么后进生转化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育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心理学原理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的运用。

一、皮格马利翁效应——爱与期望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

人们从古希腊塞浦路斯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的故事中总结出了“皮格马利翁效应”: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笔者认为,产生这个奇迹的核心是爱。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问题上,亦是如此。一切教育的核心是爱,特别是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时间长,如果没有以对学生的深切的爱為基础,那么班主任工作就会成为真正的苦差事。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可是,教师也是普通人,去爱一个优生可能很容易,而要真正做到从心底里去爱一个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业成绩都不太理想的后进生,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理解与爱是最好的武器。当学生发现你对他的管束、教育不是因为他的行为给班级抹黑,不是因为他的成绩拖了班级的后腿,而仅仅是因为你期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的时候,后进生的表现可能会有所改变。

二、登门槛效应——循序渐进是后进生转化的规律

所谓“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一个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学生有转变的愿望,也想像其他学生一样,不违反纪律,不拖欠作业,可是很难做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年累月积累下来的不良行为习惯、知识结构的缺陷,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或是弥补的。如果此时教师的要求过高,学生很有可能因为达不到教师的要求而产生习得性无助,甚至否定自己,失去上进的信心与动力。教师不妨把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知识结构的缺陷,比作那一级一级的门槛,然后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给不同素质、不同能力层次的后进生制定不同层次的、具体的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获得成功的喜悦,有足够的信心去登上下一级台阶。

三、赫洛克效应——鼓励和赞美是后进生转化的动力

心理学家、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表示:“人类性情中最强烈的渴望就是受到他人认同。”有时候,简单的一句赞美,可以让人产生无穷的潜力,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赞美的语言犹如魔术师的魔法棒,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当面对恶劣的人与事,责备与批评只会增加对方的怨恨与不满。尝试使用赞美的语言,也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是“赫洛克效应”的宗旨。

很多教师都知道鼓励和赞美的重要性,也都积极地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可是很多时候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教师在鼓励、赞美学生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情感要真挚

每个人都喜欢赞美,但是并不是所有赞美都能让人愉悦,只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美才能起到让人愉悦的作用。那些虚假的、言不由衷的赞美甚至还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反感。

2. 时机要恰当

恰到好处的表扬,既能鼓励个别,又能带动全班。曾经有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居然完成了一道大多数学生都做错的阅读题,在评卷时,笔者当场拿着这位学生的试卷放在投影仪上,让大家齐读他的答案,并说说他的答案好在哪里。在总结时,笔者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思考与认真作答。这一次的表扬不仅让这个学生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而且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学生明白了在学习上只要善于思考、认真作答,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3. 针对性要强

笔者在听课的时候,常常看到有些班级会以整齐划一的掌声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看似很热闹,可是这种形式化的鼓励真的会有用吗?教师不如在学生的字写得漂亮的时候说一句“你的字真漂亮”;在学生某道题答得好的时候让学生跟大家分享思考的过程;在学生某次作文写得好的时候把其中的精彩部分读给大家听;在学生负责班级卫生认真负责的时候说“你做卫生的这段时间,老师一点也不用操心呢”。针对具体事情、具体优点的针对性很强的表扬,更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后进生在完善自我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反复,出现波动,在这个时候,教师真挚的、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美,会转化为学生持续前进的动力,促使他们继续往上攀登。

四、自我效能感——乐观自信是后进生转化的方向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对自我效能感的定义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优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去面对、去解决,会集中精力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困难,并且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快乐。而后进生往往自我效能感低,他们长期处在失败的阴影中,导致他们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放弃,觉得自己不可能克服困难。教师如果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变得乐观自信,敢于面对困难,才能说是从根本上完成了后进生的转化。以笔者平时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增强后进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班杜拉理论认为,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个体自身学习的成败经验,教师不妨在教育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一次单元测验为例,按照惯例,笔者一般是表扬前十名或是进步较大的同学。为了给后进生多创造成功的机会,笔者对基础知识得分最高的前十名、阅读得分最高的前十名以及作文得分最高的前十名学生进行表扬与奖励。这样一来,即使是班里的后进生,只要某一方面表现优异就有可能得到奖励,大大增加了他们成功的机会。

2. 为后进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自我效能理论认为,学习者多观察与自己水平相当的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学生有榜样可学,笔者把整个班级的学生按照智力、学业、纪律等三个标准大体上分为四个小分队,然后每周进行评比,奖励每个小分队里表现突出的前三名学生,以此为他们树立切实可学的身边的榜样。

3. 教后进生学会正确的归因

自我效能理论任务、自我效能感影响到人们的归因模式。在寻求问题的解决之策时,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自身努力不足,自我效能感低者则易归为自身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作内在的、可控的归因,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调节自己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降低对未来的期望,从而提高后进生在学习上的自我效能感。

总而言之,教师在后进生转化的过程中,应该巧妙地利用心理学原理,以爱为基础,遵循循序渐进的转化规律,以鼓励与赞美为学生提供持续前进的动力。如此持之以恒,一定能从根源上转化后进生,使之成为乐观自信、敢于挑战困难的人。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后进生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德育方式思考
浅谈转变“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四个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