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10-21王骏飞许萍那丽
王骏飞 许萍 那丽
摘 要:如今世界已经全面地迈向第四次工业化革命,中国想要在这一次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则需要有强大的人才储备作为驱动力。针对于目前的信息化技术发展情况,我国的人才培养也应当根据时代和技术的变化有新的结构性调整。文章将具体分析地方的本科高校如何在新工科人才培养方面进行革新,并从学校的管理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和人才管理等方面详细探究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关键词:本科高校;新工科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163-03
Abstract: Now that the world has fully advanced to the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ina wants to gain an advantage in this competition, and it needs a strong talent reserve as a driving forc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s talent training should also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and technology. This paper will specifically analyze how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novate in the cultivation of new subject talents, and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detail from the aspects of school management mode, curriculum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actitioners, teachers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Keywords: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subject talents; talent training mode
引言
如今的社会经济中对于云计算物联网等等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都依据着高新技术在不断的改革和發展。这样产生了大量的新技术岗位人员的空缺,对这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我国的高校教育应当随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加入更多结合社会实际的新要素,使得人才培养迈向与社会需求联系更加紧密的道路上。教育不仅应当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当结合技术的具体应用,使得高校为社会传输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一、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一)理论基础
对于新技术的研发而言,最基础的理论知识是建造新理念新方案的基石。对于我国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查,学生应当在全面具备了相应领域的基础理论之后再来进入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发。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十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理论知识需要着重强调,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在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打造出来。这要求我国的高校教育,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专业课程评价和结业体系。不应当出现在专业课堂上,课堂纪律不严,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不严加管束的现象,专业课程的打分和最终的合格评判应当以严格的标准进行。
(二)结合实际应用
如今的社会中,各类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由此激发出了大量的新的产业和需求。技术的革新需要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设计和开发,因此在理论课堂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对于社会上各类技术的应用和现状有一定的了解。结合了实际的社会需求和发展需要,学生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才会有很好的方向。
对人才的培养而言,对于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一意识需要在学生的学习阶段就进行培养,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结构的构造中同时嵌入对于实际生活的关照和理解。教师在课程设计当中,应当对理论知识在实际应用当中的作用做更好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一重要的过程。目前我国需要对基础科学理论研究的大力投入,同时也应当注重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校园里有重点的课程。在新工科学科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作大量的指导和投入。高校得以培养出源源不断的应用型人才,将学术界取得的理论成果与社会上的实际要求相结合。
二、新工科的含义
(一)培养新素质
新工科的“新”在于对于学生的素质的新培养方案,在这一新的培养方案实施过程当中,对于以往传统工科教育中的优点需要进行传承,这也需要引入新的培养概念。对于理科的原理性知识,需要进行继续深化培养和探究,使传统的理科教育得到延续。同时在人才的培养中,还需要加入更多的人文素养教育,这是因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当中,人们的需求走向了多元化,人们对于各类技术产品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满足生活中的物质需要,还提出了更高的精神层面以及审美层面的需求。因此在进行技术的应用当中要更加关注人的需求,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一切的设计需要以满足人的各类要求为出发点。
以往传统的工科学科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其应用价值不显著,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但是进入新时代,变革环境之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全方面都有所提高。各类技术的设计和发明,不仅仅要能够实现巨大的利益,还需要对于社会可持续、长久和绿色发展提供助益,因此对于学生的环保意识需要在课堂当中进行强调和塑造。
(二)新教学内容
面对目前社会上各类技术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工科教学的教学内容和大纲也应当有相应的更新,教材理论体系中应当加入与目前的技术发展联系最紧密的最新理论,而且在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加入更多的应用创新培养环节。对于目前最新的物流体系,加入了无人机物流的新技术。对此相应的学科应该根据最新的技术成果加以分析和应用研究,让学生对最新的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学会批判性的去分析目前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问题为导向去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指出现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着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
对于课程的组成结构也应当进行更好的优化,以往的教程体系中,对于实践性的课程重视程度不够,在所有课程中所占的比重以及课时的时长都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新需求。我们应当对此课程系统进行调整,建立更加立体更加全面的教学课程模式,引导学生在应用实际中进行更多的实践。
教学的方法,也应当开展更加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应用专业社团组织的教学模式,使得拥有同一兴趣爱好的学生,组建成一个社团小队伍,学生可以安排时间在一起进行更多专业学术知识的探讨,也可以申请参加更多的科技创新大赛,大赛的参与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更多的讨论和交流,对于竞赛结果的重视也能够鞭策学生做更多的资料收集、知识学习以及探索创新。在这样的专业社团当中,教师也应当担任相应的职责,对于学生日常活动的组织进行指导,学生有疑难问题时,可以随时的联系教师进行咨询。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一)明确办学学位
对于专业应用人才的培养需要对其专业方向做更好的明确,在学科设置以及学位的设置上明确其办学目标。目前市场上由于新技术的出现,产生大量的新技术专业人才的空缺。学校应当对于学校的学位和学科设置进行调整,对于这些新兴的产业和技术人员的空缺设置相应的专业学位。以专业化的教学和指导为社会提供专业性的人才,以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人才培养,能够使得教学的成果更加的科学和高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学校应当更多的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空间,让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学校对于企业的人才输送和培养,也使得企业的内部竞争力得到了提升,有助于企业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占据更多的优势。
(二)构建多科性学科专业群
在新工科的课程建设当中,需要对与之相关联的各个学科进行融合。整个技术发展已经出现了多学科化的现象,学科领域出现交叉,高校的培养计划中就应当对相互有交叉融合的学科进行学科群的结构化调整。学科之间的教学资源可以流通和共同使用,帮助学生培养出跨学科的思维模式,遇见问题时能够通过多学科的手段来进行解决,扩大了学生的学科视野。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时,各学科之间的器材也应当做到分享和共同使用,有效的提高资源的使用率。
(三)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对于各类专業课程的安排和学分占比,应当作出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应用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当更多地借鉴最新的技术手段,采取更加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学生目前已经十分熟悉微信公众号、微课等等学习平台的使用,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来进行课程的讲解和发布,利用这一些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自主的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巩固复习,也更加符合目前学生学习的模式。利用视频模式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投入注意力和更好的进行自我的学习规划。
在课堂中进行授课时,教师也应当多利用多媒体的课件来提高课堂效果。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使得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更加直观化的手法,使得专业知识的讲解更利于学生吸收。教师应当多使用与课程主题相关的互联网资源,这样可以扩展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认识,这也能够使得教师言传身教的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自主的知识挖掘和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阶段都是一个很好的指导,是让学生养成利用技术手段来主动寻求解决方案的习惯的一个重要方法。
(四)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模式下的地方高校工科教学方式不足以满足现有工科人才培养目标,课堂上的理论知识讲解贫乏不生动,学生无法得知实际利用的情况,不可能做出创新之举。即使学校教师进行教学方式改革,有能力在实验室里实践教学,那也是很有限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实际利用方面则有所欠缺,因此,对于实践教学这一块,不妨联系相关企业,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亲手操作的机会,落实以毕业为核心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只有深入了解每个知识的实际应用,学生才能很好地被激发出创新的能力和灵感。可以定期带学生去企业参观或是实践教学,让学生真实了解操作设备,增加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也可以让他们自己解决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此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创新求知的想法,也让他们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模式有了更具体的思考,提前适应熟悉工作操作,增添信心。另外,加深校企合作也为学生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很好的平台,对企业本身而言也是提前培养优良人才,引入创新技术,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技术,实现双赢。
(五)改进师资队伍
要想提高工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师的引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能力。而如今地方高校师资薄弱,招收老师门槛低,一般都是处于基础教学线上的本校博士,教师自身也并未有过实践经历,大多数只是成天埋头研究室实验室,导致教学方面偏重理论。改进师资队伍是很有必要的,学校应该大力引进相关人才,开设更多与工科相关的非专业课程,让学生在大学课堂上对其他知识,比如相关的其他专业、有交叉的其他学科,或是单独一门课程中研究较为深刻的方面,也可以通过开设线上课堂,引进国内外高质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课程。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媒体融合等新型宣传手段,给学生普及专业知识、历史、背景等,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社会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新工科教育不仅仅只是教授工科理论知识,也要在知识传授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个知识点在未来发展状况、目前利用率和实用性优缺点。也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科研的研究文献和现今成果,激励学生对这方面科研的创新,这样才能多角度开拓在校工科生的视野,使他们的创新方向、创新想法在最大程度上细致化,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也能很好地促进课堂理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