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2019-10-21杨冠雄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杨冠雄

摘 要:语文是高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知识的系统性研究,对于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双向发展来说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中语文课堂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重大,通过教材内容的补充、教学方法的创新、引导方向的调整,鼓励学生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更利于高中教育事业长远规划进程的不断加快。本文具体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希望能够培养出大批高素质、全能型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策略研究

引言:

悠久的、丰富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学习,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语文教学工作就能够走向更大的成功。我们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根据实际情况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另外组织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使学生获取到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后,可以积累丰富经验,可以开阔想象空间,努力奋斗后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针对高中语文课上的传统文化教育,笔者特意阐述了几点不同的看法,建议其他教师也转化一下教学思路。

一、古诗词中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古诗词就是最大载体。高中语文课上古诗词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针对学生自主分析、独立思考、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们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任务。通过解决重点难点,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接触伦理道德,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精神品质,最终优化了学习效果,认知水平明显提升[1]。新时期,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必须分析教学内容,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探究古诗词中的思想,借此丰富他们个人的文化内涵。此外,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古诗词读者身份,让学生学会品味古诗词中的语言,探索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如讲解《论语》的时候,学生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儒家文化。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开始关注儒家文化中的诸多文学观点,国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也证明了其文化观点的正确性。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可以结合高中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感受论语的正确性。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可以引起许多学生的共鸣,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别人去做,自己有负面情绪,也不要发泄到别人身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一文化观点出发,找到一定的正反事例,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二、创造文化氛围提升情感

由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比较低,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能够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能够注重通过课堂文化氛围的创建,促使学生在氛围中进行情感的熏陶[2]。首先,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倾听和朗诵名家古诗词、文言文篇目,并且教师可以设置比赛项目。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利用图片和视频、动画等营造氛围。如,在《滕王阁序》教学时,教师首先对古代江南的三大名楼进行介绍,然后引出范仲淹、崔灏、王勃等名人对三大楼的歌颂和赞扬。然后,逐渐地引出王勃在滕王阁序写作时的处境,并介绍这一少年英才的生平,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诵读,体会到滕王阁序的文化魅力。最后,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能够注重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在良好的情景创造中,通过氛围唤起隐藏学生心目中的传统文化认可度和传统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三、巧妙渗透传统文化情怀

教师应将课本里面的知识有机提出来,选择不同种类的人文知识,如社会、政治等各种内容。教师在对教学内容及其设计相关方案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向学生详细描述某些人文知识,推动他们可以做到熟练掌握,深入研究,可以灵活地使用传统文化知识。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渗透民族思想、奉献精神等有关内容。如,在讲授《兰亭集序》这一课程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和文中描述有机的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渗透到山水之中,并深切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进而对作者的价值观等做好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相关教育人员还应当对文中描绘文人的具体情况引起重视,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内容:第一是即兴赋诗;第二是流觞曲水;第三是修禊之事等。学生还应当对书法文化做到熟练掌握,教师应当对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引起必要的重视,加大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力度,促使学生能够在语文素质方面有较大提升。

四、重视课外教学无限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仅仅依靠高中语文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充分利用课外教学,将中国传统文化拓展至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将其渗透至学生的内心[3]。首先,要充分利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词散文鉴赏》,这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古人的思想和艺术魅力,感受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提高驾驭文字的能力。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其他经典书籍,例如四大名著等,让学生养成阅读经典、积累传统文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同时,通过阅读充实自己的词汇量和素材库,为提高写作水平奠定基础。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之后,教師应当鼓励学生去阅读《红楼梦》全书,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曹雪芹对每个人物和景观的刻画,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的文化瑰宝,对当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社会文明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高中语文教育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同时教师也应该改革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调动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积极性,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环境的改善,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王新蕊,董丽萍,张明.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21(04):117-118.

[2]徐佳航.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探索[J].考试周刊,2018,30(12):229-230.

[3]孟祥新,何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07(02):45-46.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