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类型及策略研究
2019-10-21侯淑乔
侯淑乔
摘 要: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的规则学习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两种群体、两种组织方式对幼儿的规则学习进行实践考察,梳理出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类型和策略,分析出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基本特点,并提出相关的教育建议。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规则学习;幼儿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合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1]幼儿规则学习的内容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规范性,即它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遍及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的一日活动及其他社会实践中。二是适宜性,即规则必须符合3-6岁幼儿年龄特点、身体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符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实践水平、学习需求。本文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某公立园的30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及案例分析法,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两种群体(同龄群体和混龄群体)、两种组织方式(幼儿组织和教师组织)记录了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类型和策略,分析出幼儿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规则学习的现状与特点,并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一、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类型与分析
(一)民间体育游戏的规则类型
根据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结果,民间体育游戏的规则可划分为两类:本体规则与活动规则。本体规则即民间体育游戏自身的游戏规则,它是民间体育游戏自身的组成要素之一,是幼儿开展游戏必须遵守的规则。根据观察与分析,民间体育游戏的游戏规则可以划分为八类:肢体动作规则、语言示意规则、材料操作规则、防御保护规则、调适弹性规则、形象扮演规则、领地规则、方位规则。活动规则是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出现干扰行为或教师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行为与习惯所提出的规则。根据观察与分析,具体包括了安全规则、礼仪规则、惜物规则、卫生习惯规则和具体的活动规则。[2]
(二)幼儿规则学习类型的分析
1.不同年龄段幼儿规则学习类型的分析
(1)年龄越大的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熟练度越高
掌握游戏规则是幼儿顺利开展游戏的必需。民间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游戏,有大量的肢体动作规则以及材料操作规则,根据现场观察发现,相比小班幼儿,中、大班幼儿执行两类基本游戏规则的能力更强,所需的时间更短,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不断增强,并随着年龄增长不断提高,这和幼儿随着年龄增长,四肢动作和运动神经逐步得以完善是息息相关的。[3]年龄也是影响幼儿能否熟练掌握语言示意规则的重要因素,小班幼儿念童谣需要教师口头提示,做示范,时常出现断续、中止的情况,他们也不能很好地领会教师及同伴的语言指令,中、大班幼儿能够基本连贯、较完整地表达,大班幼儿语言示范的规范度较高,技巧性较强,配合度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幼儿的语言示意规则学习能力随年龄增长提高,与其年龄阶段思维发展与认知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4]
(2)年龄越大的幼儿对活动规则的学习更积极
教师在民间体育游戏中较重视对幼儿进行活动规则的指导,一方面,是因为活动规则不仅能维持游戏,它还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能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态度与生活习惯。另一方面,是幼儿在游戏中的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相对中、大班幼儿,小班幼儿较多出现违规现象,会插嘴、乱跑,经常采取推搡、抓人等方式对待游戏同伴,他们的违规行为以无意违规为主,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反复地提醒幼儿。
(3)年龄越大的幼儿规则学习类型的层次越高
幼儿对游戏规则的学习经历了一个先尝试、熟悉规则,在尝试、熟悉规则后逐步理解、运用规则的过程,相对其他游戏规则,调适弹性规则是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调整、产生的,建立在幼儿理解规则自身意义的基础上,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游戏规则。在大班“抢椅子”游戏中,幼儿采取“剪刀石头布”解决两名幼儿同时坐在凳子上的情况,并增加小裁判以维护游戏公平,大班幼儿运用调适弹性规则解决了实际的问题。
2.不同性别的幼儿规则学习类型的分析
(1)男童擅长运动操作类规则,女童擅长语言扮演类规则
相对女童,男童对运动操作类规则比较感兴趣,在重视力量、技巧的肢体运动规则方面表现比较好,操作材料比较熟练,擅用运动规则保护自己和团队成员,保护游戏领地不受对方侵犯。女女童在运动操作类规则方面相對弱于男生,所以在运动竞技游戏中优势不突出,但女童在语言扮演类规则方面表现积极,积极掌握语言示意规则、角色扮演规则,对两类规则的配合度较高。
(2)男童对冒险性规则积极性高,女童更关注保护性规则
男童在竞赛游戏中倾向选择冒险性的规则,比较激动,大力、快速地用沙包砸其他队员,拖住膝盖,涨红了脸“斗鸡”,女童尽量避免强度大、冒险性强的游戏及规则,回避或抗拒与男童进行对抗游戏,与同性进行游戏,保护自己和同伴不受伤害。男童在团体竞技游戏中,对内重视保护性规则,防御对方,保护队友,对外重视冒险性规则,对抗对方,争取胜利。
3.两种群体中幼儿规则学习类型的分析
(1)混龄群体中幼儿游戏规则学习的效果“两极化”
同龄群体是按照幼儿园年龄分班组成的游戏群体,混龄群体则打破年龄界限,将大、中、小班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混合组成游戏群体。同龄群体的幼儿游戏规则学习的时间、水平虽有个体差异,但整体区别不大,混龄群体的幼儿由于年龄、经验、能力等存在差距,游戏规则学习的效果表现出“好的很好,差的较差”的情况,出现“两极化”现象。
(2)混龄群体中幼儿活动规则学习的积极性提高
相比同龄群体,年龄小的幼儿在混龄群体中活动规则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小班幼儿喜欢亲近中、大班幼儿,喜欢和他们一起玩,看到大班幼儿都能听从老师的要求,不打人,不插嘴,不乱走,认认真真地玩游戏,就去模仿哥哥姐姐们的行为,小班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很多,违规行为也相对减少了。
二、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策略与分析
(一)幼儿规则学习的策略
根据观察与案例分析结果,民间体育游戏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策略可被划分为正效学习策略和负效学习策略两类,包括:集体遵从、集体赞同、集体制定、集体判定、个别领导、个别评判、协商、提议、服从、提醒、建议、指导示范、解释说明、告状、抵抗、放弃等16种。[5]
(二)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分析
1.不同年龄段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分析
(1)年龄越大的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灵活度越高
小班幼儿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集体遵从及赞同规则,但他们难以主动观察同伴是否遵守规则,不会评判同伴的规则行为。中班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评判能力,但在协商及提议规则上欠缺方法和技巧,大班幼儿会出现一些具有个人威信的小领导,组织、带领其他小朋友运用规则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运用规则协调、化解矛盾,更高效地达成集体共识和游戏目的。
(2)年龄越大的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自主性越强
年龄越小的幼儿,他们的规则行为较多地受到教师的影响,如果教师不及时介入,幼儿很容易破坏自己先前遵守的规则,不能对自身行为负责。到了大班阶段,幼儿基本能够根据游戏情况采取适合的规则策略以应对不同需要,他们也会主动向教师提出建议,例如:“不能动的时间太长了,大家都不动的时间要短一些会更好”,只要认为自己的建议是合理的,符合集体的要求且能够被集体接受,大班幼儿会坚持自己的请求,不轻易受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3)年龄越大的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成熟度越高
中班幼儿对规则技巧和方法的掌握还不是很成熟,有幼儿会采取提议、告状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但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得到同伴采纳或接受会采取辱骂等方式表达不满,甚至引发身体攻击行为,大班幼儿虽然也会出现游戏意见不一致的行为,但同伴会尝试沟通、协商,及时请教师来解决游戏矛盾,更为成熟、理智地处理冲突和矛盾。
2.不同性别的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分析
(1)男童更注重独立的策略,女童更注重依从的策略
男童在游戏中更注重独立的策略,男童更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个人对规则的看法,男童更易于成为集体中的小领导。女童倾向于跟随集体的意见,她们有自己对于规则的决策和判断,但更容易受到团队和集体的影响,倾向于跟从集体的意见执行规则。
(2)男童更注重竞争性策略,女童更注重合作性策略
相对女童,男童在集体中判定、提议及制定规则时更重视游戏的目标性,即在意游戏的结果和输赢,通过集体协商、判定规则,为赢得竞争找寻机遇、筹码。女童也会主动参与集体对规则的商讨和判定,在团体成员遇到困难时会质疑规则的公平和合理性,通过规则实现团体的互助、合作。
3.两种群体中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分析
(1)同龄群体中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团体性”
同龄群体的幼儿接触的时间多,相互比较了解,除游戏能力、水平外,幼儿还倾向于选择兴趣、爱好相当的同伴一起游戏,形成具有相融性的游戏团体,有幼儿会因为无法和自己喜爱的同伴在一个游戏团队,出现不适应甚至不配合游戏的情况,还会影响到幼儿在集体游戏中对待和执行规则的态度、方式,团体是影响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
(2)混龄群体中幼儿规则学习的策略具有“等级性”
混龄群体中的幼儿由于年龄、经验、学习水平的区别较大,他们规则学习的策略表现出一定的“等级性”。小班幼儿由于好模仿、好跟从,会自发地接受中、大班幼儿的规则指导。中班会观察并学习大班幼儿较为成熟、理智的规则策略,听从并协助协助大班幼儿,大班幼儿运用规则策略带领集体游戏,维持游戏秩序。
4.两种组织方式中幼儿规则学习策略的分析
(1)教师组织的游戏中幼儿以正效的规则学习策略为主
在教师组织的游戏中,幼儿会较多地接受到教师关于规则的提醒、点拨,对幼儿出现的违规行为及困难及时指导,因此,幼儿主要表现出正效的规则学习策略,能够遵守规则,练习规则的效率较高,但偶尔会出现幼儿迫于集体压力和教师权威而服从规则的情况。总体而言,幼儿较少出现消极、负面的学习行为。
(2)幼儿组织的游戏中幼儿的负效规则学习策略增多
在幼儿组织的游戏中,由于教师对幼儿的规则示范、提示大大减少,不介入幼儿的规则冲突,幼儿较多地发生抵抗规则的行为,发泄对规则的不满、愤怒,虽然有部分幼儿采取告状、提醒等方式告知同伴遵守规则,但由于意见不被采纳、肯定,部分幼儿会引发新的抵抗行为,甚至放弃原有规则,不愿意再遵守规则。
三、教育建议
(一)加强教师的规则指导
教师的规则指导主要包括教师对幼儿的规则示范、提示及规则冲突的介入。幼儿的规则学习离不开教师的规则指导,教师加强自身的规则指导包括:1.提升规则指导理念。教师是幼儿规则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应以幼儿发展的视角助推幼儿的规则学习,而不应以专家、权威自居。2.优化规则指导方法。教师的示范要精炼、准确,规则提示要讲究时间、次数,照顧幼儿的实际需求,注意过犹不及,可以巧用榜样,引发提问等方式让幼儿自己化解规则冲突,让幼儿自己思考,自主做主。3.反思自身的规则指导。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规则指导行为,通过实践、观察、记录、研究等提高自身指导水平,完善自身教育能力。
(二)尊重幼儿的规则学习水平
幼儿的规则学习水平受年龄、性别、群体、组织方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规律。要尊重幼儿实际的学习水平和现实差异,基于幼儿现实的水平进行教育,不能凌节而施、不顾实际。除了幼儿同龄段的差异教学,还要重视混龄游戏的作用,发挥年龄段差异互促的作用,要肯定男童和女童各自擅长的规则领域,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对于大龄段幼儿,要适当放手,允许他们自己组织游戏,给予他们规则学习的自主权,发挥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发适宜的民间体育游戏
合适的民间体育游戏可激发、促进幼儿的规则学习。可根据民间体育游戏的规则类型,厘清其教育意义,将活动规则的学习与游戏规则学习有效衔接、联系起来,将其拓展、延伸到幼儿一日生活中的规则学习中,在传统民间体育游戏及幼儿园改编、创编游戏的基础上,开发更多适宜幼儿规则学习的民间体育游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提高幼儿规则学习的主动性、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郑三元.规则的意义与儿童规则教育新思维[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9):45
[2]高志娟.3-6岁幼儿违规行为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4):19-22
[3]曹中平.民间体育游戏应用于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1):35-37
基金项目:2018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规则学习的研究》(项目编号:18C169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