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幼儿民间体育游戏兴趣

2015-07-06金冬婷

新课程·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兴趣价值

金冬婷

摘 要:当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引进了一些新型的运动器械,在各类运动中,老师们大都带着孩子玩现成的运动器械,民间体育游戏则鲜有涉及。民间体育游戏除了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外,还蕴含着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具有育人的价值。所以教师可以挖掘一些孩子可玩也喜欢玩的民间体育游戏,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幼儿参与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民间体育游戏;兴趣;价值

民间体育游戏是指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语称“玩耍”,是民俗中最常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娱乐活动。它具有浓郁的民间地方特色,是民间创编的,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不断积累的;它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广泛流传,有一定的运动量,能强身健体、开发智力、丰富生活、体验快乐,深受劳动人民喜爱。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一个人去认识事物、探求事物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和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起源于人类寻求快乐的本能,它是一种无形的动力,是促使我们在某一领域追求成功的驱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呢?只有让幼儿喜欢参与到民间游戏中来,才能促使幼儿在运动能力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著名教育研究专家李世正曾在他的书中这样写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只要父母善于发掘,精心培养,善加引导,多多支持,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毕加索,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爱因斯坦,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莫扎特。总之,只要有兴趣,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芒!”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兴趣呢?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积累了一些做法,也有一些感悟:

一、关注价值,梳理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民间体育游戏

民间体育游戏渗透着不同的运动价值和德育价值。但哪些民间体育游戏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玩呢?对此我们基于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通过实践分析,梳理出了比较适宜各年龄段幼儿玩耍的民间体育游戏。

如,小班幼儿喜欢生动形象的动物角色,好模仿,但动作发展还比较单一,小肌肉发育相对较迟,于是我们老师选择了较为简单的“我是一个木头人”“笃笃笃,卖糖粥”“捉迷藏”等游戏。在“我是木头人”游戏中,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电视卡通人物“黑猫警长”来抓动的人。而这些动的人可以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使游戏变得更加生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而“笃笃笃,卖糖粥”游戏中,孩子们扮演“小花狗”这一角色,一声声清脆而又爽朗的叫声,表现出了孩子们对这一游戏的热情。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民间游戏的运动价值可以略低一些。而德育价值则是初步培养他们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中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于萌发期,在活动中他们开始学会交往,我们则选择了一些具有合作意识的民间游戏——“跳房子”“石头、剪子、布”等。在“跳房子”游戏中,有着不同的玩法。从简单的一人跳房子到分组进行跳房子再到同一时间内看哪一组跳房子的速度最快,快的一组就夺得红旗获胜。其实,“跳房子”还可以有许多的合作方式来玩。中班民间游戏的运动价值在于让更多的幼儿想出更多的民间玩法。而德育价值要比小班幼儿要求高了,即培养民间游戏兴趣的同时,逐步建立幼儿的合作交往意识。

大班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形成,而大班后期的孩子们特别喜欢有规则的游戏,如体育游戏。我们则选择了一些有较强规则意识的民间游戏——“炒黄豆”“写王字”等。在民间游戏“炒黄豆”中,游戏规则:两人相对而立,手牵手,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向左右协调摆手。儿歌念到“翻跟斗”时,两人举起一侧的手臂共同钻过翻转身体180度,成背对背;继续念儿歌,再翻转成面对面。游戏反复进行。这个游戏刚开始还挺受大班孩子的喜欢。但是久而久之,他们也失去了以往强烈的兴趣。如果老师在实践中从刚开始两人玩变成三至十人玩,就会让他们产生对“炒黄豆”这一民间游戏的浓厚兴趣。在运动价值上,此游戏可锻炼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而德育价值上来说,因为此游戏不仅仅是通过与同伴一起来合作进行的一场游戏,而且如果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幼儿参与游戏的话,还能让幼儿知道要有秩序感,幼儿在游戏前就要商量好依次钻的顺序和位置,即谁先钻,从哪里钻,才能顺利完成此游戏。所以,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要比中班要求更高了,就是在德育价值上培养幼儿如何用更好的方式来合作,真正体验人与人相互协作的重要和快乐。

二、巧用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

1.收集配有童谣的民间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如,在玩“卖糖粥”游戏时,孩子用上海方言念歌谣:“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吃子侬个肉,还子侬个壳。张家老伯伯,勒了哇?勒了嘿。问侬讨只小花狗。”在幼儿学做小狗“汪汪汪”叫的过程中,因为是用自己的方言来玩此游戏,所以他们都非常感兴趣。其中的“笃笃笃”这句话记忆得特别深刻,他们还会自然地先做敲门动作来表演这个游戏,灵活运用于游戏之中,使幼儿更加喜欢这个民间游戏。

又如,在玩“编花篮”的游戏时,简单而又有童趣的儿歌很吸引幼儿:“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花篮。”朗朗上口,易记易念,边念边玩,其乐无穷。

这些配有韵味十足的童谣的民间游戏,更能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因此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表现得很开心,渐渐地他们由被动变得主动起来,民间游戏也因此百玩不厌。

2.运用生动形象、鼓励性的语言来支持民间游戏的开展

教师作为游戏过程中的指导者和观察者,在游戏存在问题的时候,教师应用生动形象、鼓励的语言来对幼儿进行游戏的鼓励、帮助和推进,更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生动形象的语言

我们在开展民间游戏中,总是离不开生动形象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能促使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对活动保持兴趣。如,在“老狼,老狼,几点了”的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做着小兔子的动作,不知道怎么玩时,在民间游戏开展不下去的情况下,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小兔子们,今天跟妈妈一起去采蘑菇咯”,幼儿们就跟着老师边做着小白兔的动作,嘴里边念着“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突然有一只狼蹿了出来,我用生动的表情和动作,连忙通知小兔子们:“小心有大灰狼来了,快跟着妈妈回家。”当他们玩累了的时候,我便说:“小兔子肚子饿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会吧,一起吃蘑菇吧。”这样一说,幼儿们纷纷坐在了草地上,同时,幼儿们能积极地休息来调节运动量。正是有了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使之在整个活动中兴趣高涨,积极参与。

(2)鼓励性的语言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包括我们的孩子。因此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教师运用鼓励性语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使幼儿更为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并维持对活动兴趣的持久性。如,“炒黄豆”中,当一组小朋友翻过时,我马上给予鼓励和肯定:“你们真棒”;当幼儿翻不过时,我会鼓励说:“没关系,再试一下。”我边说边帮助他们翻,当他们翻过时,我跷起大拇指说:“我知道你们会行的。”这样一鼓励,幼儿非常开心,翻了还想翻,当孩子走到教室里去时,还会积极地做此游戏。由此可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鼓励性语言在活动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更能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三、将民间游戏新颖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民间游戏“我是一个木头人”,游戏规则是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自由走动,请一位幼儿当小警察,当念到“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时,幼儿都必须保持不动不笑,就想象自己是一块木头,连眼睛都不能眨。如果有一个人动或者是笑了,就算失败,游戏重新开始。刚开始幼儿很喜欢此民间游戏,但是玩多了,许多孩子就不感兴趣了,让他们玩也玩不起来了。为了能使幼儿增强对这个民间游戏的兴趣,我们将最后一句儿歌改编成“还有一个只许笑”,这样一来,孩子们更加喜欢做这个游戏了。在拟改编完善的内容后,不仅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而且更有效地使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又如,在我们改编的小班民间游戏“编花篮”中,我们把原先复杂的动作改成小班幼儿容易学习的几个动作,“蹲下、站起来”,或者是“转圈、弯腰、跳跳跳、拍手、跺脚”等等不同的肢体动作,来锻炼他们的思维反应能力。这样的新游戏方式,更有利于幼儿对民间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简单而又新颖的民间游戏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将民间游戏情节化,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选择民间游戏内容上,通常幼儿有自己的角色扮演,富有生动的情节性,这样更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而且能更好地使幼儿进入游戏,并喜欢做民间体育游戏。

如,民间游戏“贴墙”,我们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展开,给孩子讲述故事:今天,我们小兔子要跟兔妈妈采蘑菇,但是在采蘑菇的路上,会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小兔们,听好,一定要跟紧妈妈,如果有危险,一定要贴紧墙,因为墙上有很多开关是对付“坏蛋”的。请一位幼儿头戴“老狼”的头饰,扮演“老狼”,其余幼儿扮演“小兔”,当老狼说道:“我来了”,“小兔们”就赶快往“安全地方”躲避。幼儿被富有故事情节的游戏所吸引,一下子投入了游戏情节,在此民间游戏中,老师还扮演“兔妈妈”来营救出自己的孩子。由于此情节非常吸引孩子,虽然游戏进行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幼儿百做不厌。

又如,民间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请一位幼儿头戴“老狼”头饰,其余幼儿当“小羊”,“小羊”一遍又一遍地问道:“老狼,老狼几点了”,当老狼说到“十二点”就开始抓羊了,只要“小羊”蹲下了,就说明在那里藏有地雷,就不能抓羊了。他们在此游戏中也非常投入,特别是在“蹲下”的那一刹那,小羊们露出非常得意的模样。

选择有情节的民间体育游戏,让幼儿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这能使游戏变得更生动,更易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五、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支持民间游戏的开展

除此以外,幼儿的能力、兴趣、性格等方面均有差异,所以总会有能力差、对活动不感兴趣、自卑、内向、孤僻的幼儿。《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教育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中,我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于这些幼儿,我总是多关注个别幼儿,耐心开导。如,我班有位小男孩,他很孤僻,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每次玩游戏时总是低着头站在一旁不参与,我在做游戏时总是拉着他的手与我扮演同一角色,让他感到有安全感,从中还让他起到一种带头的作用。这样一来,他从不愿变为愿意积极地参与到每一次活动中。所以说,老师的鼓励话语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活动。我们要多关注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

只要教师善于发掘出符合各年龄段的民间游戏,发掘出既具有运动价值又具有德育价值的民间游戏,通过精心培养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通过生动形象而又鼓励性的语言善加引导来支持民间游戏的开展,任何一个孩子都会喜欢运动,最终促进孩子提高思想品德素质。

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深切地感受到:民间体育游戏,蕴含着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它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应该继承民族传统文化,让我们的孩子对民间体育游戏有所认识和感悟,使它真正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伴侣。

参考文献:

李世正.兴趣决定孩子的能力[M].朝华出版社,2010-01.

猜你喜欢

民间体育游戏兴趣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本土民间幼儿体育游戏课程构建与实践
从源流与发展看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定位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