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流派
2019-10-21李文
摘要:现代进化论是高考热点,进化论主要观点及流派很重要。
关键词:种群;自然选择;骤变论
一、现代生物进化论主要观点:
1、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生物进化的解释
生物进化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突变是基因库发生变化的原因,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迁移、遗传漂变、选择能引起基因平衡的偏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出现交配障碍,生殖隔离断绝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新物种形成。
二、主要流派及主要内容:
1、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
(1) 生物由古老生物进化而来的;
(2) 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
(3) 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
进步意义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学者,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使人们认识到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局限性
①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
②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因此具有局限性。实际上环境的变化如果未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就不会使生物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①过度繁殖,自然选择理论的基本条件。
②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动力、方式和手段。
③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微小的有利变异在后代中得到积累和加强,从而形成生物新类型。
④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结果。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历史贡献
①合理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变异、自然选择和遗传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②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的原因。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③科学地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局限性
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达尔文对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在物种形成的问题上,达尔文强调了物种形成过程中的渐变方式,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的现象;不能科学地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对遗传和变异起作用。
3、现代达尔文主义(现代综合进化论):
现代综合进化论彻底否定获得性状的遗传,强调进化的渐进性,认为进化是群体而不是个体的现象,并重新肯定了自然选择的压倒一切的重要性,继承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学说。
4、新达尔文主义
强调自然选择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他的看法被后人称为“新达尔文主义”
5、分子进化中性学说:
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中性突变是指这种突变对生物体的生存既没有好处,也没有害处。就是说,对生物的生殖力和生活力,即适合度没有影响。因而自然选择对他们不起作用。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6、骤变论:
有人认为物种的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而是物种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提出者H. de Vires认为突变是不连续的变异,并能直接产生新种,不必像达尔文所说的需要由危险的变异逐渐积累。现代的骤变论者利用化石研究发现,在进化史上,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进化较为沉默的时期,新种的化石很少;有时大量的物种化石集中出现在较短的地质年代,如寒武纪大爆发
7、间断平衡論:
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种群长期稳定与迅速形成新种交替出现的过程。自然界中存在许多物种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的现象。间断平衡论是20 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用来解释古生物进化中的明显的不连续性和跳跃性,认为基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种以下的渐进进化模式,即线系渐变模式,不能解释种以上的分类单元的起源,反对“现代达尔文主义”的“唯渐进进化”观点。
参考文献:
《进化生物学》,沈银柱,黄占景,高等教育出版社
《完全图解达尔文进化论》,杨静,南海出版社
作者:李文(1978.04.16),男,山东省泰安市肥城一中,中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