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认知脑动力 学习更具成就感
2019-10-21刘畅
刘畅
摘要:认知和情感的连接是教学艺术的核心。在认知的过程中,如果大脑挑战成功、满足了期待,就会发出自我奖赏的行为,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形成认知时激发出脑动力呢?本文将从“创建微妙连接”;“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认知的脑动力;悬念;认知冲突;微妙联接
脑科学研究表明,在认知的过程中,大脑运转的动力依赖一套良性循环的机制。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脑喜欢适度的挑战,但是要遵循两个前提:1、一定要有期待感。2、一定要能成功。如果在学习中,挑战成功,满足了期待,大脑会发出自我奖赏: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著名神经科学家保罗·麦克莱恩曾说过:“无情感,不认知”。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出认知的情感动力,学得更轻松快樂?笔者将用多个例子针对“创建微妙连接”、“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这三种策略进行阐述。
一、创建微妙联接
大脑喜欢自行从信息中发现关联,抽取信息中的模式,从而产生成就感。联接越微妙,关系越突显,理解越深刻,大脑越自赏。所以教师就要设法让新知识与别的有趣的事物之间创建微妙联接,从而让学生产生认知的情感动力。
例如: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笔者改变传统的从座位入手来认识数对,而选择让学生亲历笛卡尔发现直角坐标系的过程。当学生经历了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后,逐步建立起蜘蛛网与直角坐标系之间的微妙联接,就能形象具体地理解为什么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数对表示它的位置。
又如:笔者在教“乘法分配律”这一课的时候,除了引导他们从乘法的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情境、数形结合等方面加强理解。还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小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位姓吴的工人,生了三胞胎儿子,为表示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他给三兄弟起名叫“吴爱国”、“吴爱民”和“吾爱党”。没过多久,老吴被抓入狱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被别人告发是国民党的奸细。他家三胞胎的名字把“吾爱”提取出来,就剩“国民党”了。于是,老吴就这么蒙冤入狱了。听完这个小故事,学生不禁笑了,对乘法分配律公式的结构形式又加深了记忆。
教师告诉学生的知识往往不容易打动学生,而他们自己发现知识就有成就感,大脑会进行自我奖赏。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尽量创建微妙联系,让学生费脑子想一想,心里就会意味深长,理解更到位。
二、设置悬念
悬念是一种心理现象,能唤起人的注意,激发人的兴趣,使人产生牵挂焦虑的情感和强烈而迫切的求知欲望。对学习具有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适时地创设“悬念”,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认知的情感动力,营造渴望探索的学习心境,就能很好地促进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有点枯燥,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性,笔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板书“神奇的67”,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心里想一个两位数,写下来,然后乘67算出积,只要你告诉我积的后两位数,我就能马上猜出你原来心里想的那个两位数。你们相信吗?”大多数学生表示不相信,然后我们就一起来见证奇迹。在不断的挑战中,他们也不知不觉地练习了许多道习题。最后对比所有的原两位数和乘67以后积的后两位,寻找规律,很快大家就发现了这个游戏的奥秘。只要用积的后两位乘3,就能复原最初心里想的那个两位数。这节课既好玩又达到了做练习的目的,孩子们表示很喜欢类似的计算游戏。最后,笔者还不忘铺垫:“同学们,你们现在学会了玩这个游戏的技巧,但是为什么这个游戏这么神奇?其实它隐藏着数学原理呢,等将来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我们再一起来探讨吧!”
又如:笔者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开课就让全班同学一齐做游戏:请大家伸出左手,从大拇指起,轮番数指头计数,数到任意一个数时,只要报出自己数到的数字,老师就能猜出你已数到哪个指头了。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报数,笔者逐一作答,核对后均毫无差错,学生感到非常神奇有趣。笔者说:“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秘密吗?上好这一节课,你们一定会明白!”接着教学新课,全班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三、引发认知冲突
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教学价值在于能够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为学生构建起一个思维不断演进的积极生态场,以实现学生情感、思维的高投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內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创设矛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例如:学习《一天的时间》后,有学生提出:一天24小时,为什么表盘上不直接有24个数字?有的学生回答:数字太多了,钟面太小不够写。又有学生说:把钟面做大一点不行吗?于是,笔者就请大家回家去做一个钟面是24个数字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实践后,他们会发现分针转一圈是两个小时,如果分针转一圈是2小时,那么每个小格需要重新划分。并且当分针指向12以后的数字,需要进行换算才能读出那些时刻,十分麻烦。只有学生亲自经历这个过程,产生了认知冲突,他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并且印象深刻。
综上所述:对比促进认知脑动力的三种策略:“微妙连接”是大脑通过识别关系来扩展认知的。“悬念”是大脑如何从已知一步一步走向未知,最终掌握未知。“认知冲突”使大脑认识到原有认知模型的局限性,从而想升级已有的认知模型。这三者的心理动力都有一个相似点:大脑喜欢自行从信息中发现关联,抽取出模式,从而在自我奖赏中得到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每上一课都自主地关联这三种策略,久而久之,不仅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大有长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亦会愈发浓厚。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会浸润在美好的良性循环中。
参考文献:
[1]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年3月第1版。
[2]李荐、方中雄著,《学习科学,友善用脑》,商务印书馆。2016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