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2019-10-21张小勤
张小勤
摘 要: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理应全面提高,以此促进我国素质教学的深入开展。基于此,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策略
“减负”已然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词之一,小学生减负的关键在于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小学数学教师想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进行改进,采取多元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笔者在乡村小学任教多年,以下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论述,还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不難理解,无论在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是建立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基础之上的。但是,从当前的乡村小学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所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考虑的问题。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一来,可以使教学过程以一种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的相关内容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在课程导入中创设了教学情境。首先,我拿出几张事先准备好的剪纸问学生:“同学们,剪纸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品,尤其是在一些节日或者庆祝活动中,很多家庭都会贴剪纸,大家现在想一想,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什么形状的剪纸呢?”学生听完之后马上开始回答,有的说“我知道一种双‘喜字的剪纸”,还有学生说“我还见过一种柳叶形状的剪纸”……我继续问:“那大家在观察剪纸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很多图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呢?”说着,我拿起一张纸进行了对折,马上有学生说“对折之后纸左右两边的部分重合了”,我说:“很好,那大家现在再想一想,我们生活中哪些图案还具有这样的特点呢?”最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物联系了起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立足四点,构建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乡村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着重探究的问题,根据笔者的实践,主要形成了几点看法:
课堂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必须要对其有所约束。作为一名教师,对于课堂纪律的把控是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在开展教学的同时,也要时刻留意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到每个学生注意力的情况。要不然纪律形同虚设。在讲课的时候要不仅动口还要动眼动腿,尽量减少学生跑神可能性。
课堂要有趣: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无疑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幽默也是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通过幽默的话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教育机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难免出现一些“突发事故”,如何应对、解决这一事故是一种艺术,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一种体现。比如,当某个学生在开小差时,我们可以悄悄地走近他,在走进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嗓音,给予其善意的提醒。这样不用当众指出来,给学生留足了面子,也不会影响教学的进行。
提高自身素养,让学生喜欢上你: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你的尊重,让学生喜欢你,就能“亲其师,信其道”。
三、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随着时代的发展,游戏教学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认同。而且,已经有大量的实践研究证明,游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一来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二来能够有效缓解数学知识学习的枯燥,为课堂增添趣味性,抵消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
比如,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笔者就采用了游戏教学法,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课前,教师提前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图形,像动物的图形、建筑的图形等,一式两份。在课堂上教师将一张图形进行放置,然后下达将图形如何旋转的指令,通过抽好器让学生在黑板上摆放另一个同样的图形,判断学生旋转的正确与否。教师还可以将两个图形都摆放好,然后用抽好器指定学生,让其说出,图形二是图形一经过怎样的旋转得到的。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很好的将所学知识贯穿其中,学生在游戏中既收获了快乐,也巩固了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总而言之,提高乡村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应用,希望诸位能够在教学中勇于尝试、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随机应变,真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大学.多媒体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7).
[3]张晓明.多媒体课件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