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总胆红素(TB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患者的相关分析
2019-10-21王丽魏源
王丽 魏源
【摘 要】目的:研究血清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和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的5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两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DBi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TBiL、DBiL、IDBiL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hs-CRP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含量的降低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都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关键词】血清总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085-02
冠心病是一种心血管疾病,此病是导致我国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冠状动脉病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脂质代谢的异常关系密切。胆红素是一种内源性抗氧化剂,可有效延长低密度脂蛋白氧化时间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敏感性蛋白,当它含量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大幅度上升[1]。本文就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关系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58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体检正常的58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参与本次研究。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27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9.6±5.3)岁;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48~70岁,平均年龄为(60.4±5.8)岁,对他们的一般资料分析以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均进行晨起空腹抽取3mL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测其含量,采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血清中總胆红素、直接段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用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
1.3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DBi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来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主要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X2检验,若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3 讨论
冠心病是动脉硬化所导致的疾病,冠心病是全球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上涨趋势[3]。血清胆红素是由血红素降解生成的,它常作为肝胆疾病的诊断标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低胆红素和冠心病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4]。
研究表明,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一半的时候,发生严重的冠心病的机会就增加一半,低血清胆红素成为是冠心病的又一危险因素,胆红素与血清蛋白结合后,容易和自由基反应,从而可以清除超氧自由基,还可以阻止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内壁上发生氧化,可减缓动脉内壁斑块与粥样硬化的形成,当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后,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从而促进了动脉粥样化的发生[5]。超敏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合成和分泌到血液中的反应蛋白,通常情况下,在健康人血液中水平比较低,但当组织受损引起炎性反应时,其水平会大幅上升6]。有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关系密切,当其水平上升时,动脉粥样斑块会有炎性反应以及斑块脱落现象,从而增加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引发冠心病[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TBiL、DBiL、IDBiL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hs-CRP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和hs-CRP升高提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越严重,它们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应当重视。
参考文献
[1] 范洪起,广东省中山市石岐苏华赞医院.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4):44-46.
[2] 孙建良,洪程.血清总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4):3736-3737.
[3] 李小州.超敏C反应蛋白及血清总胆红素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4):109-110.
[4] 刘子铭,李凯勇,张诗琴,等.血清胆红素及炎症指标与冠心病关系的探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8,10(7):805-809.
[5] 葛巍.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33-34.
[6] Huang F Y,Peng Y,Huang B T,etal.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total bilirubin and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subtype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Clinica chimica ac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hemistry,2016,465:101.
[7] Jin D Y,Liu C L,Tang J N,etal.Interleukin-18,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2 and -29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human coronary heart disease[J].2017, 18(8):685-695.